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遭人唾骂的职业 遭人唾罵的千古罪人
遭人唾罵的千古罪人
公元1140年,金國軍隊被以嶽家軍為首的宋軍打得節節敗退,毫無還手之力。朱仙鎮大捷後,眼看就要收復故都汴梁開封府了,嶽飛卻被宋高宗接連12道金牌強令召回。嶽飛憤惋泣下:“十年之力,廢於一旦!”
公元1141年,金國在無力攻滅南宋的情況下,便準備與南宋議和。南宋朝廷也乘機開始打壓手握重兵的將領,尤其是堅決主張抗金的嶽飛和韓世忠兩人,把他們調離了軍隊,到樞密院供職。完顏兀術在給秦檜的書信中說:“必殺嶽飛,而後和可成。”
嶽飛回朝後,即遭到秦檜黨羽萬俟卨、羅汝楫的彈劾,他們汙蔑嶽飛馳援淮西不力,要求免除嶽飛的樞密副使之職。八月九日,嶽飛被罷免樞密副使職務,給了他一個“萬壽觀使”的閑職,嶽飛遂自請回到江州廬山舊居賦閑。

嶽飛此時已無兵無權,但對他的迫害卻仍在步步緊逼。在秦檜的授意下,張俊利用嶽家軍內部的矛盾,威逼都統製王貴,接受並轉呈副統製王俊誣告張憲謀反的訴狀。張俊私設公堂,對張憲嚴刑逼供,毫無結果之下,竟捏造張憲受嶽飛指使謀反的口供,從而牽連嶽飛。
嶽飛在江州居留不久,就接到朝廷命令,召他回臨安。十月十三日,嶽飛被投入大理寺監獄,此前其長子嶽雲也已下獄。嶽飛面對審訊,義正辭嚴,並袒露出背上所刺的“盡忠報國”四個大字。主審官何鑄亦為之動容,他查得嶽案冤情後,便如實稟告給了秦檜。
秦檜是非要將嶽飛置之死地的,於是他又改命萬俟卨主審。萬俟卨用盡手段,也無法使嶽飛三人屈招一字。萬俟卨等人為了坐實冤獄,便給嶽飛羅織了所謂“指斥乘輿”、“坐觀勝負”等數條莫須有的罪名,欲將嶽飛一舉定為死罪。
十一月七日,宋金和議達成:南宋向金國俯首稱臣,將淮河以北的土地全部劃歸金國,並且每年向金國貢奉銀絹各二十五萬兩匹。公元1142年1月27日,宋高宗趙構下令:“嶽飛特賜死,張憲、嶽雲並依軍法施行。”
嶽飛在供狀上隻留下了八個絕筆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最後嶽飛在大理寺獄中被殺害,時年39歲,嶽雲和張憲被斬首。嶽飛被害後,獄卒隗順冒險將嶽飛的遺體背出杭州城,埋在錢塘門外九曲叢祠旁,臨終的時候他才將此事告訴了兒子。
直到公元1162年,宋孝宗趙昚繼位,嶽飛冤案終得平反。隗順之子這才把嶽飛葬身的地方說了出來,於是朝廷又以禮將嶽飛改葬在西湖棲霞嶺。後為嶽飛追贈諡號“武穆”,宋寧宗時又追封為鄂王。
杭州嶽王廟始建於公元1221,即南宋嘉定十四年,現存建築為康熙五十四年重建,民國七年時大修。文革動亂期間遭到了嚴重破壞,1979年,中央又撥款修複了嶽王廟和嶽飛墓。嶽飛墓碑上刻著“宋嶽鄂王墓”,左邊嶽雲墓碑上刻著“宋繼忠侯嶽雲墓”。
墓前一對望柱上刻有一副對聯:“正邪自古同冰炭;毀譽於今判偽真。”墓闕下兩側分列秦檜、王氏、萬俟卨、張俊四人的鑄鐵像,他們反剪雙手,面墓而跪,受世人唾罵,遺臭萬年。跪像背後墓闕上刻有一副對聯:“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
嶽飛的故裡河南省湯陰縣也為他建了一座“宋嶽忠武王廟”,明柱上嵌有一副對聯:“存巍然正氣;壯故鄉山河。”山門對面是刺殺秦檜的施全將軍祠,施全銅像對石階下跪著的秦檜、王氏、萬俟卨、張俊、王俊五奸黨呈鎮壓之勢。兩側還有一副對聯:“蓬頭垢面跪當前,想想當年宰相;端冕垂旒臨坐上,看看今日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