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成语有哪些成语大全 《世说新语》的常用成语有什么?
《世说新语》的常用成语有什么?
《世说新语》的常用成语有什么?
1.望梅止渴
拼音:wàng méi zhǐ kě
解释:比喻以空想安慰自己。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
“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2.一览无余
拼音:yī lǎn wú yú
解释:一眼即可全见。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
“江左地促,不如中国, 若使阡陌条申昜,则一览而尽,故纡余委曲,若不可测。”
3.二童一马
拼音:èr tóng yī mǎ
解释:指少年时代的好友。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
“殷侯既废,桓公语诸人 曰:‘少时与渊源共骑竹马,我弃去,己辄取之,故当出我下。’
4.才疏志大
拼音:cái shū zhì dà
解释:谓志向大而才能小。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
“伯仁为人志大而才短, 名重而识暗。”
出自世说新语的常用成语
标新立异 澄清天下 登峰造极 哀毁骨立 略见一斑 把臂入林 哀梨蒸食 标同伐异 吕安题凤 冰清玉润 楚楚可怜 大家闺秀 代人捉刀 道边苦李 东床坦腹 栋梁之才 才疏志大 咄咄怪事 覆巢无完卵 高足弟子 割席分坐 管宁割席 管中窥豹 鹤立鸡群 傅粉何郎 口若悬河 绝妙好辞 流芳百世 琳琅满目 林下风气 排沙简金 盲人瞎马 蒲柳之姿 面若傅粉 难兄难弟 七步之才 千山万壑 普天同庆 青州从事 日月入怀 人琴俱亡 神色自若 相煎何急 小时了了 应接不暇 一览无余 自惭形秽 藏否人物 煮豆燃萁 引人入胜 拾人牙慧 一览无余 一往情深 是非自有公论 涕泗交流
出自世说新语的常用成语 至少 10个 废话多的不要 只
以下就是十个。
【席不暇暖】
出处:《世说新语·德行》 陈(仲举)曰:“武王式商容之间,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释义:连席子还没有来得及坐热就起来了。原指东奔西走,不得安居。后形容很忙,多坐一会儿的时间都没有。
近义词:应接不暇、日理万机
反义词:无所事事、闲得发愁
【难兄难弟】
出处:《世说新语·德行》 陈元方子长文,有英才,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咨之太丘。太丘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
释义:原义形容两兄弟都好,才得相当,难分上下,今指共过患难的人或都处于同样困境(环境艰苦)的人,含贬意。
近义词:一丘之貉、不相上下
反义词:大相径庭、判若云泥
【身无长物】
出处:《世说新语·德行》
王恭从会稽还,王大看之。见其坐六尺簟,因语恭:“卿东来,故应有此物,可以一领及我。”恭无言。大去后,既举所坐者送之。既无余席,便坐荐上。后大闻之,甚惊,曰:“
吾本谓卿多,故求耳。”
对曰:“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
释义:除自身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贫穷。
常误用来形容没有特长。
近义词:别无长物、空空如也、阮囊羞涩、家徒四壁
反义词:绰有余裕、丰衣足食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出处:《世说新语·言语》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
释义:小孩子从小便生性聪明,懂得的事情很多,但小时虽然很聪明,一到长大了却未必能够成材的。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出处:《世说新语·言语》
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
释义:鸟巢既倾覆,其卵当皆破,用来比喻事之整体被毁灭,其个体也无以保全。
【黑白分明】
出处:《世说新语·言语》 稽中散语赵景真:“卿瞳子白黑分明,有白起之风,恨量小狭。”
释义:比喻事非界限很清楚。也形容字迹、画面清楚。
近义词:泾渭分明、一清二楚
反义词:不分皁白、混淆是非、颠倒黑白
【吴牛喘月】
出处:《世说新语·言语》 满奋畏风,在晋武帝坐;北窗作琉璃屏,实密似疏,奋有难色。帝笑之,奋答曰:“臣犹吴牛,见月而喘。”
释义:比喻因疑心而害怕,也比喻人遇事过分惧怕,而失去了判断的能力,也形容天气酷热。
近义词:蜀犬吠日
【千里莼羹】
出处:《世说新语·言语》 陆机诣王武子,武子前置数斛羊酪,指以示陆曰:“卿江东何以敌此?”陆曰:“有千里莼羹,但未下盐豉耳”
释义:多作思乡之辞。
【百感交集】
出
处:《世说新语·言语》
卫阶洗马初欲渡江,形神惨悴,语左右云:“见此茫茫,不觉百端交集,苟未免有情,亦复谁能遣此。”
释义:各种感触交织在一起,形容感触很多,心情复杂。
近义词:心潮澎湃、浮想联翩
反义词:心如枯槁
【楚楚可怜】
出处:《世说新语·言语》
高世远时亦邻居,语孙曰:“松树子非不楚楚可怜,但永无栋梁用耳!”孙曰:“枫柳虽合抱,亦何所施?”
释义:原指幼松丛密柔弱,后形容女子形体姿态娇柔可爱,也形容神情悽楚或处境令人可怜。
近义词:妩媚动人
反义词:望而生畏、令人作呕
【云兴霞蔚】
出处:《世说新语·言语》
顾长康从会稽还,人问山川之美。顾云:“千巖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
释义:象云霞升腾聚集起来,形容景物灿烂绚丽。
近义词:五彩缤纷、云兴霞蔚、花团锦簇
反义词:漆黑一团、暗淡无光
从世说新语中出自的成语有什么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望梅止渴
坦腹东床
周处斯歧
坦应晒书
咄咄怪事
渐入佳境
望梅止 渴
管中窥豹
鹤立鸡群
《世说新语笺疏》和《世说新语》有什么区别?
《世说新语》 是南北朝时期(公元420年~公元581年)的一部记述后汉至南朝刘宋王朝人物的遗闻轶事的杂史。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403—444年)撰写,梁刘峻(字孝标)注。
《世说新语笺疏》作者余嘉锡,目录学家、语言文字专家。字季豫。常德人。清末举人。任吏部文选司主事。科举废除后回常德师范学校任教。1927年后在辅仁大学、北京大学、中国大学、民国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任教,主讲目录学。1931年任辅仁大学教授兼国文系主任。1942年兼辅仁大学文学院院长,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49年10月,任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专门委员。其著作有《目录学发微》、《古书通例》、《四库提要辨证》、《世说新语笺疏》和《余嘉锡论学杂着》等。
区别:
《世说新语》的版本较多,《笺疏》专门列了校文一栏,把各本校文一一列举。作者遵循清人传统,不轻易改字,只在“校文”或“笺疏”中说明自己的看法。这种方法是很谨严的。另一方面,《笺疏》中关于《世说》的异文,颇多确切不易之见。如《排调篇》“简文在殿上行”条的“名客”一辞,《笺疏》据宋曾<SPS=0400>《类说》所载殷芸《小说》引《世说》作“石客”,证明应作“石客”;又据同书载殷芸《小说》引《世说》“右军指简文语孙曰”句作“右军语孙曰”。这样不但文理通顺,颇近情理,足以正今本之误。
《世说新语》中所载魏晋人口头语言,由于时代久远,有许多已不可解。《笺疏》在这方面,也作了许多精当的诠释。如《德行篇》“吴道助、附子兄弟”条中的“料理”二字;《政事篇》“王丞相拜转扬州”条中的“兰”字;《文学篇》“殷中军见佛经云”条中的“阿堵”二字;《雅量篇》中的“伧”字;《贤媛篇》中的“方幅”二字;《黜免篇》中的“椅”字等,既旁征博引,又结合当代方言加以诠释,结论都令人信服,而且又纠正了前人一些误解。这在古汉语及文字学研究也是很突出的贡献。
《世说新语笺疏》对《世说》中的艺术特点,也有所论述。如《言语篇》中卫说的“见此芒芒”等语,《笺疏》从卫的处境和心理加以论述,颇为深刻。《贤媛篇》载济尼评谢道韫与张玄妹优劣,《笺疏》先引证材料说明两人之不同,然后说:“不言其优劣,而高下自见,此晋人措词妙处。”这种评语言简意赅,不但道出了作品的妙处,且指出了一代文风的特色。
世说新语的成语
望梅止渴】比喻以空想安慰自己。典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一览无余】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江左地促,不如中国, 若使阡陌条申昜,则一览而尽,故纡余委曲,若不可测。"后以"一览无余"谓一眼即可全见。
【二童一马】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殷侯既废,桓公语诸人 曰:少时与渊源共骑竹马,我弃去,己辄取之,故当出我下。"后用以指少年时代的好友。
【七步成诗】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 作诗,不成者行 ;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后以"七步成诗"称人才思敏捷。
【才高七步】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文帝(曹丕)尝令东阿 王(丕弟曹植)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 ;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后因以"才高七步"形容才思敏捷。
【才疏志大】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伯仁为人志大而才短, 名重而识暗。"后以"才疏志大"谓志向大而才能小。
【千里莼羹】旧时多作思乡之辞。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 "陆机诣王武子,武子前置数斛羊酪,指以示陆曰:卿江东何以敌此?陆曰:有千里莼羹,但未下盐豉耳!"千里,湖名,在江苏溧阳县。莼羹,用莼菜煮的汤。原为具有吴地风味的名菜,后泛指本乡特产,含思乡之意。亦作"千里莼羹"。
【千巖万壑】 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顾长康从会稽还, 人问山川之美。顾云:千巖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后用以形容峰峦与山谷极多。
【不舞之鹤】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昔羊叔子有鹤善舞,尝 向客称之。客试使驱来,氃氋不肯舞。"后因以"不舞之鹤"喻名不副实。
【相煎何急】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文帝(曹丕)尝令东阿 王(曹植)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 。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后因以"相煎何急"喻自相残杀或迫害。
【瞎马临池】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盲人骑瞎马,夜半 临深池。"后因以"瞎马临池"比喻处境危险而犹闇昧无知。
【略见一斑】大致地看到事物的某一部分。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说·方正》:"门生辈轻其小儿,乃曰:此郎亦管中窥豹,略见一斑。"
【竹头木屑】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政事》:"扞陶公呴作荆州时,敕 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咸不解此意。后正会,值积雪始晴,听事前除雪后犹溼,于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官用竹皆令录厚头,积之如山,后桓宣武伐蜀,装船,悉以作钉。"后以"竹头木屑"比喻可供利用的废置之材。
【管中窥豹】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王子敬数岁时,尝看诸 门生摴蒲,见有胜负,因曰:南风不竞。门生辈轻其小儿,乃曰: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谓从管子中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块斑纹。后用以比喻只见到事物的一小部分。
【管宁割席】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管宁、华歆尝同席读书, 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后以"管宁割席"谓不与志同道合者为友。
【簸之扬之,穅粃在前】谓扬米去糠,糠在米上。穅,同"糠"。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王文度、范荣期俱为简文所要,范年大而位小,王年小而位大,将前,更相推在前,既移久,王遂在范后。王因谓曰:簸之扬之,穅粃在前。范曰:洮之汰之,沙砾在后。"本为调侃之词,谓位卑而居前列。后亦用为谦词,谓无才而居前。穅,亦写作"糠"。
【肃然起敬】肃穆地产生敬佩的态度或心情。语本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规箴》:"远公在庐山中,虽老,讲论不辍。弟子中或有惰者,远公曰;桑榆之光,理无远照,但原朝阳之晖,与时并明耳。执经登坐,讽诵朗畅,词色甚苦。高足之徒,皆肃然增敬。"
【华亭鹤唳】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尤悔》:"陆平原河桥败,为卢志 所谗,被诛,临刑叹曰:欲闻华亭鹤唳,可复得乎?"华亭在今上海市松江县西。陆机于吴亡入洛以前,常与弟云游于华亭墅中。后以"华亭鹤唳"。为感慨生平,悔入仕途之典。
【万壑千巖】形容峰峦、山谷极多。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 "顾长康从会稽还,人问山川之美,顾云:千巖竞秀,万壑争流。"
【蒹葭玉树】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魏明帝使后弟毛曾与夏 侯玄共坐,时人谓蒹葭依玉树。"蒹葭,指毛曾;玉树,指夏侯玄。谓两个品貌极不相称的人在一起。后以"蒹葭玉树"表示地位低的人仰攀、依附地位高贵的人。亦常用作谦辞。
【绝妙好辞】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捷悟》:"魏武尝过曹娥碑下,杨 修从。碑背上见题作黄绢幼妇,外孙蒱臼八字。魏武谓修曰:解不?答曰:解。魏武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行三十里。魏武乃曰:吾已得。令修别记所知。修曰: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也,于字为妙。外孙,女子也,于字为好。蒱臼,受辛也,于字为辞。所谓绝妙好辞也。"后用以指极其美妙的文辞。
【醉山颓倒】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 姿特秀,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或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行。山公曰:嵇叔夜之为人也,巖巖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后以"醉山颓倒"形容醉态。
【醉玉颓山】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嵇叔夜之为人也,巖巖 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后以"醉玉颓山"形容男子风姿挺秀,酒后醉倒的风采。
【身无长物】语本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王恭)对曰: 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后以"身无长物"形容极其贫穷。
【道边苦李】典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王戎七岁,尝与诸 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后以喻庸才,无用之才。
【青州从事】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术解》:"桓公有主簿善别酒,有 酒辄令先尝。好者谓青州从事,恶者谓平原督邮。青州有齐郡,平原有鬲县。从事,言到脐;督邮,言在鬲膈上住。"意谓好酒的酒气可直到脐部。从事、督邮,均官名。后因以"青州从事"为美酒的代称。
【难兄难弟】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陈元方子长文,有英 才,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咨之太丘。太丘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刘孝标注:"一作元方难为弟,季方难为兄。"意谓元方卓尔不群,他人难为其兄;季方也俊异出众,他人难为其弟。后遂以"难兄难弟"指兄弟两人才德俱佳,难分高下。
【铜山西崩,洛钟东应】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殷荆州曾问 远公:《易》以何为体?答曰:《易》以感为体。殷曰:铜山西崩,灵钟东应,便是《易》耶?"刘孝标注引《东方朔传》:"孝武皇帝时,未央宫前殿钟无故自鸣,三日三夜不止。诏问太史待诏王朔,朔言恐有兵气。更问东方朔,朔曰:臣闻铜者山之子,山者铜之母,以阴阳气类言之,子母相感,山恐有崩弛者,故钟先鸣。《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精之至也。其应在后五日内。居三日,南郡太守上书言山崩,延袤二十余里。"后以"铜山西崩,洛钟东应"表示重大事件彼此互相影响。
【颊上三毛】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巧艺》:"顾长康画裴叔则,颊上 益三毛。人问其故?顾曰:裴楷俊朗有识具,正此是其识具。看画者寻之,定觉益三毛如有神明,殊胜未安时。"后遂用作典故。以"颊上三毛"比喻文章或图画的得神之处。
【面如傅粉】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何平叔美姿仪,面至白; 魏明帝疑其傅粉。正夏月,与热汤脤。既啖,大汗出,以朱衣自拭,色转皎然。"后因以"面如傅粉"形容男子美貌。
【食辨劳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术解》:"荀勖尝在晋武帝坐上食 笋进饭,谓在坐人曰:此是劳薪所炊也。坐者未之信,密遣问之,实用故车脚。"后遂以"食辨劳薪"形容识见卓越。
【鹤唳华亭】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尤悔》:"陆平原河桥败,为卢志 所谗,被诛。临刑叹曰:欲闻华亭鹤唳,可复得乎!"刘孝标注引裴启《语林》:"机为河北都督,闻警角之声,谓孙丞曰:闻此不如华亭鹤唳。"后常以"鹤唳华亭"表现思念、怀旧之意。亦为慨叹仕途险恶、人生无常之词。
《世说新语》中的成语有哪些??
【一览无余】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江左地促,不如中国, 若使阡陌条申昜,则一览而尽,故纡余委曲,若不可测。"后以"一览无余"谓一眼即可全见。
【千巖万壑】 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顾长康从会稽还, 人问山川之美。顾云:千巖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后用以形容峰峦与山谷极多。
【才疏志大】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伯仁为人志大而才短, 名重而识暗。"后以"才疏志大"谓志向大而才能小。
词目 新亭对泣
发音 xīn tíng duì qì
释义 新亭:古地名,故址在今南京市的南面;泣:小声哭。表示痛心国难而无可奈何的心情。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唯王丞相愀然亮色日:‘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
出处的译文 渡过长江的各位人士,每遇到美好的日子,就互相邀请在新享这个地方聚集,就著美丽的花朵,边赏花边饮酒作乐.周候在中间坐着,叹道 :“风景跟往昔一样,江山却换了主人。”大家听了都相视流泪.只有丞相怒气豪迈,说:“应当共同合力效忠朝廷,最终光复祖国,怎么可以相对哭泣如同亡国奴一样!”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表示怀念故国
近义词 楚囚相对
【新亭对泣】参见器用部·宫室“对泣新亭”。宋·陆游《初寒病中有感》:“新亭对泣犹稀见,况觅夷吾一辈人。”
《世说新语》中的成语有这些:难兄难弟、割席绝交、小时了了、瞎马临池、略见一斑、拾人牙慧、标新立异 、黑白分明、卿卿我我、身无长物
难兄难弟
【读音】[ nàn xiōng nàn dì ]
【释义】指共过患难的人或彼此处于同样困境的人。旧用“难兄难弟”形容兄弟都非常好,今多反用,讽刺两人同样坏。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
割席绝交
【读音】[gē xí jué jiāo]
【释义】割断席子,表示断绝交情,不再来往.常用来形容朋友绝交不再往来。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
小时了了
【读音】[xiǎo shí liǎo liǎo]
【释义】指人不能因为少年时聪明而断定他日后定有作为。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
瞎马临池
【读音】[xiā mǎ lín chí]
【释义】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比喻处境危险而犹闇昧无知。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
略见一斑
【读音】[lüè jiàn yī bān]
【释义】大致地看到事物的某一部分。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
拾人牙慧

【读音】 [ shí rén yá huì ]
【释义】拾:捡取;牙慧:指别人说过的话。比喻拾取别人的一言半语当作自己的话。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
标新立异
【读音】[ biāo xīn lì yì ]
【释义】标:提出,写明;异:不同的,特别的。提出新奇的主张,表示与众不同。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
黑白分明
【读音】[ hēi bái fēn míng ]
【释义】黑色与白色对比鲜明。比喻事非界限很清楚。也形容字迹、画面清楚。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
卿卿我我
【读音】[ qīng qīng wǒ wǒ ]
【释义】形容夫妻或相爱的男女十分亲暱。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惑溺》
身无长物
【读音】[ shēn wú cháng wù ]
【释义】除自身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贫穷。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
哀感中年 形容人到中年对亲友离别的伤感情绪。
哀毁骨立 哀:悲哀;毁:损坏身体;骨立:形容极瘦,只剩下骨架。旧时形容在父母丧中因过度悲伤而瘦得只剩一把骨头。
哀梨蒸食 将哀梨蒸著吃。比喻不识货。糊里糊涂地糟蹋好东西。
安国宁家 指治理国家。
拔新领异 指创立新意,提出独特的见解。
把臂入林 把:指挽著;林:山林。互挽手臂,表示亲热。旧指相偕归隐。
百感交集 感:感想;交:同时发生。各种感触交织在一起。形容感触很多,心情复杂。
标同伐异 帮助意见相同的人,排斥意见不同的人。
标新立异 标:提出,写明;异:不同的,特别的。提出新奇的主张,表示与众不同。
别无长物 长物:多余的东西。除一身之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原指生活俭朴。现形容贫穷。
冰清玉润 象冰一样晶莹,如玉一般润泽。原指晋乐广卫玠翁婿俩操行洁白。后常比喻人的品格高洁。
不舞之鹤 舞:舞蹈。不舞蹈的鹤。比喻名不副实的人。也用来讥讽人无能。
布帆无恙 比喻旅途平安。
怅然若失 怅然:形容不如意、不痛快。 象失去什么似的烦恼不快。
超超玄著 超超:形容高超;玄:微妙;著:明显。言论、文辞高妙明切。
超尘拔俗 尘、俗:指尘世、人间;拔:超出。原指佛教徒功夫深,已超出尘世。后多形容才德远远超过平常人。
楚楚可怜 楚楚:植物丛生的样子,也形容痛苦的神情。本指幼松纤弱可爱,后形容女子娇弱的样子。
传神阿堵 传神:指好的文学艺术作品描绘的人物生动、逼真;阿堵:六朝人口语,即这、这个。形容用图画或文字描写人物...
粗服乱头 粗服:粗布衣服;乱头:蓬头乱发。形容不讲究修饰。
大才槃槃 槃槃:形容大的样子。指有大才干的人。
大家闺秀 旧指世家望族中有才德的女子。也泛指有钱有势人家的女儿。
代人捉刀 捉刀:代别人写文章。指代别人做事,多指写文章。
带金佩紫 金:金印。紫:紫绶。带着金印,佩著紫绶。形容地位非常显赫。
道边苦李 比喻庸才,无用之才。
登峰造极 登:上;峰:山顶;造:到达;极:最高点。比喻学问、技能等达到最高的境界或成就。
东床快婿 指为人豁达,才能出众的女婿。是女婿的美称。
东床坦腹 指女婿。
栋梁之材 栋:脊檩,正梁。能做房屋大梁的木材。比喻能担当国家重任的人才。
独鹤鸡群 一只鹤站在鸡群中。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超群出众。
咄咄怪事 表示吃惊的声音。形容不合常理,难以理解的怪事。
咄嗟便办 咄嗟:一呼一诺之间,形容时间短。比喻马上就办到。
咄嗟立办 咄嗟:一呼一诺之间,形容时间短。比喻马上就办到。
堕云雾中 堕:落下。落入迷茫的云雾中间。比喻迷惑不解。
丰年玉荒年谷 比喻有用的人才。
封胡遏末 比喻优秀子弟。
风景不殊 殊:不同。用以悲叹国土破碎或沦亡。
拂袖而去 拂袖:甩袖子,表示生气。形容生了气,一甩袖子就走了。
抚掌大笑 抚:拍。拍手大笑。形容非常高兴。
傅粉何郎 傅粉:敷粉,抹粉;何郎:何晏,字平叔,曹操养子。原指何宴面白,如同搽了粉一般。后泛指美男子。
付诸洪乔 洪乔:晋朝人,姓殷名羨,字洪乔。比喻书信遗失。
覆巢无完卵 覆:翻倒。翻倒的鸟窝里不会有完好的卵。比喻灭门大祸,无一幸免。又比喻整体毁灭,个体也不能幸存。
高足弟子 高足:高才,称呼别人学生的敬辞。成绩优异的学生。
割席分坐 席:坐席。把席割断,分开坐。比喻朋友绝交。
公才公望 才:才识;望:名望。才识名望可称公辅的地位。
骨肉相残 比喻自相残杀。
管宁割席 管宁:人名;席:坐卧用的编织物。比喻朋友间的情谊一刀两断,中止交往。
管中窥豹 从竹管的小孔里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块斑纹。比喻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指所见不全面或略有所得。
广陵散绝 《广陵散》已失传。常比喻优良传统断绝或后继无人。
汗不敢出 吓得连汗都不敢往外冒了。形容紧张害怕到了极点。
好好先生 与人无争,只求相安无事的人。
鹤立鸡群 象鹤站在鸡群中一样。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
鹤唳华亭 表现思念、怀旧之意。亦为慨叹仕途险恶、人生无常之词。
后来之秀 秀:特别优秀的。后辈中的优秀人物。
华亭鹤唳 华亭谷的鹤叫声。表示对过去生活的留恋。
黄公酒垆 垆:酒肆放置酒坛的土台子,借指酒店,酒馆。又见到了黄公开的那个酒馆。比喻人见景物,而哀伤旧友,或作为...
黄卷幼妇 “绝妙”二字的隐语。
黄垆之痛 垆:放酒瓮的土墩子;黄垆:黄公酒垆;痛:悲痛。收集亡友的话。
浑金璞玉 比喻天然美质,未加修饰。多用来形容人的品质淳朴善良。
击碎唾壶 唾壶:古代的痰盂。形容对文学作品的高度赞赏。
鸡骨支床 原意是因亲丧悲痛过度而消瘦疲惫在床蓆之上。后用来比喻在父母丧中能尽孝道。也形容十分消瘦。
《世说新语》中的成语
【望梅止渴】比喻以空想安慰自己.典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一览无余】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江左地促,不如中国, 若使阡陌条申昜,则一览而尽,故纡余委曲,若不可测.”后以“一览无余”谓一眼即可全见.
【二童一马】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殷侯既废,桓公语诸人 曰:‘少时与渊源共骑竹马,我弃去,己辄取之,故当出我下.’”后用以指少年时代的好友.
【七步成诗】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 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后以“七步成诗”称人才思敏捷.
【才高七步】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文帝(曹丕)尝令东阿 王(丕弟曹植)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后因以“才高七步”形容才思敏捷.
【才疏志大】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伯仁为人志大而才短, 名重而识暗.”后以“才疏志大”谓志向大而才能小.
【千里莼羹】旧时多作思乡之辞.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 “陆机诣王武子,武子前置数斛羊酪,指以示陆曰:‘卿江东何以敌此?’陆曰:‘有千里莼羹,但未下盐豉耳!’”千里,湖名,在江苏溧阳县.莼羹,用莼菜煮的汤.原为具有吴地风味的名菜,后泛指本乡特产,含思乡之意.亦作“千里莼羹”.
【千巖万壑】 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顾长康从会稽还, 人问山川之美.顾云:‘千巖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后用以形容峰峦与山谷极多.
【不舞之鹤】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昔羊叔子有鹤善舞,尝 向客称之.客试使驱来,氃氋不肯舞.”后因以“不舞之鹤”喻名不副实.
【相煎何急】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文帝(曹丕)尝令东阿 王(曹植)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后因以“相煎何急”喻自相残杀或迫害.
【瞎马临池】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盲人骑瞎马,夜半 临深池.”后因以“瞎马临池”比喻处境危险而犹闇昧无知.
【略见一斑】大致地看到事物的某一部分.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说·方正》:“门生辈轻其小儿,乃曰:‘此郎亦管中窥豹,略见一斑.’”
【竹头木屑】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政事》:“扞陶公呴作荆州时,敕 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咸不解此意.后正会,值积雪始晴,听事前除雪后犹溼,于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官用竹皆令录厚头,积之如山,后桓宣武伐蜀,装船,悉以作钉.”后以“竹头木屑”比喻可供利用的废置之材.
【管中窥豹】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王子敬数岁时,尝看诸 门生摴蒲,见有胜负,因曰:‘南风不竞.’门生辈轻其小儿,乃曰:‘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谓从管子中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块斑纹.后用以比喻只见到事物的一小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