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伪造历史 历史书上虚假的历史

火烧 2021-05-04 12:26:39 1044
历史书上虚假的历史 1.历史书上90%是虚假的,胜利者编写的,学它还有什么意义从三皇五帝到今天,从《尚书》到《春秋》到二十五史,著史的人前仆后继推陈出新,可是所有著史的人都坚持一个原则,那便是职业道德

历史书上虚假的历史  

1.历史书上90%是虚假的,胜利者编写的,学它还有什么意义

从三皇五帝到今天,从《尚书》到《春秋》到二十五史,著史的人前仆后继推陈出新,可是所有著史的人都坚持一个原则,那便是职业道德和对历史真实性的信仰,是要脱离个人人格性格特点去著史。只有不真正了解历史或者是仅局限在教科书范畴内的人才会提出历史的错误性观点,既然你知道是错的,那么也代表您知道什么是对的。那么你的这个对的历史来自何处,来自何人,来自何方,你不会是口口相传到今天(历史学对对口口相传的历史是要经过多方考证后才能确定为历史的,因为口传才是真正带有个人人格色彩的历史),你定然也是通过史书记载,资料综述,甚至带有个人推理性来得到正确的历史。所以请不要用那些市井的观点评价史学问题,这样本身就是在贬低自己的学习过程。

其实很多历史被缪传了,我这里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但是史书里面往往都会真实准确的记载这些内容,因此我还是希望您如果爱历史,请深爱它,而不是停留在与别人在茶余饭后的侃侃中得到的观点。

很多人指责教科书,但是大家都不清楚的一点是,教科书是教育学生成长的书,为了完整学生的人格人性以及社会化特点的书,很多时候教科书是带有修饰性的,这个不仅仅在中国,在全世界任何一个存在现代教育模式的国家里都是一样的,教育本身的塑造性对教材是有要求的,所以不要停留在教科书这个范畴上,教科书不能作为百科全书存在。当从初等教育向高等教育转变的时候,你也会发现随着自己知识的转变,教科书中内容出现了纰漏和差池,可是这也正代表着一个人的成长,如果分不清善恶,是非,对错,那么学习的意义就打折了。

还有你说的历史书上90%都是虚假的,作为一个史学学者,我给您的忠告是,如果你将中国和世界的90%以上的史书都读过之后,你才可以下这样的结论,不是么?我想,恐怕你的历史真的只是教科书。或许是老师害了你呢?

2.史书上的历史一定是真的吗,如果有假,最有可能假的是什么

其实在汉朝以前 项羽打败秦二世 建立了楚王朝,,,,,而历史至今遗漏著名史学家、今已85岁高龄的史式教授多年来一直从事探讨中华文化、。

记者就此问题拜访了他,请他谈谈这一问题,以及与此相关的一些问题,以飨读者。 确实漏掉了一个楚王朝 记者问(以下简称问):史老,您是如何发现这个错误的?您认为这是无心的失误,还是有人存心伪造历史? 史式教授答(以下简称答):我是在撰写《中国帝制两千年——是非功过从头说》一书时发现这个错误的。

我认为:这不可能是无心的失误,只能是存心伪造历史。 问:您能否用最简单的办法来证实这个错误确实存在,大家相信了这一点,就会发生探讨的兴趣。

答:完全可以。请各位读者顺手翻一翻手头所有的《中国历史纪年表》,是任何一部历史书的附表也行,是语文工具书(包括大陆的《辞海》与台湾的《大辞典》等等)的附表也行,请看一看,其中秦、汉两代断限的年代是哪一年?是不是公元前206年?如果是的,那就说明,秦汉两代是衔接的,在此以前,是秦朝;从这一年开始,是汉朝。

中间并没有楚王朝。可是历史事实并非如此。

在公元前206年秦王子婴向打着楚的旗帜的抗秦联军投降,秦亡。而在公元前207 年,秦王朝的丞相赵高已经召集百官公开宣布,秦帝国战败之后,六国复国,帝国朝廷已不存在,皇帝制度从此废除,秦国还是恢复为秦王国,所立之王子婴称为秦王,不称三世皇帝。

伪造历史 历史书上虚假的历史

从此以后,直到公元前202年末,这5年中中国没有皇帝,也就是说,秦王朝的皇帝制度并没有延续下来,而是中断了。 问:《中国历史纪年表》上将公元前206年至前202年这5年称之为汉高祖元年至5年,看来您不同意? 答:当然不同意。

因为这不是事实。历史事实是:公元前202年末,在项羽败死之后,刘邦才敢登位称帝。

问:刘邦称帝的真实时间是公元前202年,《中国历史纪年表》却写成公元前206年,提前了4年,您认为这是伪造历史? 答:肯定是伪造历史。中国人对于纪年的工作比较认真,即使有人偶然记错了,哪怕只记错了几天,当时不发现,后代也会发现。

至于记错了4年,而且让它一直错了两千多年,不被发现,不被纠正,这样的事,确也非常少见。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战乱时期,起义队伍所建立的这个楚王朝,不见得会有一座巍峨的大厦,他们先在盱眙,后在彭城所建立的王廷,也许只有几间茅屋,极为简陋,只不过是建立一个机构,以资号召而已。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