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优秀标兵 此人曾是道光朝的反腐标兵,为何却变成了同治朝的反面教材
此人曾是道光朝的反腐标兵,为何却变成了同治朝的反面教材 同治十一年 1872年 夏,一个久已淡出官场的名字—陈孚恩出现在大清中央一条极为简短且颇耐人寻味的上谕中:「 ”予伊犁殉难已革尚书陈孚恩眷属四名
此人曾是道光朝的反腐标兵,为何却变成了同治朝的反面教材

同治十一年(1872年)夏,一个久已淡出官场的名字—陈孚恩出现在大清中央一条极为简短且颇耐人寻味的上谕中:「 ”予伊犁殉难已革尚书陈孚恩眷属四名口分别旌恤加等。” 要知道,十几年前,陈孚恩在大清官场上声名显赫,曾先后出任礼、兵、刑、户、吏五部尚书,并一度入值军机。然而,这条上谕释放出来的信息却格外诡异:既然前朝重臣因守卫边疆而殉难,为何仅抚恤其家眷,对其功劳只字不提?陈孚恩已死六年,朝廷为何这时才下旨提及此事?更怪异的是,此旨颁布后,无论官界,抑或士林,皆反应冷淡。那么,陈孚恩缘何这么不受待见? 陈孚恩出自名门世家,其父曾为探花,官至工部右侍郎。陈孚恩在科场也是一帆风顺,于道光五年(1825年)拔贡,次年朝考一等,获授吏部主事一职,从此走上了仕宦生涯。 因其父早死,无背景可依,陈孚恩若想仕途顺遂,官拜枢廷大员,照常例必当拜码头、找靠山。陈孚恩找的靠山是终道光一朝恩眷不衰的首席军机大臣穆彰阿。 在吏部任职一段时间后,陈孚恩有幸进入军机处挂职锻炼,担任负责日常庶务的章京。日子一久,穆彰阿自然注意到这位聪明机敏、办事干练的年轻人,欲将其引为心腹,因此对他多加关照。道光二十二年,有大臣搞尸谏弹劾穆彰阿,陈孚恩奉旨处理此事,他迅速拿出方案,穆彰阿毫发无损。交上了分量十足的「 ”投名状”,陈孚恩自此便搭上了升职直通车,于45岁时升为兵部侍郎。 作为穆彰阿的得意门生,陈孚恩的演技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就在升为兵部侍郎的当年,他便上演了一出精彩的政治秀。一次,陈孚恩去山东巡视吏治,一举打掉了山东巡抚这只「 ”大老虎”。之后,陈孚恩申请暂署山东巡抚,澄清该省官风。待返回中央,向道光帝汇报工作时,陈孚恩宣称在山东办公期间,自己从不接受公款宴请,不拿公家礼物,更不私自挪用省库银两。道光分外高兴,将其树立为全国廉政建设的典型标兵,不但赏给他一品顶戴,还赐予他可以在紫禁城骑马的特权。此外,道光还御书「 ”清正良臣”四个大字挂在陈孚恩家中。 两年后,陈孚恩在反腐战线上又立新功,将贪腐的山西巡抚抓捕。如此给力的表现让道光赏识不已,先将其调至工部过渡,代理尚书职务,很快又让其出任刑部尚书,解决了正部级待遇问题。最后还令他正式入值军机处。 权力让人发疯、痴狂,也能使人得意忘形,陈孚恩也难免疫。 1850年,道光归天。在遗命中,道光规定取消自己享受太庙祭祀的资格。就此皇族大事,新皇帝咸丰问计于朝堂群臣,不想陈孚恩竟然当着皇帝的面与皇室成员争吵起来。结果,陈孚恩被降三级留任。 新帝甫一登基,便吃了一记杀威棒,陈孚恩委实感觉不爽,便递上辞呈,说母亲年事已高,需要返乡侍奉。此举正中咸丰下怀,他早对「 ”穆党”一派心存忌惮,欲除之而后快。既然有人自投罗网,他也不客气,立即批准。拿到圣旨,陈孚恩方恍然大悟:原来自己在新皇帝心中并非那么重要。此时的陈孚恩如同哑巴吃黄连,只得收拾行李,回老家养老。半年后,咸丰清理穆党骨干。陈孚恩因辞职免于追究,可谓因祸得福。 回到故乡,陈孚恩也没闲着。当时太平军已蜂起东南,江西成为战争重灾区。于是清廷下旨令陈孚恩协助巡抚固守城池,陈孚恩立下大功。咸丰七年,处理完母亲守孝事宜,陈孚恩赴京述职,寻找东山再起的机会。其间,山西道御史曾上奏推荐了他,不想咸丰怒火中烧,大发雷霆。 形势如此不妙,那蛰伏已近八年的陈孚恩能否再回中枢呢?没过多久,陈孚恩居然逆袭成功,成为兵部侍郎。 为何之前对陈孚恩极度反感的咸丰会允许其重掌要害部门?这还要靠肃顺的「 ”帮忙”。肃顺喜欢收集西洋金花鼻烟壶。陈孚恩家同荣禄家是故交,知道荣家有几个精品鼻烟壶,于是上门求索。荣母念及多年交情,尽数送给他。他立马转赠肃顺。 坐稳了官位,昔日的反腐先锋也逐渐走上了敛财之途。除去做官,陈孚恩平日对名人墨宝兴趣甚浓,但历代大家书画价钱不菲,即使官居一品,单靠朝廷俸禄也是囊中羞涩,只能望洋兴叹。然而陈孚恩却藏有不少精品,时常邀人来家中赏玩。能将这么多佳作据为己有,若不是以平日里索贿所得购置或径直收取雅贿,实在不知他还有何种办法。 「 ”带病”活跃在反腐一线,陈孚恩难免会遭遇尴尬的乌龙事件。咸丰八年,陈孚恩协助肃顺审理戊午顺天科场案。调查案件过程中,陈孚恩发现自己的儿子也参与索贿,立马给皇上写信表明立场,要求严肃处理逆子,并自请回避。此时的咸丰凡事都听肃顺的,自然没按陈孚恩的意见办,而是曲加回护,对陈孚恩的失察责任,仅象征性地予以行政降一级处分,但允许用以往功绩抵消。 对陈孚恩依附肃顺肆意妄为之情形,肃顺的另一心腹郭嵩焘有着清醒的认识。他曾致信陈孚恩,委婉规劝,但陈孚恩哪里听得进去?只是陈孚恩万万没想到,自己所依托的第二座靠山倒得如此之快。 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咸丰逃往热河,病重将死,以肃顺为首的「 ”顾命八大臣”火速召陈孚恩赶往热河行宫。后来,肃顺等人被打倒,陈孚恩也难逃此劫,罪状有四条:肃党骨干成员;专事谄媚,行径卑劣;曾参与肃顺的政治阴谋;是假道德典型。 陈孚恩作为一品大员,既然声名如此狼藉,品行如此卑污,等待他的结局自然是抄家、革职、发配新疆。即使后来他在新疆不遗余力地协助伊犁将军筹饷练兵,甚至为国捐躯,也无法换来慈禧等在位者的怜悯,而且将会一直出现在慈禧执政时期清廷官方反腐打虎的话语体系之中。 有趣,有料,有深度 作者|王学斌 来源|《百家讲坛》杂志
很赞哦! (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