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北伐为什么不能成功 此人的这个意外,诸葛亮为之痛哭,北伐绞尽脑汁换来的胜利化为乌有
此人的这个意外,诸葛亮为之痛哭,北伐绞尽脑汁换来的胜利化为乌有
彪悍张苞欲建功,可怜天不助英雄。张苞为张飞之子,骁勇善战,通晓兵法谋略,与关兴一起并称为小关张。夷陵之战,张苞曾跟随刘备,屡建奇功,刘备被吴军围困,也是张苞视死如归,将刘备护送至马鞍山,后被赵云救回白帝城。刘备逝世后,诸葛亮北伐,张苞也随军作战。建兴七年四月,诸葛亮举行第二次北伐,并在祁山分做三寨,等候魏兵的到来。司马懿令张郃为先锋,引兵在渭水之南下寨。诸葛亮与司马懿斗智斗勇,最终大败魏军,然而张苞却在战斗中不幸受伤身亡,这究竟是为何?以下依据演义内容做简要分析(仅供参考)。
首先分析诸葛亮如何取得胜利的。司马懿隔着渭水与诸葛亮对峙,探马回报,各郡县都安好无恙,唯有阴平武都二郡未报平安。司马懿因此寻思,诸葛亮正忙着攻打二郡,于是便令郭淮孙礼引军去救二郡,司马懿引军随后赶到。郭淮孙礼一时称赞司马懿,声称人言大都督不及孔明,今日这个计策,足以证明大都督有过人之智慧。试想,诸葛亮正在攻打二郡,我等突然杀到,蜀军定然大乱。
郭淮孙礼正说话间,突然探马来报,说是阴平武都二郡都被蜀军攻克。二人不知如何是好,正准备撤军,却不料山背后杀出一路军马,四轮车上做的正是诸葛亮。郭淮孙礼一时惊慌失措,诸葛亮却大笑道:司马懿的计策岂能瞒得了我,他每日令人在前线作战,自己却要偷袭我的后方,你等还不快快受降。郭淮孙礼知道中计,急忙率军突围,孔明因此大获全胜。
其次分析张苞因何意外身亡。张苞本是骁勇善战的悍将,却为何在此次战争中意外身亡,笔者认为有以下两个原因。
其一张苞建功心切,只身去追郭淮孙礼。话说郭淮孙礼被诸葛亮包围,正要突围,背后张苞关兴从前面杀来,王平姜维从后面杀来,将郭淮孙礼困在核心,魏兵大败。郭淮孙礼惊慌中丢弃战马,爬山而走,然而此时张苞却一马当先,骑马上山去追二人,却不料马失前蹄,跌落悬崖,头破血流。张苞被蜀军救回,不久后便不治身亡,诸葛亮为此几乎过昏厥。
由此可见,张苞是个建功心切的人,其他人并没有去追,唯独张苞一人,也许是因为复杂的环境。但张苞这样做未免有些操之过急。令人意外的是,当时蜀军并没有大将支援他,张苞之死,实为可惜,诸葛亮北伐本来就无大将,这样一来北伐将更加艰难。演义中曾这样记载:
孙、郭二人弃马爬山而走。张苞望见,骤马赶来,不期连人带马跌入涧内。后军急忙救起,头已跌破。孔明令人送回成都养病。
其二张苞之死确实意外,也是因为其粗心大意。张苞去追郭淮孙礼,本以为可以建功,却不幸跌落悬崖,几乎所有人都没有料到这个结局。而张苞只身去追本来已经是以身犯险,却没有想到郭淮孙礼为何弃马上山,也就是说山上是不利于骑马的,不然二人就算夺战马,也不会徒步上山。山上悬崖峭壁,瀑布争流,危险之极,就算是走路也要十分当心。张苞骑马速度快,稍有不慎就会有危险。张苞自以为骑马可以追上二人,却不料因小失大,葬送生命,这与他粗心大意有着必然的关系。

张苞死后,诸葛亮郁郁寡欢,最终生病。因此不能理事,不得不再次撤回汉中。可以说张苞之死。给诸葛亮乃至北伐前所未有的打击,赵云之死,都未曾见到诸葛亮如此伤心绝望,依然能够率军北伐,而张苞死后,正在北伐激战中的诸葛亮居然要撤军,这让他情何以堪。这是因为赵云当时已经年迈,生老病死人之常情,而张苞正值壮年,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大好时刻,却因为一场意外夭折。诸葛亮的悲痛不只是张苞,更是怀疑北伐成功的可能性,毕竟当时蜀汉已经没有多少像张苞这样的将才了。毛宗岗也曾这样批注:
且蜀又屡胜,魏又屡败,宜其不归而终亦归者,复因张苞之死,而致武侯之病。呜呼!天不祚汉,又于人乎何尤?
你是如何看待张苞的?
相关文章
- 诸葛亮北伐为什么不能成功 诸葛亮的后半生为什么要不断北伐直到生命终结
- 夷陵之战诸葛亮为什么没有参加 诸葛亮首次北伐败得多惨?失去街亭、折损赵云等11员大将
- 马谡失街亭 诸葛亮北伐失败只因错杀马谡?诸葛亮为何杀马谡
-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 诸葛亮为什么宁愿累死 也要坚持北伐?
-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 诸葛亮为什么铁了心要北伐?北伐的意义何在
-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 揭秘:诸葛亮前后六次北伐为何全都无功而返?
- 诸葛亮第四次北伐 诸葛亮“六出祁山”?五次北伐两次没去祁山
-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 揭秘:三国历史上诸葛亮北伐失败背后的战略误判
- 诸葛亮北伐 揭秘:诸葛亮北伐的时候为何对郝昭束手无策?
-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 诸葛亮在三足鼎立后急着北伐是为了转移蜀国的内部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