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说老不老说死太早 战国3人死的太早:一帮魏称霸,一助齐崛起,一为赵续命
战国3人死的太早:一帮魏称霸,一助齐崛起,一为赵续命 千里马难寻,国家的人才多了,自然就会强大,有时候一个人才的去世,都会导致国家翻天覆地的变化。战国时期,魏国、齐国、赵国都因为死了一位良将,导致最后

战国3人死的太早:一帮魏称霸,一助齐崛起,一为赵续命
千里马难寻,国家的人才多了,自然就会强大,有时候一个人才的去世,都会导致国家翻天覆地的变化。战国时期,魏国、齐国、赵国都因为死了一位良将,导致最后被秦国所灭。 魏国:庞涓惨死 庞涓是鬼谷子的嫡传子弟,属于战国早期兵家的代表,和师弟孙膑的名声旗鼓相当,孙膑出山也是庞涓的引荐。当时,庞涓很看好魏国,尤其在魏文侯任用李悝变法,经济繁荣,很快超过各个列国。 庞涓出山之后,就被魏惠王拜为上将军,开始统领三军。在河西,屡次击败秦国,韩赵联军10万被他斩杀,庞涓威名震惊六国。其实庞涓很早就看出来了秦国的韬光养晦,认为六国的威胁始终是秦国,但是一直未被采纳,数次上书说要灭掉秦国,曾经几次组织好五国之军,准备进攻秦国,但是每次魏惠王都都被秦孝公的贿赂所迷惑,失去了灭掉秦国的好机会。 数年后,魏国和赵国叫板起来,庞涓领兵去攻打,结果齐国来了个围魏救赵,庞涓大军疲于奔波,大败而归。后来的马陵之战,公子卬也是力主庞涓去战,还把太子一起带上,结果庞涓惨死,申太子也被俘虏。 庞统不死,魏国的结局或将是另一种局面,不会到后来总是挨打。 齐国:田忌含泪离世 田忌是齐国的元老级人物,人看着憨实敦厚,但是对齐果是忠心耿耿,齐威王时期,齐国还不算是强国,总是吃败仗。一次偶然的机会,去魏国做为特使,遇到了双腿被膑除的孙膑,看着他很有才华,就把他带回齐国了。 田忌最大的贡献就是,与孙膑一起联合,打赢了桂陵之战、马陵之战,打败魏军,使得齐国成为东方最强的国家。司马迁曾说: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 齐国成为霸主之后,田忌已经看出秦国的崛起,于是提出五国合纵,他主张联合楚国、三晋一起抗秦,但是齐威王认为秦国只是边陲小国,经常被东方列国羞辱,不足以为惧。之后田忌又建议,要牢牢的跟楚国联合起来,这样秦国的威胁就能解除了,这个被同意了。 张仪欺骗楚怀王之后,田忌准备快马加鞭赶去说服怀王联齐抗秦,结果因为被邹忌陷害,没能回到齐国,后面就出现了怀王客死在异国他乡,楚国被完全削弱了,无法有效组织抗秦了。 后来齐宣王继位,田忌回到了齐国,不久就含泪离世了。后面齐国肆意到处征兵,灭了宋国,招致了灭国之灾。如果田忌不早死,齐国或许不会到最后被蹂躏,不战而屈人之兵。 赵国:李牧横死 战国四大名将,赵国就有2个,除了秦国最能打的一个国家。李牧最早在北方一直抗击匈奴,每战必胜,以至于匈奴一听到李牧的名字,都胆怯不敢应战。 正是李牧的军事才华,才导致赵国北边一直安宁,可以说没有李牧,赵国估计很早就被秦国灭亡了。苏洵曾说: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李牧深得士兵和人民的爱戴,有着崇高的威望。在一系列的作战中,他屡次重创敌军而未尝败,尤其是赵破匈奴之战和肥之战,基本上粉碎了匈奴的主力,使之数十年无法进军中原。 公元前234年,秦大将桓齮攻取赵的平阳武城,斩杀赵军十万,直向邯郸进军,形势危急。赵王迁从代雁门调回李牧,任命其为大将军,率所部南下,指挥全部赵军反击秦军。李牧率边防军主力与邯郸派出的赵军会合后,在宜安附近与秦军对峙,经激烈战斗,大破秦军。李牧因功被封为武安君。随后秦王再次派秦军入侵,秦军兵分两路攻赵,李牧回师邯郸,与司马尚合军攻击南路秦军,大获全胜。 然后,秦国最后买通赵王宠臣郭开,冤杀李牧,自毁长城,紧接着就被秦国灭了。如果李牧不横死,秦国在统一战争会受到很大阻力,也许赵国的数次胜利,会让诸侯列国联合,战国的历史又会发生重大改写也说不定。 庞涓、田忌、李牧都是战国举足轻重的将领,虽然他们活的时间都不长,但是他们的远见和眼光,实属不凡,如果充分被国主接纳了,战国的统一会更加精彩…… 很赞哦! (1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