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盗墓笔记十年 對話另類考古家:因《盜墓筆記》去盜墓畢竟少數

火烧 2021-12-13 15:17:25 1040
對話另類考古家:因《盜墓筆記》去盜墓畢竟少數 另類考古學家高蒙河做客陜西文博講壇,宣講公眾考古西部網訊(記者 敬澤昊)前一陣,媒體熱議陜西商洛一青年上交戰國青銅劍,僅被獎勵500元是否過少。某媒體就這

對話另類考古家:因《盜墓筆記》去盜墓畢竟少數  

另類考古學家高蒙河做客陜西文博講壇,宣講公眾考古

西部網訊(記者 敬澤昊)前一陣,媒體熱議陜西商洛一青年上交戰國青銅劍,僅被獎勵500元是否過少。某媒體就這一話題採訪了高蒙河,卻在成稿時斷章取義,說高蒙河認為「不該獎勵」。這也讓他莫名其妙的被圍觀的網友罵了一頓,「躺著中了次搶」。

高猛河是復旦大學文物與博物館系教授,曾主持、參與多項重量級考古發掘。同時,在這個盛行「做考古普及是不務正業」看法的領域內,他開博客、上電視、編寫普及讀物,開辦公眾考古學課程,堪稱圈中另類。

這些年為了普及公眾考古,高蒙河上電視、開專欄、做講座、開博客……積極的態度和豐厚的學識,讓他成了記者們做文博類稿件,首先想到採訪專家,當然也增加了他「躺槍」的概率。

盗墓笔记十年 對話另類考古家:因《盜墓筆記》去盜墓畢竟少數

所以在莫名其妙被網友罵了之後,高蒙河也在自己的博客上,和這家媒體打起了筆仗。

「最後,這個記者給我發簡訊道歉了。」高蒙河說,這些年做公眾考古的過程中,他也熟悉了媒體的一些規則,比如做電視節目時,要時不時抖個包袱,這樣效果才會好。

當然這些年高蒙河跨學科學到的,絕不僅限於這些「雕蟲小技」。在12月4日由陜西省文物局舉辦,陜西歷史博物館承辦的「文博講壇」上,高蒙河做了題為《公眾考古面面觀》的報告,他給在座的陜西文博機構工作人員,博物館志願者分析《盜墓筆記》為何熱銷,講解專業的文博雜誌排版設計出了什麼問題,博客如何被推薦……

對話高蒙河:

有人看了《盜墓筆記》去盜墓

西部網:媒體求快、希望搶獨家,但考古求慢,專家不希望在研究時被打擾,這樣的矛盾該怎麼處理?

高蒙河:考古發現,應該盡快轉化出結果,這就需要和媒體保持一個良性的互動。在這一點,我們過去做的不夠,很多專家缺乏這方面的素養,面對媒體不知道該說什麼。

但另一方面,媒體自身業務能力也需要提高,希望有更多考古專業的人才進入媒體,既掌握了媒體的規律又明白考古的規則,建立起暢通的管道,這一矛盾自然就可以解決。

西部網:您做公眾考古,向公眾普及考古知識,樹立正確的觀念。但媒體跟蹤熱點,比如熱炒各類盜墓小說,在很多專家看來,甚至是助長「歪風邪氣」,這樣的狀況您怎麼看。

高蒙河:很多人都和我談盜墓小說,我覺得現在流行的各類盜墓小說,首先是文學作品,是藝術創作,是允許想像、允許發揮的。其次盜墓這一行為,古今都有,現在有人用文學的形式把他表現出來,又沒有違法,存在就有它的合理性。

比如《盜墓筆記》,就有人因為看了這本書,才幹起了盜墓的行當。但這究竟是不是一個很普遍的現象?我覺得應該還是極個別的。

但這個個例有些被誇大了,媒體有責任,當然專家也有責任。

本文來源:半月談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