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哪些国家以前属于中国 中国古代一“无能”将领,却深得日本人崇拜,将他比作战神白起

火烧 2022-01-25 06:58:05 1056
中国古代一“无能”将领,却深得日本人崇拜,将他比作战神白起 大家都知道战国时期秦国和赵国之间的长平之战决定这历史的走向,秦国胜则具有了一统天下的资本,赵国胜则战国分裂局面延续两百年。长平之战的结局大家

中国古代一“无能”将领,却深得日本人崇拜,将他比作战神白起  

大家都知道战国时期秦国和赵国之间的长平之战决定这历史的走向,秦国胜则具有了一统天下的资本,赵国胜则战国分裂局面延续两百年。长平之战的结局大家都知道,单单从两国统帅来说,成就了一代战神白起,也留下了赵国统帅赵国难以洗刷的耻辱,被后世讥笑为“纸上谈兵”。赵括是不是就果真这么无能呢?可是在日本人眼里,赵括竟然是仅次于战神白起的一代名将,这又是为什么?

日本历史学家对中国的历史特别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非常感兴趣,原因在于周王朝封邦建国的统治制度,与日本几千年来实现的天皇和幕府制度具有很大的相似度。日本学者认为,在中国南宋之前的史书很少有贬低赵括的,南宋之后特别是明朝时期对赵括逐渐持贬低态度。其主要原因可能是宋朝以后统治者为了压制武将而特意制造这个舆论氛围,毕竟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嘛。赵括虽然是一名败将,但仍然不失为战国时期的名将之一。 data-filtered="filtered"

当初秦国和赵国在长平对峙期间,赵国派赵括替换廉颇,虽然说有中了秦国的离间计的成分。但据说赵王是咨询过另一位名将,就是率领五国伐齐的乐毅,乐毅当时推荐的就是赵括。赵括自小就跟随他的父亲马服君赵奢在军中征战四方,善于出奇献策。赵奢在阏与大破秦军名将胡阳,被封为马服君,其中赵括的功劳不容小觑。而且长平之战拖到后面是两国综合国力的比拼。据说赵王举行群臣会议,商议更换前线主帅廉颇,到场的赵国文武大臣一致认为只有赵括才能担此重任。

如果说赵括是空有其表的绣花枕头,那赵国上下都是瞎眼之人?从这点看来赵括的治军素养是得到赵国上下一致认可的,并且赵括是赵国前线主帅的不二人选。

哪些国家以前属于中国 中国古代一“无能”将领,却深得日本人崇拜,将他比作战神白起

赵括初到长平战场,此时的对手还是秦国宿将王龁。赵括多次亲自前往前线勘察地形,决定一改廉颇一味死守的策略,主动寻求战机。有天深夜,赵括出其不意夜袭秦军大营,秦军大败退至少水据守,而赵括也出长平军寨在丹水前列阵。此时的战况是,少水和丹水都是自北向南流过,少水在西而水流湍急,丹水在东而河水较浅。可以说赵军占据一定的优势。此时,秦国走马换将,换来了武安君白起,白起的赫赫威名足以令其他将领胆寒。初出茅庐的赵括并没有胆怯,制定了分兵迂回少水西边也就是秦军屁股后面,与正面主力夹攻的策略。这一招真是英雄所见略同,白起也想到了这一招,也分兵迂回于丹水赵军的屁股后面。 data-filtered="filtered"

大战正式开始,在少水和丹水之间,秦军和赵军进行了惨烈的厮杀。负责包抄的赵军没有攻破秦军后防的死守,而赵军很快就处于被夹击的不利境地。赵括无奈之下下令撤回到长平营寨,可是下雨至丹水暴涨,遂被秦军包围。在粮断援绝下,赵括却每每带头冲锋最前,并采取了诈降的策略。经验丰富的白起遂命赵军放下武器,打散军队编制,一队一队前往秦营受降。势颓之下,赵括决定率领亲兵在受降仪式上,短兵相接,杀死秦军白起等将领。但白起早有准备,破灭了赵括最后取胜的希望,赵括死于乱军之中。赵括一死,赵军假投降变成了真投降。20万赵军降兵降卒遂被杀人魔王白起坑杀。

长平之战结果,赵军固然全军覆没,但秦军亦死伤过半,即双方伤亡近百万左右。此役成为春秋战国时代一次持续最久、规模最大、最惨烈的战争,诚如古人论及东周五百年的战争时,唯推晋阳、长平两役,所谓“晋阳之围,悬釜而炊;长平之战,血流漂橹”。日本学者说,只有对手之间才懂得尊重,只要白起稍微放松警惕,让赵括的得逞,那么赵括就是笑到最后的赢家。所以说赵括是堪比白起的战神,结局却是成为纸上谈兵笑料。长平之战赵括不死,必成天下名将,秦国克星!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