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含有近义词的成语 成語: 盜鐘掩耳是什么意思?
成語: 盜鐘掩耳是什么意思? 成語簡解 編號: 1964成語: 盜鐘掩耳注音: ㄉㄠˋ ㄓㄨㄥ |ㄢˇ ㄦˇ漢語拼音: dào zhō g yǎ ěr參考詞語: 掩耳盜鈴釋義:義參「掩耳盜鈴」。見「掩
成語: 盜鐘掩耳是什么意思?

成語簡解 編號: 1964成語: 盜鐘掩耳注音: ㄉㄠˋ ㄓㄨㄥ |ㄢˇ ㄦˇ漢語拼音: dào zhōng yǎn ěr參考詞語: 掩耳盜鈴釋義:義參「掩耳盜鈴」。見「掩耳盜鈴」條。Emoji符號: (這是本站原創收集整理的漢字“盜鐘掩耳”對應Emoji表情符號“”,為漢字添加生動形象的符號、對照PNG圖片及動畫GIF圖,也方便大家復制粘貼到社交媒體等地方,點擊Emoji符號""和圖片鏈接還可以查看該符號在《EmojiAll表情詞典》中更詳細的介紹。)
宋體矢量字庫:
楷體矢量字庫:
成語詳解 典故説明: 此處所列為「掩耳盜鈴」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掩耳盜鈴」之「鈴」,典源作「鍾」。「鍾」同「鐘」。春秋時,晉國的范吉射被智伯消滅後,有人在他家中看到一口鐘,想把他偷走。可是這鐘實在是太大了,根本無法背走,於是就打算把鐘敲碎後再一塊一塊的拿走。可是一動手敲,鐘便發出洪亮的響聲。他怕這鐘聲會引來他人的搶奪,於是急忙將自己雙耳摀住,以為這樣自己聽不見,那麼別人也就聽不到了。後來這個愚蠢行為的故事被濃縮成「掩耳盜鈴」,用來比喻自己欺騙自己且妄想藉以瞞騙他人。出現「掩耳盜鈴」的書證如明.沈德符《萬曆野獲編.卷二.列朝.朝覲官進獻》:「夫既曰官銀,那有無礙之理,真掩耳盜鈴也。」然而從古書裡的記載,卻不難看出早期文獻的「鈴」都是作「鐘」,例如北齊.劉晝《劉子.卷二.慎獨》用的就是「盜鐘掩耳」,《梁書.卷一.武帝本紀上》又省作「盜鐘」。典源: 此處所列為「掩耳盜鈴」之典源,提供參考。《呂氏春秋.不苟論.自知》荊成、齊莊,不自知而殺;吳王、智伯,不自知而亡;宋、中山,不自知而滅;晉惠公、趙括,不自知而虜;鑽荼、龐涓、太子申,不自知而死。敗莫大於不自知。范氏1>之亡也,百姓有得鍾2>者,欲負3>而走。則鍾大不可負,以椎4>毀之,鍾況然5>有音。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揜其耳6>。惡人聞之可也;惡己自聞之,悖矣。為人主而惡聞其過,非猶此也。〔注解〕(1)范氏:范吉射,春秋時晉卿,生卒年不詳。范武子後代,後為智伯所滅。(2)鍾:同「鐘」,古代一種中空,用銅或鐵製成之打擊樂器。宋.吳曾《能改齋漫錄.卷五.辨誤》:「諺有『掩耳偷鈴』,非鈴也,鐘也。」(3)負:以肩背物。(4)椎:音ㄓㄨㄟ。敲打東西之器具。(5)況然:狀聲詞,敲鐘時所發出之聲音。(6)遽揜其耳:急忙掩住耳朵。遽,音ㄐㄩˋ,急忙。揜,音|ㄢˇ,通「掩」,遮蓋。書證:01.北齊.劉晝《劉子.卷二.慎獨》:「若人不知,則鬼神知之;鬼神不知,則己知之,而云不知,是盜鐘掩耳之智也。」02.《舊唐書.卷二○.哀帝本紀》:「史臣曰:『……立嗣君於南面,斃母后於中闈,黃門與禁旅皆殲,宗室共衣冠並殪。復又盜鐘掩耳,嫁禍於人。』」 成語接龍“耳”字開頭的成語
耳濡目染耳提面命耳目一新耳鬢廝磨耳熟能詳耳邊風耳旁風耳目更新耳目濡染耳紅面赤耳聞不如眼見耳染目濡耳目新“盜”字結尾的成語
開門揖盜雞鳴狗盜開門延盜“盜”字開頭的成語
盜名欺世盜鐘掩耳“耳”字結尾的成語
忠言逆耳如雷貫耳交頭接耳秋風過耳如風過耳盜鐘掩耳東風射馬耳面紅過耳飄風過耳飄風吹馬耳竊鈴掩耳東風馬耳如雷在耳風過耳風吹過耳命面提耳如雷灌耳竊鐘掩耳 參考鏈接參考《國語大辭典》中的成語:盜鐘掩耳。
参考《國語大辭典》中成語“盜鐘掩耳”分成的單字詳解:
盜, 鐘, 掩, 耳。
很赞哦! (1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