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中国对人类的六大贡献 人類最早上天的是中國人,造出二級火箭的是中國,被欺時只剩嘆息
人類最早上天的是中國人,造出二級火箭的是中國,被欺時只剩嘆息 明朝是中國火器大發展的時期,朱元璋能夠北伐成功,以步兵打敗蒙古騎兵,火器的功勞佔有不小的比例。朱棣更是成立了專門使用火器的神機營,在遠征蒙

人類最早上天的是中國人,造出二級火箭的是中國,被欺時只剩嘆息
明朝是中國火器大發展的時期,朱元璋能夠北伐成功,以步兵打敗蒙古騎兵,火器的功勞佔有不小的比例。朱棣更是成立了專門使用火器的神機營,在遠征蒙古和安南的戰爭中,都發揮了巨大作用。除了火槍和火炮外,明朝工匠充分挖掘火藥的功效,發明了火箭、地雷等各式各樣的火藥武器,想像力之豐富,讓後人驚嘆不已。很多現代武器都可以在明朝找到原始的雛形。
明朝官員對火器的探索精神也是非常值得讚賞的。人類歷史上第一位乘火箭飛天的,就是明朝的陶成道。他使用47支真正的火箭,推力足以讓他飛起來。只可惜火箭爆炸,陶成道為理想獻出了生命。
火藥的燃燒功能最早被中國人認識到。從唐朝開始,火藥就被廣泛用於縱火,使傳統的火攻戰術得到了升華。翻開史書,火攻制敵的戰例比比皆是,是以弱者戰勝強敵的殺手鐧。
另一方面,火藥能夠推動羽箭飛行,增加射程和穿透力。明軍非常重視火箭的使用,把數十支並聯在一起,發明出「一窩蜂」這樣的神兵利器,用來守城特別管用。
經過無數能工巧匠的實踐,終於有人開始把火藥的這兩種功能結合在一起,變成了會飛的縱火武器,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火龍出水」。在數支火箭的推動下,這種武器能夠飛出很遠,把點燃的火藥扔到目標頭上。
最奧妙的是,「火龍出水」採用了二級火箭系統。第一級四個大火箭點火,推動武器飛行一段距離後,竹筒內的第二級火箭才會點火,飛射出去完成殺傷和縱火的使命。
這樣一來,第二級火箭可以擴大打擊面積,以彌補這種武器在精度方面的不足。從原理上看,倒是挺像會飛行的「一窩蜂」,跟現代的子母彈非常相似。
如果只有一級火箭,「火龍出水」就是一鎚子買賣,打不中的概率很大。而有了二級火箭,只要偏離目標不是太誇張,命中的可能性還是不小的。這樣有助於降低武器的使用成本,尤其適合在海戰中使用。
明軍的水師裝備了很多「火龍出水」,並在戰爭中大顯身手。萬曆年間的援朝抗倭之戰,明軍戰船雖然數量遠少於日軍,但仍然能夠屢戰屢勝,除了戰船大而堅固外,火器上的優勢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
日本水師主要依靠跳幫肉搏來打海戰,明軍則是用火炮火箭來摧毀敵船。日本戰船撲過來的時候,明軍便可以施放「火龍出水」,在敵船靠上來之前將其點燃。
相對於陸地目標,戰船的體積很小,二級火箭擴大打擊範圍的作用更加凸顯出來。只要其中有幾支射中敵船,即能成功將其焚毀。否則必須整支「火龍出水」打中敵船才行,這個精度要求太高了,明朝的工藝很難做到。
在中朝日三國水師的決戰中,明軍統帥陳璘在關鍵時刻下令釋放「火龍出水」等火器,用優勢火力打擊日軍。一舉擊毀400多艘日本戰船,取得了決定性的海戰勝利。
「火龍出水」的設計精妙,超過了同時代的其他火藥武器。直到二戰後,世界上才出現同類型的武器——反艦導彈。它們的原理非常接近,利用火箭飛行一段距離,用第二級戰鬥部摧毀敵艦。
1981年,在加拿大渥太華舉辦的中國古代傳統工藝展覽會上,「火龍出水」使眾多外國學者感到震驚。多級火箭的原理目前已經被普遍用於航天發射和洲際導彈上,沒想到五百年前的中國人,就已經利用這種原理髮明了實用武器。
既然明朝火器這麼厲害,那麼為什麼明朝還打不過滿清呢?原因其實也不難理解,首先是明軍火器的質量越來越差,整個體系都腐敗不堪,偷工減料得讓人髮指,造出來的火器無論是「火龍出水」,還是各種火槍,對自己人的威脅比對敵人還要大。
再一個就是滿清對火器的重視程度是超過明軍的,使用紅衣大炮的明軍如果投降過去,待遇比原來要好幾倍。統一中國後,清軍仍然保留了大量的火器,到鴉片戰爭時,冷熱兵器的比例已經接近1:1。
但是,清朝與外界的交流被人為設置了障礙,自己又幾乎停止了火器的研究,終於被歐洲遠遠甩在身後。當左宗棠在新疆發掘出埋於地下的明朝開火彈時,只能嘆息我們原本是可以不被洋人欺負的!
很赞哦! (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