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士陈平 谋士献上一计策,刘邦果断听从,张良却说:如果这么做,我们就完了
谋士献上一计策,刘邦果断听从,张良却说:如果这么做,我们就完了
汉王刘邦与西楚霸王项羽为了争夺天下,双方展开了历时4年多的战争,史称楚汉之争。
在楚汉之争进行到第3个年头的时候,即公元前204年,楚汉双方对峙于荥阳,呈现胶着相持的状态。而刘邦的实力明显不及项羽,只能固守在荥阳城中,通过几条甬道向城中运输粮草。项羽为攻下荥阳,多次派兵破坏汉军的甬道,使汉军逐渐陷入缺粮的窘境,刘邦对此心急如焚。
不巧的是,足智多谋的张良此时外出公干,不在荥阳城中,刘邦只得找来另一位谋士郦食其商议对策。要说这个郦食其也不是等闲之辈,他之前曾给刘邦进献过不少奇谋妙计,刘邦因此对他颇为信服,愿意虚心听取他的建议。
郦食其给刘邦分析了天下的形势,认为楚汉之间虽然征战日久,但是依然难分胜负,主要是因为诸侯们的观望导致的,所以郦食其向刘邦建议说:“自从秦灭六国后,六国的贵族无不希望恢复故国,可是如今他们却无立足之地,就算有据地称王的,也得不到认可,因此他们才会徘徊观望,不愿为任何一方效力。
如果你能够册封六国贵族为王,使他们可以恢复祖业,那么六国的君臣、百姓都会真心感激拥戴你,帮助你成就帝业。到了那个时候,即使是西楚也只能对你俯首称臣。”(陛下诚能复立六国之后,此其君臣、百姓必皆戴陛下之德,莫不乡风慕义,愿为臣妾。德义已行,陛下南乡称霸,楚必敛衽而朝。)
刘邦当时已经焦头烂额、方寸大乱,听到郦食其的建议后欣然同意,当即下令雕刻印玺,准备赐给六国贵族,册封他们为王。(汉王曰:“善!趣刻印,先生因行佩之矣。”)
就在印玺即将刻好的时候,恰好张良回到了荥阳城中,在拜见刘邦时听说了郦食其的计谋。张良顿时大惊失色,对刘邦说道:“如果这样做,我们就完蛋了。”(良曰:“谁为陛下画此计者?陛下事去矣!”)
刘邦见张良反对,连忙向他询问原因,张良一口气列举了八条理由,其中第七条和第八条最为关键。张良对刘邦说:“六国的人才之所以追随你,为的是你将来成就帝业后给他们封官授爵。如果一旦恢复六国,这些人必将各自返回故国效力,就无人再愿意帮助你消灭西楚、建立帝业。
而且现在西楚的势力还很强盛,六国恢复之后,难保他们不会投靠项羽,那时你又凭什么让他们再度臣服呢?”(天下游士,离其亲戚,弃坟墓,去故旧,从陛下游者,徒欲日夜望咫尺之地。今复立六国之后,天下游士各归事其主,从其亲戚,反其故旧、坟墓,陛下与谁取天下乎?其不可七也。且夫楚唯无强,六国立者复桡而从之,陛下焉得而臣之?其不可八也。)
刘邦当时正在吃饭,听完张良的一番分析后,惊出一身冷汗,吐出口中的食物,大骂郦食其“竖儒几败而公事”,并下令销毁雕刻的印玺,“令趣销印”,彻底打消了这个念头。
后来,刘邦用计逃出荥阳,重振旗鼓后继续与项羽争霸。公元前202年,项羽兵败垓下,在乌江自刎而死,刘邦取得最终的胜利,建立了强大的汉朝。

阅读这段历史,不得不让人感叹,幸好郦食其当初的计谋没能实施,否则六国得以恢复,天下将会重新回到战国混战的状态,可能也就不会出现大一统的汉朝。成功阻止了这个计谋的张良,真不愧是历史上名副其实的“谋圣”。
参考史料:《资治通鉴·汉纪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