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一什么不什么的成语 成語: 口中雌黃

火烧 2022-10-02 09:29:06 1052
成語: 口中雌黃 成語簡解 編號: 1561成語: 口中雌黃注音: ㄎㄡˇ ㄓㄨㄥ ㄘ ㄏㄨㄤˊ漢語拼音: kǒu zhō g cī huá g參考詞語: 信口雌黃釋義: 義參「信口雌黃」。見「信口雌

成語: 口中雌黃  

成語簡解 編號: 1561成語: 口中雌黃注音: ㄎㄡˇ ㄓㄨㄥ ㄘ ㄏㄨㄤˊ漢語拼音: kǒu zhōng cī huáng參考詞語: 信口雌黃釋義: 義參「信口雌黃」。見「信口雌黃」條。Emoji符號: (這是本站原創收集整理的漢字“口中雌黃”對應Emoji表情符號“”,為漢字添加生動形象的符號、對照PNG圖片及動畫GIF圖,也方便大家復制粘貼到社交媒體等地方,點擊Emoji符號""和圖片鏈接還可以查看該符號在《EmojiAll表情詞典》中更詳細的介紹。)

宋體矢量字庫:

楷體矢量字庫:

一什么不什么的成语 成語: 口中雌黃
成語詳解 典故説明: 此處所列為「信口雌黃」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信口雌黃」原作「口中雌黃」。魏晉南北朝時期,由於時代環境的動盪不安,道家老子和莊子的清靜無為思想,因此得以流行,許多人都喜歡以老莊思想為談論內容,王衍就是其中的一個。他每每在談論老莊玄妙的哲理時,總能侃侃而談,即使是講錯了,或是在道理上有說不通的地方,仍然不慌不忙地隨口改正,彷彿嘴裡含了雌黃,隨時改正,所以大家都稱他是「口中雌黃」。後來「信口雌黃」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不顧事實真相,而隨口亂說或妄作批評。出現「信口雌黃」的書證如清.張雲璈〈察吏行〉:「太守觀察本切近,豈肯信口生雌黃。」典源: 此處所列為「信口雌黃」之典源,提供參考。#晉.孫盛《晉陽秋》(據《文選.卷五五.劉峻.論五.廣絕交論》李善注引)王衍1>,字夷甫。能言,於意有不安2>者,輒更易之,時號「口中雌黃3>」。 〔注解〕 (1)王衍:西元246∼311,字夷甫,西晉臨沂人。以清談著稱,累官至司徒。西晉亡,投降石勒,後為石勒所殺。 (2)意有不安:話說得不合意,不妥切。 (3)口中雌黃:口中含著雌黃,能隨時改正不合意的語句。雌黃,橙黃色礦物,成分是三硫化二砷,可作退色劑,古代用於塗改文字。 〔參考資料〕另可參考:《晉書.卷四三.王戎列傳》書證: 01.《文選.卷五五.論五.劉峻.廣絕交論》李善注引晉.孫盛《晉陽秋》:「王衍,字夷甫。能言,於意有不安者,輒更易之,時號『口中雌黃』。」(源) 02.《幼學瓊林.卷二.身體類》:「口中雌黃,言事而多改移。」 成語接龍

“黃”字開頭的成語

黃袍加身黃鐘毀棄黃雀伺蟬黃梁一枕黃花明日黃袍加體黃粱夢黃粱一夢黃鐘長棄

“口”字結尾的成語

膾炙人口三緘其口良藥苦口三緘口雌黃信口流膾人口婆心苦口金銷眾口鑠金眾口縮衣節口爍金眾口

“口”字開頭的成語

口若懸河口蜜腹劍口是心非口碑載道口誅筆伐口中雌黃口尚乳臭口快心直口似懸河口如懸河口乳未乾口伐舌擊口呆目瞪口出不遜口呿目瞪口蜜劍腹

“黃”字結尾的成語

信口雌黃口中雌黃騰踏飛黃 參考鏈接

參考《國語大辭典》中的成語:口中雌黃。

参考《國語大辭典》中成語“口中雌黃”分成的單字詳解:

口, 中, 雌, 黃。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