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关东军是什么意思 關東軍一週損失8萬人,本來戰無不勝,爲何變得這麼不堪一擊

火烧 2022-05-20 16:21:30 1044
關東軍一週損失8萬人,本來戰無不勝,爲何變得這麼不堪一擊 1945年8月9日,蘇聯軍隊正式向駐紮在東北的日本關東軍發起進攻。儘管各線戰場吃緊,但此時日本關東軍總人數依舊有恐怖的70萬。不過讓人沒有想到

關東軍一週損失8萬人,本來戰無不勝,爲何變得這麼不堪一擊  

1945年8月9日,蘇聯軍隊正式向駐紮在東北的日本關東軍發起進攻。儘管各線戰場吃緊,但此時日本關東軍總人數依舊有恐怖的70萬。不過讓人沒有想到的是,有着“皇軍之花”稱號的關東軍部隊,卻在短短一週的時間內,損失了超過8萬人,完全被蘇聯紅軍打得找不着北。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关东军是什么意思 關東軍一週損失8萬人,本來戰無不勝,爲何變得這麼不堪一擊

(關東軍劇照)

“關東軍”這個稱呼,最早源於1919年。當時日本人在遼陽設立的關東都督府,被晉升爲關東軍司令部。其在中國境內活動的部隊,便有了關東軍的代號。

19世紀20年代到40年代,關東軍幹了很多了不得的大事。比如1928年,奉系首腦張作霖的死亡,就是由關東軍一手策劃的。而在1931年,關東軍不費吹灰之力,便佔領東北全境,更是讓這支部隊兇名遠播。

而真正讓關東軍在全世界嶄露頭角的,則是1939年的諾門罕戰役。在那場戰役中,蘇聯軍隊和關東軍分別打着蒙古和滿洲的旗號,真刀真槍地打了一場。在朱可夫的飛機大炮全面佔優的情況,關東軍硬是和蘇聯人拼了個勢均力敵。這場戰役,最終以蘇聯的慘勝而告終,關東軍的大名,因此響徹了整個亞洲。

時間來到1945年,此時的日本早已經是日薄西山。曾經那個橫掃歐羅巴的德國盟友,早已經在盟軍的打擊下宣佈了投降。而美國人在將日本周邊島嶼挨個攻克後,已經將目光鎖定在了日本島的登陸上。但日本人堅決地選擇了頑抗,瘋狂的軍方高層甚至喊出了“一億玉碎”的口號,發誓要和盟軍戰鬥到底。

直到8月6日,一顆原子彈在廣島上空爆炸。蘇聯軍隊在8月8日對日宣戰,第二天便派出了華西列夫斯基、麥列茨科夫等名帥,氣勢洶洶地率領着150萬蘇聯大軍向中國東北開去。

(蘇聯軍劇照)

打仗講究氣勢。關東軍在一開始的時候,就已經完全沒有了氣勢。在原子彈的威勢下,關東軍部隊還處在對國家命運的悲痛之中。當蘇聯紅軍殺到時,關東軍完全沒有一點反應。慌亂中,關東軍司令部決定放棄“新京”長春,全軍退往通化。與此同時,他們還向大本營發出了請求指示的電報。

日本國內的局勢早已經讓大本營焦頭爛額,他們沒有進行深入的思考,只是預感蘇聯人是要來搶地盤,並不會趕盡殺絕。因此大本營發出命令,萬不得已的情況下,關東軍可以放棄中國東北,全員退往朝鮮。等到了朝鮮,再與蘇軍進行大決戰。

對於無心戰鬥的關東軍士兵來說,這道命令猶如天降甘霖。他們徹底放棄了留在東北的想法,滿腦子都是往朝鮮半島撤退。

但就在這個時候,關東軍司令部卻下達了一個非常愚蠢的命令。在他們看來,關東軍一向是“皇軍之花”,在已經有了退路的情況下,就算是撤退,也得是且戰且退,絕不能辱沒了關東軍的威名。因此關東軍司令部命令士兵,先全力抵抗蘇聯人,實在打不過了,再向朝鮮半島撤退。

在全軍無心戀戰的情況,這樣的戰術錯誤,無疑是致命的。由於“且戰且退”這命令,關東軍在一週之內就損失了超過8萬人。

(諾門罕戰役)

不過,蘇聯士兵卻開始納悶了:這樣一支潰不成軍的隊伍,憑什麼能在諾門罕對蘇軍造成大規模殺傷?

​實際上,這支關東軍,早已經不是當年的那一支隊伍了。

在珍珠港事件之後,原關東軍的各部,早已經被抽調去了太平洋。關東軍在太平洋主要參與了硫磺島、沖繩島等戰役,表現得英勇而頑強。儘管美國最終都拿下了這些島嶼,但他們同樣也付出了非常慘重的傷亡。

而在1945年5月德國投降之後,關東軍部隊中僅剩的7個機械化師團也被調回了日本本土準備決戰。而此時留在東北的部隊已經只剩下了45萬人,並且基本上都是一些老弱殘兵。不過,爲了防止蘇聯的突然入侵,日本大本營也緊急招募了25萬退伍軍人,讓他們進入了中國東北。

但儘管總數上去了,可質量卻是歷屆關東軍中最差的一批。甚至這70萬人中,還有10多萬人沒有武器可用。面對擊敗了德軍的蘇聯紅軍,這支關東軍完全就是一羣被送入狼窩的小羊,只剩下被啃殺的命運。

1945年8月15日,在蘇聯紅軍與關東軍交火一週後,日本宣佈了無條件投降,關東軍剩下的60萬人隨即全數投降。他們之中的大部分人,最後都成爲了蘇聯的勞工,死在了冰冷的西伯利亞。

(參考資料:《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史》)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