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措施举措 明、清皇帝的一個舉措,讓中國落後了世界上百年,結果損失慘重

火烧 2023-02-04 03:26:13 1063
明、清皇帝的一個舉措,讓中國落後了世界上百年,結果損失慘重 自宋明以來,中國沿海地區的航海貿易相當發達,極大地推動了沿海地區的經濟發展和科技文化進步。但是,到了明、清時期,當朝的統治者實現嚴格的海禁與

明、清皇帝的一個舉措,讓中國落後了世界上百年,結果損失慘重  

措施举措 明、清皇帝的一個舉措,讓中國落後了世界上百年,結果損失慘重
自宋明以來,中國沿海地區的航海貿易相當發達,極大地推動了沿海地區的經濟發展和科技文化進步。
但是,到了明、清時期,當朝的統治者實現嚴格的海禁與閉關鎖國的政策,使中國航海技術遠遠落後於西方,最終,讓西方軍艦橫行於中國海上。在明朝初期,朱元璋海禁的原因很大一部分則是出於對商人的厭惡。作為一個從貧苦百姓起家的皇帝,他早年受到了不少奸商的算計。
而在他們和幾大起義勢力互爭之時,江浙一帶的張士誠就和朱元璋有著相當激烈的交鋒。張士誠是一個私鹽販子,在他佔領了富庶天下的江浙之地後,他對這裡的商賈很是寬容,不僅大大減免了這裡的稅收,還非常支持私鹽的發展。
這一些舉措讓張士誠在江浙一帶的商賈心中有著極高的威望,同時,他們十分支持張士誠。在張士誠和朱元璋為爭奪地盤發生戰爭的時候,商賈幾乎極盡所能的幫助張士誠,這讓朱元璋反感至極。
都知道,朱元璋是一個非常記仇的人,你幫了他,他未必記得,但是你幫了他的對手,那他得記一輩子。所以,當朱元璋奪得天下後,他大大的提高了江浙一帶的稅賦。在洪武年間,江浙一帶的稅收一直以來都是居全國之首,讓這裡商賈苦不堪言。
而且,他更是限制商業的發展,這其中,就有海禁政策。
而到了朱棣的時候,這個通過靖難之戰贏得皇位的藩王,在攻入京城之後,並沒有俘虜他的侄子建文帝,在大火過後,也沒能找到建文帝的屍體,所以,建文帝的下落就成為朱棣心頭當中的一根刺。根據可靠消息,建文帝既有可能流亡到了沿海一帶。
所以,為了限制建文帝的出入,朱棣延續了他的父親朱元璋的政策:施行海禁,禁止沿海地區的商人對外交往。並且,在朱棣之後的統治者也延續了這樣一個政策。
如果說,朱棣和朱元璋的海禁在很多方面有自身的個人原因的話,那麼,後續的那些皇帝則更多的是出於維護自身的統治階級利益考量。而在明之後,滿清王朝也繼續延續了明朝的傳統,當然,清王朝的統治者們更多的出於政治原因。
在清朝早期,南方的南明小王朝苟延殘喘,即便是在被清兵殘酷鎮壓之後,一些明朝的殘餘勢力仍然不斷的在東南沿海一帶活躍著,這也讓清王朝的統治者大為頭痛。然而,促使清王朝下定決心要實施閉關鎖國的政策,還是收復台灣的鄭成功對沿海地區的騷擾。
在康熙年間,康熙大帝堅定不移的要收回台灣,在現代,台灣有著「航空母艦」之稱,其意思就是台灣對中國大陸的重要性。而康熙為了實現國家的統一,派出台灣降將施琅領水師兩萬餘人先是攻佔了澎湖,在軍事威懾下鄭成功之子鄭克塽前來投降,自此,台灣收復。
康熙高瞻遠矚的收復了台灣實現了國家的統一,同時,還有寬大的胸懷去稱讚鄭成功的忠誠,這一點是值得肯定的。然而,康熙在收復台灣之後,他卻沒有學習鄭成功廣開海路,向未知的海洋探索,反而,將前朝的海禁政策發揮的淋漓盡致。
最可怕的是,康熙頒布並奉行了長達二十多年的「遷海令」。
當時人的描述是「令下即日,挈妻負子載道路,處其居室,放火焚燒,片石不留。民死過半,枕藉道塗。即一二能至內地者,俱無儋石之糧,餓殍已在目前… …」也就是遷的時候,沿海居民就死了超過一半,剩下百分之二十不到的人,就算能夠到內地,離餓死也不遠了。遷的同時,就是燒。稍後,軍騎馳射,火箭焚其廬室,民皇皇鳥獸散,火累月不熄。
當時,康熙命令沿海地區的官員,將世代以海為生的百姓往內地遷行,嚴禁漁民出海,可以說,中華大地上一片木板都不能在海上漂流。並且,他也禁止海外貿易,禁止任何外來船隻在清帝國的領土以及港口停靠。他的這一些措施幾乎讓東南沿海的居民無以為生,許多原本富庶,物產豐富的海島變得人跡罕至,幾近成為荒島。
這樣的舉措更是嚴重阻礙了我們對外探索和發展道路。兩百多年前的世界,剛好是一個海洋的世紀,歐洲的艦隊在世界各地遊盪,也將殖民掠奪的手伸向了世界。而在清政府閉關鎖國的這種情況之下,中國沿海地區出現了權力的真空,原本就虎視眈眈的外國殖民者們聞風而動,將原本屬於中國的海島盡數侵佔,其中,就有澳門。
縱觀明、清兩朝,統治者實行海禁與閉關鎖國,不外乎是出於政治考量或者是為了維護國家的安全。但是,明、清並不是將所有對外的窗口都關閉,像浩浩蕩蕩的鄭和七下西洋,就是一次赫赫有名的海洋探索之旅,而清朝東學西漸也成為了一種風尚。然而,像這樣現象也僅僅是曇花一現而已。
明、清的統治者為了為了維護自身的安全,最終,將對外交流的窗口大部分關掉。而那些食髓知味的外國侵略者在嘗得了甜頭之後,開始將目光慢慢的投向中國這個龐大的帝國。他們很清楚這個國家的強大,也很想知道:如果佔領了這個國家,他們將會何等的強大。
清朝時期的閉關鎖國,使得國民與外界隔絕,看不到世界飛速的變化,也沒有積極地去溝通交流西方的先進技術,讓中國慢慢與這個世界脫離了步伐,就連思想也是相當的落後。導致這個國家即使在後來設立了廣州十三行來進行貿易,但也沒法滿足中國對外經濟貿易的龐大需求。
清朝的遷海令卻使得數百年來的航海成就毀於一旦,沿海地區千里無雞鳴遲遲都不能恢復。但是,那個時候的清王朝還停留在「康乾盛世」的餘暉里,侵略者尚不足以對抗這個強大的帝國。所以,他們將自己的獠牙收了起來很耐心的等著,等著這個帝國衰落到苟延殘喘的時候。
參考資料:
【《明史》、《清初的遷海》、《南明史》】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