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魂不附体是贬义词吗 魂不附体

火烧 2021-09-21 03:21:43 1052
魂不附体 【成语名字】魂不附体 gt 【汉语拼音】hú ù fù tǐ gt 【成语解释】 gt 魂魄脱离肉体。语本《南史.卷三二.徐嗣伯列传》。后用“魂不附体”形容惊吓过度而心不能自主。 gt 【成

魂不附体  

魂不附体是贬义词吗 魂不附体
【成语名字】魂不附体>【汉语拼音】hún bù fù tǐ>【成语解释】> 魂魄脱离肉体。语本《南史.卷三二.徐嗣伯列传》。后用“魂不附体”形容惊吓过度而心不能自主。>【成语典故】> 《南史.卷三二.徐嗣伯列传》> 常有妪人患滞冷,积年不差。嗣伯为诊之曰:“此尸注也,当取死人枕煮服之乃愈。”于是往古冢中取枕,枕已一边腐缺,服之即差。后秣陵人张景,年十五,腹胀面黄,众医不能疗,以问嗣伯。嗣伯曰:“此石蚘耳,极难疗。当取死人枕煮之。”依语煮枕,以汤投之,得大利,并蚘虫头坚如石,五升,病即差。后沈僧翼患眼痛,又多见鬼物,以问嗣伯。嗣伯曰:“邪气入肝,可觅死人枕煮服之。竟,可埋枕于故处。”如其言又愈。王晏问之曰:“三病不同,而皆用死人枕而俱差,何也?”答曰:“尸注者,鬼气伏而未起,故令人沉滞。得死人枕投之,魂气飞越,不得复附体,故尸注可差。石蚘者久蚘也,医疗既僻,蚘虫转坚,世间药不能遣,所以须鬼物驱之然后可散,故令煮死人枕也。夫邪气入肝,故使眼痛而见魍魉,应须邪物以钩之,故用死人枕也。气因枕去,故令埋于冢间也。”>【成语注解】> 1、尸注:病名,症状为腹痛胀急,不得喘息,上攻心胸,旁攻两胁,或垒块涌起。> 2、沉滞:积闷而不流畅。> 3、差:通“瘥”,病愈。>【成语出处】> 1、《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风过处看时,也不见了酒保,也不见有酒店:两人立在墓堆子上,吓得两个魂不附体。”> 2、《三国演义.第八回》:“不多时,侍从将一红盘,托张温头入献,百官魂不附体。”> 3、明.杨柔胜《玉环记.第三二出》:“我小子但听见一声炮响,唬得魂不附体,怎生上得马。”> 4、《喻世明言.卷一八.杨八老越国奇遇》:“传说倭寇一路放火杀人,官军不能禁御,声息至近,唬得八老魂不附体。”> 5、《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一》:“陆氏看罢,吓得冷汗直流,魂不附体,心中懊悔不及。”> 6、《野叟曝言.第四四回》:“说时便迟,那时却快,齐向素臣等身上,张牙舞爪、鼓翅舒箝,趁着那沙威火焰,泼风也似的直罨过来。众人魂不附体、走投无路。”> 7、《儒林外史.第四三回》:“那苗酋吓得魂不附体,忙调两百苗兵,带了标枪,前去抵敌。”> 8、《醒世姻缘传.第六二回》:“谁知郎氏见了乌大王,吓得魂不附体;见了高相公,就如阎王降小鬼一样。”> 9、《镜花缘.第四三回》:“适值林氏走来,听见此事,见了丈夫包裹,又见江氏惊慌样子,只吓的魂不附体,知道其中凶多吉少,不觉放声恸哭。”>【成语用法】> 语义说明    形容惊吓过度而心不能自主。> 使用类别    用在“惊惧恐慌”、“心神不定”的表述上。>【魂不附体造句】    > 1、突然发生地震,天摇地动的,每个人都吓得魂不附体。> 2、小明最胆小了,常被树的影子吓得魂不附体。> 3、这个打击让他完全崩溃了,经常魂不附体地坐着发呆。> 4、看见他那魂不附体的样子,家人都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5、他自从经商失败后,就经常在家附近魂不附体地四处闲逛。> 6、一个彪形大汉居然被一只小老鼠吓得魂不附体,连喊救命,岂不可笑?> 7、经过这件事的打击后,原来是生龙活虎的他,现在却一副魂不附体的样子,判若两人。> 辨识>【近义词】:失魂落魄,魂飞天外,魂飞魄散>【反义词】:心安神泰> 辨似:> 形音辨误    > 同    “魂不附体”及“魂飞魄散”都有受到极度刺激的意思。> 异    “魂不附体”侧重于心智失常的状态;“魂飞魄散”侧重于有如死亡的感觉。> 魂不附体    魂飞魄散    辨似例句> 这个打击让他完全崩溃了,经常~地坐着发呆。> 车子差一点坠入深谷,吓得大家~,有如鬼门关前走一遭。>【参考词语】:魂不着体>【汉语拼音】:hún bù zhuó tǐ>【成语解释】:着、附同义。“魂不着体”即“魂不附体”。见“魂不附体”条。> 1、《大宋宣和遗事.亨集》:“师师子母,諕得魂不着体。”>【魂不附体的】> 古人相信活人的身上有精气,即是灵魂,死时才会离开人的身体。有时候人因为受到极大的刺激,变得极为慌乱,或是失去知觉,就好像魂魄暂时离开了身体,这时人们就用“魂不附体”来形容这种情形。在所引【成语典故】中,提到有位妇人久病不愈,徐嗣伯诊断之后,分析这是一种叫做“尸注”的病,用死人的枕头煮水服用就可以痊愈。后来王晏知道这件事,就问徐嗣伯原因。徐嗣伯回答︰“尸注这种病是因为被鬼气缠身,用死人枕煮药服用,鬼气就会散去,不会再附于人的身上。”这里的“魂气”是指外来的鬼气,而非指人自身的魂魄。后来“魂不附体”这句成语就由这里演变而出,而“魂”却转移为人自己的魂魄。自己的魂魄不附在自己身上,极度惊吓所致。因此,“魂不附体”就用以形容惊吓过度而心不能自主。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