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铿锵一气沆瀣一气 沆瀣一氣——成語背後的小故事

火烧 2023-01-28 00:47:17 1107
沆瀣一氣——成語背後的小故事 現在經常會用到這個成語——沆瀣一氣,用來形容臭味相投的人混在一起。這個成語的出處,其實是一個有趣的小故事。故事發生在晚唐時期,崔沆,唐代宰相崔鉉之子,出自“五姓七望”的博

沆瀣一氣——成語背後的小故事  

現在經常會用到這個成語——沆瀣一氣,用來形容臭味相投的人混在一起。

铿锵一气沆瀣一气 沆瀣一氣——成語背後的小故事

這個成語的出處,其實是一個有趣的小故事。

故事發生在晚唐時期,崔沆,唐代宰相崔鉉之子,出自“五姓七望”的博陵崔氏。是真正的根正苗紅,世家大族。崔沆在後來在唐僖宗時也出任宰相。

唐僖宗在位第二年(公元875年),在京城長安科舉取士,當時崔沆任科舉主考官。古代當官自隋唐開始就需要通過科舉考試。符合資格計程車子通過考試取得當官任職的資格。

科舉主考官很重要,當時的習俗,考試及第的人,都算是主考官的門生,而主考官就是考試及第的人的座主,大家都尊稱他為恩師。這樣通過科舉就可以籠絡大批門生,在官場上就可以相互照應。

崔沆在批閱崔瀣卷子的時候,覺得寫得非常好,越看越覺得好,就把他錄取了。

發榜後,按照慣例門生要去拜訪恩師。崔瀣自然也不例外。崔沆作為座主,見到崔澀瀣這位與自己同姓的門生,顯得格外高興,讚口不絕。

也正是巧合,“沆”“瀣”二字合起來是一個詞。表示夜間的水氣、霧露。

於是,愛開玩笑的人把這兩個字合在一起編成兩句話:“座主門生,沆瀣一氣。”意思是,他們師生兩人象是夜間的水氣、霧露連在一起。

人們對世家大族控制選拔任命官員,並且將官員之間相互勾結特別不滿。俗話說:官官相護 肮髒齷齪。

於是,沆瀣一氣後來比喻臭味相投的人勾結在一起。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