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宜兴十大宰相 宜兴的历史简介

火烧 2022-11-16 05:18:31 1078
宜兴的历史简介 在宜兴湖洑镇灵谷洞发现的古人类化石表明,早在一万年前,就有宜兴先民在这块土地上生活。7000年前左右,宜兴地区原始农业和手工业已发展到一定水平,并创造了富有地方特色的“骆驼墩类型文化”

宜兴的历史简介  

在宜兴湖洑镇灵谷洞发现的古人类化石表明,早在一万年前,就有宜兴先民在这块土地上生活。

7000年前左右,宜兴地区原始农业和手工业已发展到一定水平,并创造了富有地方特色的“骆驼墩类型文化”。

5000年前,以制玉和原始宗教为特征的良渚文化在本地获得了较大发展。

商代时期,以几何印纹陶和原始青瓷为代表的“广富林文化”在此流传。

西周时代至春秋末期,宜兴属吴国。

周元王四年(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践出兵灭吴,宜兴改属越国,周显王三十年(公元前355年),楚国兴兵灭越,宜兴改属楚国。

秦统一中国后推广郡县制,公元前221年,宜兴正式立县,定名为阳羡县。

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阳羡县令尹灵常因功于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被封为阳羡侯,阳羡县改称为阳羡侯国,至汉文帝十二年(公元前168年)复称阳羡县。

东汉汉顺帝永建四年(公元129年),阳羡县城一度南迁荆南山下(今铜官山风景区附近)。

三国·吴赤乌六年(公元243年)在荆溪河(今蛟河)畔重建阳羡县城,从此奠定了后来宜兴县城的空间位臵和发展格局。

西晋惠帝永兴元年(公元304年),阳羡人周玘(周处之子)三兴“义兵”,平定叛乱,因功封威武将军、吴兴太守、乌程侯,朝廷又特为之设“义兴郡”,郡治在原阳羡县城,下辖义乡、国山、临津、阳羡、平陵、永世六县。

到南朝刘宋永初三年(公元422年),又增臵绥安县归义兴郡管辖,至此,宜兴达到了历史上行政管辖范围最为广大的时期,地跨约包括今常州、无锡、湖州、宣城等地的部分地区。

隋文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撤义兴郡,将阳羡、国山、临津三县合并为义兴县,属常州。

唐高祖武德二年(公元619年)义兴县被分臵为阳羡、临津二县,并在此臵鹅州,县城改为州府,至武德七年(公元624年),鹅州又改称南兴州,次年撤州复称义兴县。

宋太宗太平兴国元年(公元976年),因避太宗名讳,改义兴县为宜兴县,属常州。

南宋恭帝德佑元年(公元1275年),宜兴一度改称南兴军。

元代,宜兴县几度改设州府,直至明太祖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复改宜兴县。

清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析宜兴县为宜兴、荆溪二县。

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两县重新合并为宜兴县。

1949年4月,宜兴县属华东军政委员会苏南行政公署政区。

1949年6月至1953年1月属常州专区,1953年1月至1956年2月属苏州专区,1956年2月至1983年3月属镇江专区(1967年3月改称镇江地区)。

1983年起属于无锡市。

1988年1月9日,国务院正式批准撤销宜兴县,设宜兴市(县级市)。

扩展资料

旅游资源

别有洞天的陶都宜兴,物产丰富,风光迷人,是陶文化、茶文化、竹文化、洞穴文化兼具的独特旅游胜地。

宜兴地处长江三角洲太湖流域,隶属无锡市,距太湖西64公里,与浙江、安徽两省接壤,是江苏省最南边的一个县级市;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盛产大米、毛竹、茶叶、溪蟹和太湖鱼虾,是江南著名的鱼米之乡。

古称荆溪,渊远流长,文物古迹众多,境内山多水多,山水相依,景色秀丽。

宜兴紫砂工艺始于北宋,盛于明清,繁荣于当今。

集书画、诗文、篆刻、雕塑于一体,成为独步世界的艺术品。

2006年国务院公布了首批非物质遗产名录,雄踞传统手工技艺首位的,就是宜兴紫砂。

古往今来的工艺大师和民间艺人薪火相传,见证着中华文明发展的源泉和永恒的魅力。

中国是茶的故乡,世界给了宜兴一把紫砂壶,并没有忘记在里面放一片茶叶。

宜兴是江苏省最大的茶叶产区,地处亚热带气候,四季分明,温和湿润,生长着被茶圣陆羽称为“芳香冠世产,可以上供朝廷”的阳羡茶。

天子未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宜兴阳羡紫笋茶与杭州龙井茶,苏州碧螺春齐名。

三国时代以“国山舜茶”称雄江南,唐朝以“阳羡唐贡茶”名扬天下。

在宜兴山区,茶园依山就坡,一望无际,人称“茶的绿洲”。

在紫砂壶的天地乾坤里,清雅的茶香,滋润着中华民族厚重的文脉。

太华山区,是江苏最大的毛竹基地。

全市竹林面积达18万亩。

宜兴十大宰相 宜兴的历史简介

翠竹连岗接坡,挺拔茂密,层峦叠翠。

山风过处,竹影婆娑,绿浪起伏,有“竹海”美称。

宜兴雅称“洞天世界”,80多个石灰岩溶洞千姿百态,遍布全市。

尤以“江南第一古迹”暨“海内奇观”善卷洞与张公洞及绚丽多彩气势宏伟的灵谷洞名扬天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宜兴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