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留下来的智慧 老祖宗智慧:人到五十,有两种东西不要“贪多”,否则会消耗福报
老祖宗智慧:人到五十,有两种东西不要“贪多”,否则会消耗福报
50岁是人的一个分水岭,每个人到了这个年龄都会面临很多的选择,而如果这个选择没有做好的话,很有可能会影响你后半辈子的运势,老祖宗告诉我们到了50岁之后有两样东西不能贪多,如果贪多的话就会消耗你的福报,究竟是什么呢?
其一、贪财。
钱固然是个好东西,有了钱我们才能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才能买房买车,才能让家人得到更好的照顾,但是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钱这个东西是有个够的,不能被自己的欲望无止境的支配,所以这个度一定要掌握好。
《读心术》中写道“技显莫敌禄厚,堕志也。” 意思就是说一个人的意志在坚定,能力在突出,很多数情况下也是抵挡不住很丰厚的报酬的诱惑的,金钱是一个非常神奇的东西,它能够让人意气风发,但是也会让人志向堕落,是人生的一柄双刃剑。
尤其是年纪大了之后,每个人都一定会有自己的小金库,毕竟这么多年来已经积攒下了很多的属于自己的财富,无论是金钱也好还是精神方面也好,但是钱这个东西,一定要善于使用,把它用到正确的地方去。
老人都说百万金银财宝,不以带进棺材,等你百岁之后仍旧是赤条条的一个人,什么都带不走,就像你来的时候什么都没有带来一样,所以这些身外之物我们是没有必要看的这么重的,钱什么时候才能赚完呢?还不如静下心来多看看身边的人,多和家人朋友相处一下。
李白在《赠友人三首》中写道“人生贵相知,何必金与钱?” 李白的意思很明显,人这一生最为珍贵的东西,必定是遇到一个可以相知的朋友,可以相守一生的爱人,如果在这样纯洁的关系中掺杂了金钱与利益的话,那么你的这一生一定会有所缺憾,毕竟别人拿真心待你,你却用利益去衡量别人的真心,这对别人跟自己都是一种非常不尊重的行为。
与其整天想着赚钱,不如在人生的后半程想办法提升自己的修养,《增广贤文》中写道“积金千两,不如明解经书”,一个人这辈子就算能累积一千两黄金,到头来有什么用呢?还不是给他人做嫁衣,还不如去通晓文章、理解典籍中想要告诉我们的哲理,这样对于我们自己的人生是一种升华,这才是别人带不走的东西。
其二、话多。
所谓“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当一个人生病的时候,身体的病菌很有可能是从嘴巴里面平时吃的东西带进去的,但是嘴巴可不光光能吃东西,他还能说话,很多时候我们有一些话说的不太对就会给自己招来灾祸,最终导致不太好的结局。

科举制度是我们古代相对来说公平一点的选拔方式,就像我们如今的高考一样,而在宋真宗的时候,有一场科举,有一个叫做钱易的人,考了开封府的第2名,这已经是很棒的成绩了,是很多人企及不了的。
但是古时候的读书人都有一股傲气,钱易自然也是如此,他认为自己从小就饱读诗书,寒窗苦读这么多年来,到头来这个科举竟然只考了第2名,这件事情简直是不可思议,于是就写了一篇文章来影射这件事情,暗指朝廷的不作为和黑幕。
甚至还走到大街上大肆宣扬,结果这件事情就传到了宋真宗的耳朵里面,听到钱易的言论之后,认为这个人真是大逆不道,但是又觉得是个人才不好放过,于是干脆又给他降了一名,好好的第2名变成了第3名,仕途也受到了影响,真真是祸从口出啊。
历史上还有一个叫做寇准的宰相,有一回他在家宴请大家吃饭,但是不小心把汤汁溅到了胡子上,那个时候他的副手丁谓非常殷勤的过来帮他擦了胡子,其实这只是一种表现好感的做法,但是寇准非要说这个定位是在溜须拍马。
而且当下就出言嘲讽,好好的一顿饭被搞得非常尴尬,而丁谓丢了面子之后也暗中决定一定要搞垮寇准,结果最后果然寇准就被贬到了广东,而丁谓却步步高升,如果当时寇准没有说这句话的话,可能丁谓还是他的一个得力助手呢。
所以说祸从口出这个词语真的是非常有道理的,年纪大了之后尤其是不要多说话,因为这时候脑子难免会犯混沌,多说话就会引来别人的不快,更是会消耗自己的福报,得不偿失的事情,还是不要去做了。
参考资料:《宋史》《增广贤文》《读心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