农民捡到铀 农民捡到成吉思汗“金牌”,专家无人识,最后险被金店用强酸融掉
农民捡到成吉思汗“金牌”,专家无人识,最后险被金店用强酸融掉
要说中国历史上国土面积最大的朝代,无疑是元朝。这一切与成吉思汗是分不开的。可惜几百年过去了,现在关于他的历史文物并不多,这就为后世研究了解元朝造成了一定的困扰。虽然如此,有关他的一物却不得不提,它就是陈列在内蒙古民族大学博物馆里的国宝金牌——元代圣旨金牌。
这块金牌呈长方形状,内有一个圆孔。其重量为350克,上面除了刻有“张字九十六号”这六个大字之外,正反两面还分别刻有两行巴思巴文字。上面的汉字说明它是由汉人制造的,九十六号说明这类金牌可能有很多块,可惜到目前为止,从俄罗斯到内蒙古,一共才发现六块。
这一块金牌的发现殊为不易,既有机缘巧合,又差点被熔炼,其过程惊险连连。原来这一金牌原本属于一个姓李的农民,叫李献功,之所以属于他也是因为他父亲当年在内蒙挖沙子的时候挖到的,因为不识字,就随手放到家里的地窖里了。后来因为一个朋友的提醒,才意识到这是一个宝贝,于是就当做家传宝好好保存了起来。一直到他临终前,才把秘密告诉了他的儿子。
因为受父亲的临终托付,李献功就把这块金牌好好的保存了起来。一直过了很久,直到家里急需用钱不得已他才想用金牌换点钱救济。经过多方打听,在本市找到了收藏专家刘振春。刘振春看到金牌上的文字,意识到这是一块非常有收藏价值的金牌。由于拿不准真伪,便打电话叫来朋友张国林一同参考,几经鉴定无果,两人便商量各出6000元合先买下来。
李献功虽然是一个农民,没什么见识。期间也看了太多鉴宝节目,也因为如此,觉得金牌毕竟是金的,在回想父亲临终的交代,认为这块金牌肯定价值不少钱。便辗转到一个金店,想着这样提纯之后没准还能多卖点钱。进去店里一打听竟然比收藏专家还要高,遂大喜,就交由金店打算给融掉。

这块意义重大的金牌眼看就要被融掉了,转折也恰恰发生在这里。金店老板为了低价收购这块金牌,欺骗李献功化验结果,店主先从金牌上剪下一个小角尝试提纯,这时刘振春出现阻止,无奈就放弃了购买。李献功见卖不成,闷闷不乐的回家赶。金牌虽然逃过了一劫,但是还是没重新现世。交易失败后,李献功来到了内蒙古博物馆,打算将文物卖给国家。怎奈相关的工作人员对李献功爱理不搭,让内蒙古博物馆错失了这件国宝文物。
期间刘振春又联系到了内蒙古大学的相关学者,他们看到了金牌的照片后,皆是大吃一惊,因为这就是蒙古皇帝留下的金牌圣旨。于是他们打算以内蒙古民族博物馆的名义收购这件宝物。之后李献功将圣旨金牌卖给了内蒙古民族博物馆,如今,这块圣旨金牌成为了该馆的镇馆之宝。
从这块金牌一波三折的经历就可看出,为何到现在才现世六块。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它就不可能为我们大众所知。这块金牌有很深的历史意义,能让我们更进一步距离了解元朝,了解成吉思汗。再加上由于它的稀有,被称为国宝也是当之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