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最难理解的十大成语典故 众醉独醒
众醉独醒 众醉独醒1.出处 战国楚‧屈原《渔父》:「屈原曰:‘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2.语译比喻众人沉迷糊涂,独自保持清醒。3.故事内容 战男时代,屈原是楚国人,名平,
众醉独醒

众醉独醒
1.出处
战国楚‧屈原《渔父》:「屈原曰:‘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2.语译
比喻众人沉迷糊涂,独自保持清醒。
3.故事内容
战男时代,屈原是楚国人,名平,在怀王那里做左徒的官,学识渊博,办事能力强,又懂得国家治乱的方法,口才很好,故怀王很信任他。当时朝里有一个奸臣上大夫,他名叫靳尚,因为忌怀王对屈原的宠信,存心想陷害屈原。有一次屈原替怀王订制法令,正在起草草还没有修好时,刚巧给靳尚看见了,他想请屈原说是他订的,但被屈原拒绝。因此,靳尚怀恨在心,经常到怀王面前去挑拨是非,说屈原许多坏话。怀王竟听信了他,把屈原的官职撤掉。这件事使屈原很痛心,就在这时,他写了一篇千古传阅的文章,叫做《离骚》,他想藉《离骚》去感动怀王,希望他回心转意,不再听信谣言,重新重用他,但昌却没有收到效果。后来楚怀王又中了秦国的离间,和齐国断绝了邦交,削弱了邻国的帮助,从此以后,秦楚两男就打起仗来,楚国打得大败。屈原虽在外面,但他是很爱国的人,一心一意记挂国事,几次想回来,靳尚知道屈原如果回来,对他是极不利的,所以又在怀王儿子顷襄王面前说他的坏话,顷襄王听信奸人的挑拨,再加上弟弟令尹子兰也说屈原的坏话,所以把屈原放逐到汉北的地方去。屈原从汉北流浪到了湖南汩罗江边,披散头发,在江边走来走去的吟诗,面色憔悴。当时有个人看见他,便问他为什么到这里来,屈原便说:「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无相关动画可连结。4.相似、相反词
相似词:不与流俗
相反词: 随俗浮沉
5.例句
林教授是位「众醉独醒」的好老师,因此学生都很尊敬他。
很赞哦! (1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