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企业技术中心简介 一汽技术中心的发展历程

火烧 2022-07-08 02:17:44 1098
一汽技术中心的发展历程 1950 4月 在北京市灯市西口成立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汽车工业筹备组(不久迁往北京市扁担厂),任命郭力同志为筹备组主任,孟少农、胡云方同志为副主任。 1950年7月3日 在北

一汽技术中心的发展历程  

1950 4月 在北京市灯市西口成立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汽车工业筹备组(不久迁往北京市扁担厂),任命郭力同志为筹备组主任,孟少农、胡云方同志为副主任。

1950年7月3日 在北京市灯市口甲三号成立汽车实验室。

1951 年初 汽车实验室迁往北京南池子76号。

1951年3月31日 重工业部决定汽车实验室下设车辆、发动机、汽车设计、制造研究、材料、技术资料六个部。

1952 5月30日 汽车工业筹备组确定了汽车实验室的方针和任务。

方针是:面向生产,为生产服

务;任务是:1.汽车、拖拉机的试验研究;2.培训技术干部;3.翻译苏联援建的652

厂(一汽代号)图纸。

1954 6月4日 一机部汽车工业管理局(1952年9月取代汽车工业筹备组)决定抽调汽车实验室

8名工程师、6名技术员支援第一汽车制造厂;管理局技术室与汽车实验室合并。

12月 汽研所调给第一汽车制造厂技术干部44人及全部材料试验设备。

1955 年底 汽研所第一次赴西藏进行高原汽车(煤气车)试验。

1956 3月15日 根据一机部的决定,汽车实验室更名为“第一机械工业部汽车拖拉机研究所”,张德庆任主任。

9月27日 设计完成解放牌CA11A型4吨载货汽车。

汽研所与“南汽”协作,开发出1.5吨级轻型载货汽车。

1957 5月 汽研所试制成我国第一辆空气悬架汽车。

12月 根据一机部决定,汽车拖拉机研究所的汽车部分迁到长春(现宽平大路长春工业大学院内),并定名为“第一机械工业部汽车工业管理局汽车研究所”。

1958 4月13日 汽研所试制成功煤气汽车。

4月26日 一机部六局(原汽车工业管理局)电报指示汽研所派人去海南筹备汽车试验站(1958年11月15日正式建立“海南热带汽车试验站”)。

6月3日 一机部发文,将汽研所名改为“第一机械工业部汽车研究所”。

9月26日 成功试制“丰收”牌农村通用汽车(是研究所独立完成设计和试制的第一辆汽车)。

该车的发动机功率为16kw,最大车速为55km/h,载货1吨,后桥装防滑差速器。

1959 3月17日 一机部决定将本汽研所下放给第一汽车制造厂。

3月28日 一机部发出关于将研究机构下放给企业的补充通知,决定本所下放后为局、厂双重领导,但党的关系改由中共第一汽车制造厂委员会领导。

19608月汽研所所址从宽平大路迁到创业大街17(现1063)号。

19626月汽研所负责编制“汽车工业1963—1972标准化十年规划”。

19636月汽研所承办中国科学院技术情报研究所移交过来的《汽车文摘》杂志。

7月汽研所创办《汽车快报》。

19646月16日汽研所成为“第一批国家标准化核心机构”。

9月26日汽研所和轿车分厂等有关单位研制的15吨自卸汽车装配出第一辆样车。

11月20日汽研所更名为“长春汽车研究所”。

19654月长汽所调出84名技术干部及各种物资与设备,组建重庆重型汽车研究所。

1966春长汽所划归第二汽车制造厂筹备组领导(1967年一机部又撤销这一决定,同时从汽研所调出60名技术干部及十几种设备、仪器支援“二汽”,张庆梓同志也调“二汽”工作)。

196912月长汽所研制出装用“转子”发动机的0.8吨军用指挥车。

19702月24日一机部下发一机军技字第183号文,批准长汽所试办《汽车技术》和《国外汽车》两种刊物。

企业技术中心简介 一汽技术中心的发展历程

11月开始筹备60T矿用自卸车CA390的开发工作,完成设计、试制、试验后,根据一机部的指示,于1977年移交给四平市和本溪市有关厂生产。

12月1日(70)一机技字1447号文,决定将“海南热带汽车试验站”与“广州电气科学研究所”合并,定名为“海南湿热试验站”。

长汽所与天津市第二汽车制造厂合作,设计成15吨载货汽车。

19716月29日一机部下发(71)一机技字第485号文,将长汽所划归吉林省机械局领导。

8月21日长汽所完成492和692型两种汽油机的修改设计。

参加哈尔滨林业机械厂12吨重型汽车的设计。

19734月1日吉林省机械局将长汽所划归第一汽车制造厂领导。

5月长汽所正式归“一汽”领导,并进行了机构调整,设置的研究室有:第一研究室(车型设计),第二研究室(底盘研究),第三研究室(发动机研究),第四研究室(转子机与附件研究),第五研究室(结构强度与电子应用),第六研究室(汽车材料研究),第七研究室(技术情报)。

197610月粉碎“四人帮”,“文化大革命”宣告结束,使长汽所科研工作有了新的转机。

1978年初长汽所重归一机部领导。

3月“高速汽车操纵稳定性”等7项研究成果获全国科学大会奖;骆秀云代表第六研究室参加全国科学大会。

9月26日长汽所引进美国MTS道路模拟试验系统;日本CF-70型系统分析仪。

19799月21日一机部下发一机汽字第1433号文,决定将长汽所改由第一汽车制造厂统一领导,长汽所的名称、任务、待遇等不变。

10月22日第一汽车制造厂决定将长汽所与第一汽车制造厂设计处合并,成立了领导小组,由陆一峰同志任组长,陈全、刘经传、高希棠、潘荣生、富侠、陆孝宽、张伦、徐兴尧、徐杰、张羡曾同志任副组长。

12月长汽所引进法国PRODERA公司产的多点激振试验分析系统。

19805月20日根据(79)一机汽字1433号文件精神,决定将长春汽车研究所和设计处合并,成立第一汽车制造厂汽车研究所(设计处),对外对内分别以汽车研究所和设计处名义行使职权,党的领导是上级委派的“工委会”。

6月5日设计试制成功CA630红旗牌16座新型高级旅游车。

6月28日召开所、处合并后的第一次职工代表大会。

7月成立第一汽车制造厂科学技术协会汽车研究所分会。

198110月长汽所试制出第一辆CA141型载货汽车样车。

12月中旬转子发动机通过部级鉴定。

“100吨电动轮自卸车”获一机部科技成果一等奖;“GL2110型汽油转子发动机研究”等2项获一机部科技成果二等奖;“硅油风扇离合器”获一机部科技成果三等奖。

19821月1日解放牌CA10C型4.5吨载货车投产。

5月开始设计CA15型5吨载货汽车(1982年11月12日通过厂级鉴定,1983年1月正式投产)。

11月27日机械工业部下发统一部属各所、院名称的通知,将本所的名称改为“中国汽车工业公司长春汽车研究所”(但仍习称长春汽车研究所)。

19833月12日机械工业部下发(83)机技函字69号文,将海南热带汽车试验站划归中国汽车工业公司领导(同年5月又划归本所领导;6月20日,中汽公司下发(83)中汽技字372号文“关于海南汽车试验站领导体制等问题的通知”,将该站更名为“中国汽车工业公司长春汽车研究所海南汽车试验站”)。

19849月17日机械工业部决定本所为地专级单位。

19857月调出57名同志去天津组建“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

12月汽研所与丹东汽车厂协作研制出CA155P型8吨载载货汽车。

19861月《国外汽车》、《汽车情报》转天津“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编辑出版;《汽车工艺》创刊(前身是《汽车制造》)。

6月《世界汽车参考资料》创刊。

19877月18日中国汽车工业联合会(87)中汽规字047号文批准了“长春汽车研究所'七五'测试基地建设工程”初步设计。

10月10日轿车所正式划归汽研所管理。

12月25日汽研所金属、非金属两个研究室划归长春汽车材料研究所。

19883月1日中国汽车工业联合会(88)中汽技字117号文“关于更改几个研究所名称的通知”,将我所原中国汽车工业公司长春汽车研究所名称改为中国汽车工业联合会长春汽车研究所。

将原“海南汽车试验站”更名为中国汽车工业联合会长春汽车研究所“海南汽车试验场”。

3月3日国家机械电子工业部、国家商检局[88]国检机字第701号文,授予中国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为“出口汽车产品质量许可证检测单位”。

10月30日(88)一汽企字580号文批准了我所机构调整方案。

调整组建了货车部、轿车部、基础技术研究部、试制部、试验部、情报研究部、发展规划室、综合计划调度室和海南汽车试验场等9个部(室)和生产、生活2个后勤以及中国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设有技术、行政科室74个、试制车间2个、招待所1个。

1990 12月12日 (1990)一汽企字486号文决定,同意我所成立农安汽车试验场(副处级建制)。

试验场设试验综合科、条件科、样车分析室、整车试验室4个科(室),干部编制60名。

原试验部整车试验室、试车场筹备组建制撤销。

1991 3月19日 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中汽人字[1992]108号文,确定长春汽车研究所为一类科研单位;确定海南汽车试验研究所为二类科研单位。

3月28日 检测中心办公楼及检测试验室投入使用。

1993 12月 汽研所中试厂二层共400㎡办公休息室建成,投入使用。

1994 6月27日 一汽(1994)企组函字115号文批复,同意汽研所对组织机构和干部编制进行调整:设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海南汽车试验研究所(以上为正处级建制)、人事行政部、综合计划管理部、党委工作部、中型车部、轻型车部、轿车部、车身设计研究部、试制部、试验研究部、汽车试验场、情报研究部、后勤部、科技实业总公司(以上为副处级建制)等15个部室。

1995 4月15日 农安汽车试验场二期工程正式动工兴建。

4月26日 汽研所车身造型室三座标测量仪安装完毕投入使用。

5月17日 汽研所与德国西门子“电控”标定项目协议举行了签字仪式。

1996 3月7日 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奥迪轿车应用电控汽油喷射技术的研究”通过国家科委鉴定和验收。

并获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重大科技成果奖。

12月 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获国家技术监督局全国技术监督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1997 1月15日 汽研所在主楼门前召开1996年“决战红旗工程”表彰大会。

10月7日 中国第一辆东风牌轿车及国庆35周年dp同志乘座的检阅车到北京参加展览。

12月18日 “汽车电子控制汽油喷射技术研究”等十一项科技成果分获1997年汽工业科学技术进步二、三、四等奖。

1998 11月 从意大利JOB公司引进的五轴联动数控龙门铣床安装调试完成。

1999 2月6日 长春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通过中国国家实验室认可委员会认可。

2月13日 海南汽车试验场通过中国国家实验室认可委员会认可。

检测碰撞试验室工程完成并投入使用。

电气试验室改造工程完成并投入使用。

20012月20日一汽集团企字(2001)55号文,决定由汽研所、工艺处及技术处部分业务组成一汽技术中心,对外仍保留“长春汽车研究所”、“一汽工艺研究所”、“长春汽车材料研究所”、“中国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名称。

8月14日技术中心通过国家质量体系认证机构的复评审核。

11月15日“质检中心”成为中国进出口质量论证中心指定试验室。

20029月24日一汽——宝钢汽车用钢联合实验室成立。

20037月13日技术中心召开红旗轿车自动驾驶新闻发布会,全国40多个新闻媒体记者到会,50多家媒体发布报告。

9月6日一汽技术中心青岛汽车研究所奠基仪式在青岛举行。

20044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科技部、教育部、财政部、发改委、自然科学基金会、中国科协联合发文,批准李骏为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12月“质检中心”获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2004年度机械行业质检机构先进单位。

20051月“质检中心”获中国质量检验协会团体会员单位。

2月24日一汽集团组字[2005]71号文,聘任:李骏同志为技术中心主任兼汽车研究所所长。

200712月20日举行青岛汽车研究所成立庆典仪式。

20082月22日集团公司徐建一总经理等公司领导来技术中心参加我国第一款自主研发的V型12缸发动机CA12CV在技术中心成功点火,这标志着我国已掌握了顶级轿车发动机的开发技术。

5月15日集团公司在一号门广场隆重召开了“一汽混合动力奥运示范汽车发车仪式”,共发往北京市10台混合动力客车、6台奔腾混合动力轿车。

20091月检测中心模拟台车碰撞试验台正式投入使用,能够完成座椅、安全带、车门、内部凸出物等动态试验和轿车气囊、座椅、安全带等约束系统的匹配试验,可节省大量研发经费。

8月完成汽车行人保护试验台的建设,能够完成内部凸出物试验、转向机构对人体伤害等试验和行人保护试验。

10月李骏主任当选为FISITA 2012-2014年主席。

20108月一汽技术中心乘用车所的新基地举行奠基典礼。

10月一汽技术中心成立60周年庆典大会隆重召开。

20111月一汽集团“高品质J6重型车及重型柴油机自主研发与技术创新”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3月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技术中心和中国钢研科技集团公司钢铁研究总院在中国工程院举行了先进汽车用钢联合实验室揭牌仪式。

7月中国一汽三款具有自主核心高技术的CA3GA10、CA4GA13TD、CA4DH1发动机在技术中心点火成功,标志着一汽低碳节能技术取得了新成果,蓝图战略开启了新征程。

12月中国一汽奔腾深混式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轿车自主创新与产品开发荣获中国汽车工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