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革命民主革命 结合中国近代史谈对中国民主革命的认识
结合中国近代史谈对中国民主革命的认识
1、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已沦为帝国主义的附庸,但由于还保留着中国政府的统治,还具有某种半独立性,因此不同于帝国主义直接治理的殖民地,而是半殖民地。
从那时以后,在中国,封建主义已不再独占统治地位,而逐步形成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位一体、共同统治的局面。
在旧中国、束缚生产力发展、阻碍社会进步的就是这三座大山,人民大众同三座大山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革命就是要推翻这三座大山。
既然中国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而不是力量薄弱并受三座大山压制的民族资本主义,这样的革命按其性质只能是民主革命而不是社会主义革命。
2、md指出,中国的民主革命同历史上由资产阶级领导的旧式民主革命不同,它是由无产阶级(通过它的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因而是新型民主革命。
md说:“中国现在的革命任务是反帝反封建的任务,这个任务没有完成以前,社会主义是谈不到的。
中国革命不能不做两步走,第一步是新民主主义,第二步才是社会主义。”
由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下进行的,这个革命胜利后,必然会向社会主义过渡,不需要再通过一次暴力革命。
3、新中国成立后,党一方面继续完成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另一方面着手恢复生产,擘划经济建设。
由于从革命到建设是一个根本性的转变,我们在许多方面缺乏经验,苏联的经验虽在某些方面可以借鉴,但又不完全适合中国的国情。
我们党在md领导下,开始了一个比之民主革命还要复杂得多、艰难得多的探索阶段,一个新的长征——建设新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长征。

在这个新长征中,我们既取得过辉煌的成绩,也经历过重大的曲折。
当md和我们党继续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时候,我们的事业就取得新的重大进展,而什么时候md和我们党违反了实事求是原则,从主观的意志出发来观察问题、处理问题时,我们的事业就遭受严重挫折。
扩展资料:
1919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919年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和平会议”,即“巴黎和会”。
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协约国之一,中国代表在和会上提出废除外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在中国的军队和取消“二十一条”等正当要求。
4月底,和会在英、美、法等帝国主义国家操纵下,悍然决定将战前德国在中国山东攫取的一切权益转交给日本。
对废除二十一条条约,则借口不在会议讨论范围之内,完全予以拒绝。
巴黎和会的消息传至中国后,全国人民激愤异常,北京青年学生首先燃起了反侵略、反卖国运动的火焰。
5月4日,北京13所大专学校学生3000余人在天安门前集会,并举行示威游行,高呼“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还我青岛”等口号。
学生们涌向东城赵家楼,焚烧曹汝霖的住宅,并痛打时在曹宅的驻日公使章宗祥等卖国贼。
北洋军阀政府出动军警镇压,逮捕留在现场的32名学生,这更激怒了示威的群众。
在北京政府大批逮捕学生的高压下,学生进一步发动了罢课,并于6月3日展开了大规模的街头宣传。
北京青年学生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北洋军阀的英勇斗争立即得到了全国学生的热烈响应,工人和市民也相继卷入了这个浪潮。
上海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
唐山、长辛店铁路工人举行游行示威。
南京、杭州、天津、保定、济南、武汉、长沙、厦门以及东三省等地的学生工人和市民都展开了英勇的斗争,在全国形成了如火如荼的群众运动。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建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五四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