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诗写得很好的成语 子路写的诗有哪些 写子路的成语
子路写的诗有哪些 写子路的成语
大神们!超难的问题来了 题目:为孔子、子路、颜回写一首歌(以信纸的格式写)利用古诗结成一首歌
文明的恶棍,文化的大混蛋,共产主义的反对者,人民的公敌,共和国的敌人,历史的垃圾
《子路第十三》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孔子及其弟子【本篇引语】 本篇共有30章,其中著名的文句有:“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欲速则不达”;“父为子隐,子为父隐”;“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言必信,行必果”;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本篇包含的内容比较广泛,其中有关于如何治理国家的政治主张,孔子的教育思想,个人的道德修养与品格完善,以及“和而不同”的思想。 【原文】 13?1 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1)。”请益(2)。曰:“无倦(3)。” 【注释】 (1)先之劳之:先,引导,先导,即教化。之,指老百姓。做在老百姓之前,使老百姓勤劳。 (2)益:请求增加一些。 (3)无倦:不厌倦,不松懈。 【译文】 子路问怎样管理政事。孔子说:“做在老百姓之前,使老百姓勤劳。”子路请求多讲一点。孔子说:“不要懈怠。” 【原文】 13?2 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1),赦小过,举贤才。”曰:“焉知贤才而举之?”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2)?” 【注释】 (1)有司:古代负责具体事务的官吏。 (2)诸:“之乎”二字的合音。 【译文】 仲弓做了季氏的家臣,问怎样管理政事。孔子说:“先责成手下负责具体事务的官吏,让他们各负其责,赦免他们的小过错,选拔贤才来任职。”仲弓又问:“怎样知道是贤才而把他们选拔出来呢?”孔子说:“选拔你所知道的,至于你不知道的贤才,别人难道还会埋没他们吗?” 【原文】 13?3 子路曰:“卫君(1)待子为政,子将奚(2)先?”子曰:“必也正名(3)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4)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5)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6),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7)而已矣。” 【注释】 (1)卫君:卫出公,名辄,卫灵公之孙。其父蒯聩被卫灵公驱逐出国,卫灵公死后,蒯辄继位。蒯聩要回国争夺君位,遭到蒯辄拒绝。这里,孔子对此事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2)奚:音ī,什么。 (3)正名:即正名分。 (4)迂:迂腐。 (5)阙:同“缺”,存疑的意思。 (6)中:音zhòng,得当。 (7)苟:苟且,马马虎虎。 【译文】 子路(对孔子)说:“卫国国君要您去治理国家,您打算先从哪些事情做起呢?”孔子说:“首先必须正名分。”子路说:“有这样做的吗?您想得太不合时宜了。这名怎么正呢?”孔子说:“仲由,真粗野啊。君子对于他所不知道的事情,总是采取存疑的态度。名分不正,说起话来就不顺当合理,说话不顺当合理,事情就办不成。事情办不成,礼乐也就不能兴盛。礼乐不能兴盛,刑罚的执行就不会得当。刑罚不得当,百姓就不知怎么办好。所以,君子一定要定下一个名分,必须能够说得明白,说出来一定能够行得通。君子对于自己的言行,是从不马马虎虎对待的。” 【评析】 以上三章所讲的中心问题都是如何从政。前两章讲当政者应当以身作则。要求百姓做的事情,当政者首先要告诉百姓,使百姓能够搞清楚国家的政策,即孔子所讲的引导百姓。但在这三章中讲得最重要的问题是“正名”。“正名”是孔子“礼”的思想的组成部分。正名的具体内容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只有“名正”才可以做到“言顺”,接下来的事情就迎刃而解了。 【原文】 13?4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1)。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2)。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3)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注释】 (1)圃:音pǔ,菜地,引申为种菜。 (2)用情:情,情实。以真心实情来对待。 (3)襁:音qiǎng,背婴孩的背篓。 【译文】 樊迟向孔子请教如何种庄稼。孔子说:“我不如老农。”樊迟又请教如何种菜。孔子说:“我不如老菜农。”樊迟退出以后,孔子说:“樊迟真是小人。在上位者只要重视礼,老百姓就不敢不敬畏;在上位者只要重视义,老百姓就不敢不服从;在上位的人只要重视信,老百姓就不敢不用真心实情来对待你。要是做到这样,四面八方的老百姓就会背着自己的小孩来投奔,哪里用得着自己去种庄稼呢?“ 【评析】 孔子毫不客气地指责想学种庄稼和种菜的樊迟是小人,可以清楚地看出他的教育思想。他认为,在上位的人哪里需要学习种庄稼、种菜之类的知识,只要重视礼、义、信也就足够了。他培养学生,不是为了以后去种庄稼种菜,而是为了从政为官。在孔子时代,接受教育的人毕竟是少数,劳动者只要有充沛的体力就可以从事农业生产,而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实行统治的知识分子。所以,孔子的教育目的并不是为了培养劳动者。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其相对的合理性。 【原文】 13?5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1);使于四方,不能专对(2)。虽 多,亦奚以(3)为?” 【注释】 (1)达:通达。这里是会运用的意思。 (2)专对:独立对答。 (3)以:用。 【译文】 孔子说:“把《诗》三百篇背得很熟,让他处理政务,却不会办事;让他当外交使节,不能独立地办交涉;背得很多,又有什么用呢?” 【评析】 诗,也是孔子教授学生的主要内容之一。他教学生诵诗,不单纯是为了诵诗,而为了把诗的思想运用到指导政治活动之中。儒家不主张死背硬记,当书呆子,而是要学以致用,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去。 【原文】 13?6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译文】B> 孔子说:“自身正了,即使不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会去干,自身不正,即使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不会服从。” 【原文】 13?7 子曰:“鲁卫之政,兄弟也。” 【译文】 孔子说:“鲁和卫两国的政事,就像兄弟(的政事)一样。” 【评析】 鲁国是周公旦的封地,卫国是康叔的封地,周公旦和康叔是兄弟,当时两国的政治情况有些相似。所以孔子说,鲁国的国事和卫国的国事,就像兄弟一样。 【原文】 13?8 子谓卫公子荆(1):“善居室(2)。始有,曰:‘苟(3)合(4)矣’。少有,曰:‘苟完矣。’富有,曰:‘苟美矣。’” 【注释】 (1)卫公子荆:卫国大夫,字南楚,卫献公的儿子。 (2)善居室:善于管理经济,居家过日子。 (3)苟:差不多。 (4)合:足够。 【译文】 孔子谈到卫国的公子荆时说:“他善于管理经济,居家理财。刚开始有一点,他说:‘差不多也就够了。’稍为多一点时,他说:‘差不多就算完备了。’更多一点时,他说:‘差不多算是完美了’。” 【原文】 13?9 子适卫,冉有仆(1)。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2)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注释】 (1)仆:驾车。 (2)庶:众多,这里指人口众多。 【译文】 孔子到卫国去,冉有为他驾车。孔子说:“人口真多呀!”冉有说:“人口已经够多了,还要再做什么呢?”孔子说:“使他们富起来。”冉有说:“富了以后又还要做些什么?”孔子说:“对他们进行教化。” 【评析】 在本章里,孔子提出“富民”和“教民”的思想,而且是“先富后教”。这是正确的。但这并不是说,对老百姓只富不教。在孔子的观念中,教化百姓始终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所以,在这里,一定要注意深入理解孔子的原意。 【原文】 13?10 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译文】 孔子说:“如果有人用我治理国家,一年便可以搞出个样子,三年就一定会有成效。” 【原文】 13?11 子曰:“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诚哉是言也!” 【译文】 孔子说:“善人治理国家,经过一百年,也就可以消除残暴,废除刑罚杀戮了。这话真对呀!” 【评析】 孔子说,善人需要一百年的时间,可以“胜残去杀”,达到他所理想的境界。其实,从这句话的本意去理解,善人施行“德治”,但并不排除刑罚的必要手段。这在现实的政治活动中,并不是可有可无的。 【原文】 13?12 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译文】 孔子说:“如果有王者兴起,也一定要三十年才能实现仁政。” 【评析】 上一章孔子讲,善人施行德治需要一百年的时间才可以到达理想境界,本章又说,王者治理国家也需要三十年的时间才能实现仁政。同样,王者在实现仁政之前的三十年间,也不能排除刑罚杀戮手段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原文】 13?13 子曰:“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译文】 孔子说:“如果端正了自身的行为,管理政事还有什么困难呢?如果不能端正自身的行为,怎能使别人端正呢?” 【评析】 俗话说:“正人先正己。”本章里孔子所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孔子把“正身”看作是从政为官的重要方面,是有深刻的思想价值的。 【原文】 13?14 冉子退朝。子曰:“何晏也?”对曰:“有政。”子曰:“其事也?如有政,虽不吾以,吾其与闻之。” 【译文】 冉求退朝回来,孔子说:“为什么回来得这么晚呀?”冉求说:“有政事。”孔子说:“只是一般的事务吧?如果有政事,虽然国君不用我了,我也会知道的。” 【原文】 13?15 定公问:“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曰:“一言而丧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 【译文】 鲁定公问:“一句话就可以使国家兴盛,有这样的话吗?”孔子答道:“不可能有这样的话,但有近乎于这样的话。有人说:‘做君难,做臣不易。’如果知道了做君的难,这不近乎于一句话可以使国家兴盛吗?”鲁定公又问:“一句话可以亡国,有这样的话吗?”孔子回答说:“不可能有这样的话,但有近乎这样的话。有人说过:‘我做君主并没有什么可高兴的,我所高兴的只在于我所说的话没有人敢于违抗。’如果说得对而没有人违抗,不也好吗?如果说得不对而没有人违抗,那不就近乎于一句话可以亡国吗?” 【评析】 对于鲁定公的提问,孔子实际上作了肯定性的回答。他劝告定公,应当行仁政、礼治,不应以国君所说的话无人敢于违抗而感到高兴,这是值得注意的。作为在上位的统治者,一个念头、一句话如果不当,就有可能导致亡国丧天下的结局。 【原文】 13?16 叶公问政。子曰:“近者悦,远者来。” 【译文】 叶公问孔子怎样管理政事。孔子说:“使近处的人高兴,使远处的人来归附。” 【原文】13?17 子夏为莒父(1)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注释】 (1)莒父:莒,音jǔ。鲁国的一个城邑,在今山东省莒县境内。 【译文】 子夏做莒父的总管,问孔子怎样办理政事。孔子说:“不要求快,不要贪求小利。求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贪求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评析】 “欲速则不达”,贯穿着辩证法思想,即对立着的事物可以互相转化。孔子要求子夏从政不要急功近利,否则就无法达到目的;不要贪求小利,否则就做不成大事。 【原文】 13?18 叶公语孔子曰:“吾党(1)有直躬者(2),其父攘羊(3),而子证(4)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注释】 (1)党:乡党,古代以五百户为一党。 (2)直躬者:正直的人。 (3)攘羊:偷羊。 (4)证:告发。 【译文】 叶公告诉孔子说:“我的家乡有个正直的人,他的父亲偷了人家的羊,他告发了父亲。”孔子说:“我家乡的正直的人和你讲的正直人不一样:父亲为儿子隐瞒,儿子为父亲隐瞒。正直就在其中了。” 【评析】 孔子认为“父为子隐,子为父隐”就是具有了“直”的品格。看来,他把正直的道德纳入“孝”与“慈”的范畴之中了,一切都要服从“礼”的规定。这在今天当然应予扬弃。 【原文】 13?19 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译文】 樊迟问怎样才是仁。孔子说:“平常在家规规矩矩,办事严肃认真,待人忠心诚意。即使到了夷狄之地,也不可背弃。” 【评析】 这里孔子对“仁”的解释,是以“恭”、“敬”、“忠”三个德目为基本内涵。在家恭敬有礼,就是要符合孝悌的道德要求;办事严肃谨慎,就是要符合“礼”的要求;待人忠厚诚实显示出仁德的本色。 【原文】 13?20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1)矣?”子曰:“行已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 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2),硁硁(3)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4),何足算也?” 【注释】 (1)士:士在周代贵族中位于最低层。此后,士成为古代社会知识分子的通称。 (2)果:果断、坚决。 (3)硁硁:音kēng,象声词,敲击石头的声音。这里引申为像石块那样坚硬。 (4)斗筲之人:筲,音shāo,竹器,容一斗二升。比喻器量狭小的人。 【译文】 子贡问道:“怎样才可以叫做士?”孔子说:“自己在做事时有知耻之心,出使外国各方,能够完成君主交付的使命,可以叫做士。”子贡说:“请问次一等的呢?”孔子说:“宗族中的人称赞他孝顺父母,乡党们称他尊敬兄长。”子贡又问:“请问再次一等的呢?”孔子说:“说到一定做到,做事一定坚持到底,不问是非地固执己见,那是小人啊。但也可以说是再次一等的士了。”子贡说:“现在的执政者,您看怎么样?”孔子说:“唉!这些器量狭小的人,哪里能数得上呢?” 【评析】 孔子观念中的“士”,首先是有知耻之心、不辱君命的人,能够担负一定的国家使命。其次是孝敬父母、顺从兄长的人。再次才是“言必信,行必果”的人。至于现在的当政者,他认为是器量狭小的人,根本算不得士。他所培养的就是具有前两种品德的“士” 【原文】 13?21 子曰:“不得中行(1)而与之,必也狂狷(2)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注释】 (1)中行:行为合乎中庸。 (2)狷:音juàn,拘谨,有所不为。 【译文】 孔子说:“我找不到奉行中庸之道的人和他交往,只能与狂者、狷者相交往了。狂者敢作敢为,狷者对有些事是不肯干的。” 【评析】 “狂”与“狷”是两种对立的品质。一是流于冒进,进取,敢作敢为;一是流于退缩,不敢作为。孔子认为,中行就是不偏不狂,也不偏于狷。人的气质、作风、德行都不偏于任何一个方面,对立的双方应互相牵制,互相补充,这样,才符合于中庸的思想。 【原文】 13?22 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1)。’善夫!”“不恒 其德,或承之羞。”(2)子曰:不占(3)而已矣。” 【注释】 (1)巫医:用卜筮为人治病的人。 (2)不恒其德,或承之羞:此二句引自《易经?恒卦?爻辞》。 (3)占:占卜。 【译文】 孔子说:“南方人有句话说:‘人如果做事没有恒心,就不能当巫医。’这句话说得真好啊!”“人不能长久地保存自己的德行,免不了要遭受耻辱。”孔子说:“(这句话是说,没有恒心的人)用不着去占卦了。” 【评析】 本章中孔子讲了两层意思:一是人必须有恒心,这样才能成就事业。二是人必须恒久保持德行,否则就可能遭受耻辱。这是他对自己的要求,也是对学生们的告诫。 【原文】 13?23 子曰:“君子和(1)而不同(2),小人同而不和。” 【注释】 (1)和:不同的东西和谐地配合叫做和,各方面之间彼此不同。 (2)同:相同的东西相加或与人相混同,叫做同。各方面之间完全相同。 【译文】 孔子说:“君子讲求和谐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协调。” 【评析】 “和而不同”是孔子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可以与他周围的人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但他对待任何事情都必须经过自己大脑的独立思考,从来不愿人云亦云,盲目附和;但小人则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只求与别人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原则,但他却与别人不能保持融洽友好的关系。这是在处事为人方面。其实,在所有的问题上,往往都能体现出“和而不同”和“同而不和”的区别。“和而不同“显示出孔子思想的深刻哲理和高度智慧。 【原文】 13?24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译文】 子贡问孔子说:“全乡人都喜欢、赞扬他,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这还不能肯定。”子贡又问孔子说:“全乡人都厌恶、憎恨他,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这也是不能肯定的。最好的人是全乡的好人都喜欢他,全乡的坏人都厌恶他。” 【评析】 对于一个人的正确评价,其实并不容易。但在这里孔子把握住了一个原则,即不以众人的好恶为依据,而应以善恶为标准。听取众人的意见是应当的,也是判断一个人优劣的依据之一,但决不是唯一的依据。他的这个思想对于我们今天识别好人与坏人有重要意义。 【原文】 13?25 子曰:“君子易事(1)而难说(2)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3)。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注释】 (1)易事:易于与人相处共事。 (2)难说:难于取得他的欢喜。 (3)器之:量才使用他。 【译文】 孔子说:“为君子办事很容易,但很难取得他的欢喜。不按正道去讨他的喜欢,他是不会喜欢的。但是,当他使用人的时候,总是量才而用人;为小人办事很难,但要取得他的欢喜则是很容易的。不按正道去讨他的喜欢,也会得到他的喜欢。但等到他使用人的时候,却是求全责备。” 【评析】 这一章里,孔子又提出了君子与小人之间的另一个区别。这一点也是十分重要的。作为君子,他并不对人百般挑剔,而且也不轻易表明自己的喜好,但在选用人才的时候,往往能够量才而用,不会求全责备。但小人就不同了。在现实社会中,君子并不多见,而此类小人则屡见不鲜。 【原文】 13?26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译文】 孔子说:“君子安静坦然而不傲慢无礼,小人傲慢无礼而不安静坦然。” 【原文】 13?27 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译文】 孔子说:“刚强、果敢、朴实、谨慎,这四种品德接近于仁。” 【评析】 孔子把“仁”和人的朴素气质归为一类。这里首先必须是刚毅果断,其次必须言行谨慎,这样就接近于仁的最高境界了。这一主张与孔子的一贯思想是完全一致的。 【原文】 13?28 子路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切切偲偲(1),怡怡(2)如也,可谓士矣。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 【注释】 (1)偲偲:音sī,勉励、督促、诚恳的样子。 (2)怡怡:音yí,和气、亲切、顺从的样子。 【译文】 子路问孔子道:“怎样才可以称为士呢?”孔子说:“互助督促勉励,相处和和气气,可以算是士了。朋友之间互相督促勉励,兄弟之间相处和和气气。” 【原文】 13?29 子曰:“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 【译文】 孔子说:“善人教练百姓用七年的时候,也就可以叫他们去当兵打仗了。” 【原文】 13?30 子曰:“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译文】 孔子说:“如果不先对老百姓进行作战训练,这就叫抛弃他们。” 【评析】 本章和上一章都讲了教练百姓作战的问题,从中可以看出,孔子并不完全反对军事手段解决某些问题。他主张训练百姓,否则便是抛弃了他们。
三地藏诗图字谜解。子路问老师。是数字几
心心相印
xīn xīn xiāng yìn
[释义] 彼此的心意不用说出;就可以互相了解。形容彼此思想感情完全一致。心:心思;思想感情;印:合;契合。
[语出] 唐·裴休《圭峰定慧禅师碑》:“但心心相印;印印相契。”
[正音] 相;不能读作“xiànɡ”。
[辨形] 印;不能写作“认”。
[近义] 情投意合 心领神会
[反义] 格格不入 话不投机
[用法] 用作褒义。一般以两个以上的人为陈述对象;否则;必与表示对象的介词结构一起运用。一般作谓语、宾语、状语。
[结构] 主谓式。
一年级到五年级学过的古诗有那些?
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一去二三里》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画》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画鸡》唐寅(明)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静夜思》李白(唐)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悯农》李绅(唐)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春晓》孟浩然(唐)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村居》高鼎(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所见》袁枚(清)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小池》杨万里(宋)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赠刘景文》苏轼-宋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山行》杜牧(唐)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回乡偶书》贺知章-唐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赠汪伦》李白(唐)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草》白居易-唐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宋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敕勒歌》北朝民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望庐山瀑布》李白-唐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绝句》杜甫-唐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杨柳绿千里,春风暖万家。黄莺鸣翠柳,紫燕剪春风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春风一拂千山绿,南燕双归万户春。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小儿垂钓》胡令能-唐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要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夜书所见》叶绍翁-南宋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唐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便插茱萸少一人。《望天门山》李白-唐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宋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杜甫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水南水北重重柳,山后山前处处梅。——王安石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咏柳》贺知章-唐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春日》朱熹-南宋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游子吟》孟郊-唐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乞巧》林杰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嫦娥》李商隐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王维脉脉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王维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王建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杜甫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晏殊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余下全文>>
标签:作文经典 上一篇:理方面的话语 祝福工作方面的话语 下一篇:赦字组词 赦组词是什么我公司名称是:仲子路智能。能帮我编写一首诗吗,要有仲子路智能这几个字在里面
仲】伯自由疆,
子】今在何方?
路】正事自顺,
智】高业自旺,
能】力在大处,
强】盛无限量。
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或相关文学常识。(10分)( ①②③ 必做 , ④ ⑤ 选做一题 )①《论语? 子路、曾
①为国以礼 其言不让
②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
③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④离骚 陶渊明 实迷途其未远 觉今是而昨非
⑤ 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 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
关于拜访朋友的古诗有哪写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 -(唐)王勃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唐)白居易
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唐)高适
天下快意之事莫若友,快友之事莫若谈。 -(清)蒲松龄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春秋)孟子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战国)庄子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 -(西晋)付玄
人生贵相知,何用金与钱。 -(唐)李白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春秋)子夏
布衣之交不可忘。 -(唐)李延寿
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 。 -(宋)欧阳修
人生乐在相知心 。 -(宋)王安石
冤家宜解不宜结,各自回头看后头。 -(明)冯梦龙
于患难风豪杰。 -(清)魏禧
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 。 -(清)曹雪芹
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宋)顾夏
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 -《汉书》
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已。 -鲍溶
大丈夫处世处,当交四海英雄。
-《三国志.蜀书.刘巴传》
君子上交不诌,下交不渎。 -《周易》
若知四海皆兄弟,何处相逢非故人。 -陈刚中
朋友,以义合者。 -(宋)朱熹
衣不如新, 人不如故。 -《汉乐府》
同心而共济,始终如一 。 -(宋)欧阳修
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史记》
未言心相醉,不再接杯酒。 -(晋)陶渊明
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 -(唐)杜甫
交心不交面,从此重相忆。 -(唐)白居易
人生结交在终始,莫为升沉中路分。 -(唐)贺兰进明
今日乐相乐,别后莫相忘。 -(三国)曹植
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明)冯梦龙
少年乐相知,衰暮思 故友。 -(唐)韩愈
一贵一贱交情见。 -(唐)骆宾王
相知在急难,独好亦何益。 -(唐)李白
投之以木瓜,抱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诗经》
人生所贵在知已,四海相逢骨肉亲。 -《雁门集》
合意友来情不厌,知心人至话投机。 -(明)冯梦龙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易.系辞上》
婴其呜矣,求其友声 。 -《诗经.小雅》
乐莫乐兮新相知。 -(战国)屈原
刎颈之交。 -《汉书.诸葛丰传》
知音世所稀。 -(唐)孟浩然
朋友切切思思。 -《论语.子路》
礼尚往来。 -《礼记.曲礼》
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论语.颜渊》
以财交者,财尽则交绝;以色交者,华落而爱渝。 -《战国策》
夫大寒至,霜雪降,然后知松柏之茂也。 -《淮南子》
以权利合者,权力尽而交疏。 -《史记》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元曲选.争报恩》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唐)张九龄
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 -(唐)王维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唐)李白
交情老更亲。 -(唐)杜甫
一、根据所给的典故及诗句猜成语。 1《论语.子路》中有:“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
*
欲速则不达
*
一叶障目
*
口蜜腹剑
*
青梅竹马
*
一刻千金
*
螳臂当车
二、
名言警句Happiness 幸福篇
终身幸福!这是任何活着的人都无法忍受的,那将是人间地狱。(英国剧作家 肖伯纳. G.)
幸福是勇气的一种形式。 (英国作家 杰克逊. H.)
醉心于某种癖好的人是幸福的。 (英国剧作家 肖伯纳. G .)
幸福不在于拥有金钱,而在于获得成就时的喜悦以及产生创造力的激情。(美国总统 罗斯福. F.)
与其说人类的幸福来自偶尔发生的鸿运,不如说来自每天都有的小实惠。(美国总统 富兰克林. B.)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他们认定自己有多幸福,就有多幸福。(美国总统 林肯. A.)
生活中最大的幸福是坚信有人爱我们。( 法国小说家 雨果. V .)
人间最大的幸福莫如既有爱情又清白无暇。( 法国思想家 卢梭. J . J. )
要真正了解一个人,需在不幸中考察他。 (法国皇帝 拿破仑. B .)
正像我们无权只享受财富而不创造财富一样,我们也无权只享受幸福而不创造幸福。
(英国剧作家 肖伯纳. G. )
名言警句STRUGGLE 奋斗篇
一个人可以失败多次,但是只要他没有开始责怪旁人,他还不是一个失败者。———美国博物学家巴勒斯·J
做一切事都应尽而为,半途而废永远不行。———美国诗人拖达德·R.H.
大胆挑战,世界总会让步。如果有时候你被它打败了,不断地挑战,它总会屈服的。———英国小说家萨克雷·W.M
事情很少有根本做不成的;其所以做不成,与其说是条件不够,不如说是由于决心不够。———法国作家罗切福考尔德
完成伟大的事业不在于体力,而在于坚韧不拔的毅力。———英国作家和评论家约翰逊·S
如果你很有天赋,勤勉会使其更加完善;如果你能力一般,勤勉会补足其缺陷。———美国女散文家雷诺兹·J
天才只意味着终身不懈的努力。 (俄国化学家 门捷列耶夫)
人只要奋斗就会犯错误。 (德国诗人、剧作家 歌德. J. W.)
我所能奉献的没有其它,只有热血、辛劳、眼泪与汗水。(英国政治家 丘吉尔 . W.)
命运给予我们的不是失望之酒,而是机会之杯。(美国总统 尼克松 . R.)
忍耐是痛苦的,但它的果实是甜蜜的。 (法国思想家 卢梭. J. J.)
进步是今天的活动、明天的保证。 (美国思想家 家默生)

人经过努力可以改变世界,这种努力可以使人类达到新的、更美好的境界。没有人仅凭闭目、不看社会现实就能割断自己与社会的联系。他必须敏感,随时准备接受新鲜事物;他必须有勇气与能力去面对新的事实,解决新问题。(美国总统 罗斯福. F.)
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其崎岖之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它光辉的顶点。( 德国革命家 马克思. K .)
凡是决心取得胜利的人是从来不说"不可能的"。( 法国皇帝 拿破仑. B.)
为了保住这最后的、最伟大的自由堡垒,我们必须尽我们所能。(美国总统 里根. R.)
有志者,事竟成。 (美国发明家 爱迪生. T.)
名言警句SUCCESS成功篇
有所成就是人生唯一的真正乐趣。( 美国发明家 爱迪生. T. )
但是难道败局已定,胜利已经无望?不,不能这样说! (法国总统 戴高乐. C.)
我成功是因为我有决心,从不踌躇 。 (法国皇帝 拿破仑. B .)
如果你希望成功,当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谨慎为兄弟、以希望为哨兵。
(美国发明家 爱迪生. T.)
只有有耐心圆满完成简单工作的人,才能够轻而易举地完成困难的事。(德国剧作家、诗人 席勒. F.)
实力永远意味着责任和危险。 (美国总统 罗斯福. T.)
成功由大量的失望铸就。( 英国剧作家 肖伯纳. G.)
在这个世界上,取得成功的人是那些努力寻找他们想要机会的人,如果找不到机会,他们就去创造机会。( 英国剧作家 肖伯纳. G.)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美国演员 卓别林. C.)
三、1二月平----朋
2要心虚----七
3十加十----茄
4不是车----辈
5一会儿----兀
6一尺一----寺
《论语 子路》的原文
子路第十三
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子曰:“无倦。”
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曰:“焉知贤才而举之?”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子曰:“鲁卫之政,兄弟也。”
子谓卫公子荆:“善居室,始有,曰苟合矣;少有,曰苟完矣;富有,曰苟美矣。”
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子曰:“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诚哉,是言也。”
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子曰:“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冉子退朝,子曰:“何晏也?”对曰:“有政。”子曰:“其事也如有政,虽不吾以,吾其与闻之。”
定公问:“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曰:“一言而丧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
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远者来。”
子夏为苣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悌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胫胫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屑之人,何足算也。”
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善夫!”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占而已矣。”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其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之;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子路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切切、缌缌、怡怡如也,可谓士矣。朋友切切缌缌,兄弟怡怡。”
子曰:“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戒戎矣。”
子曰:“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描写品德的古诗词
短歌行》曹操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咏蝉》唐.虞世南
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
《史记.李将军列传》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论语.里仁》
德不孤,必有邻.
《陋室铭》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求通亲亲友》曹植
天称其高者,以无不覆;地称其广者,以无不载.
《淮南子.修务训》
公正无私,一言而万民齐.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标签:作文经典 上一篇:理方面的话语 祝福工作方面的话语 下一篇:赦字组词 赦组词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