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老子道德经全集播放 老子道德经导读:象元

火烧 2021-08-06 03:29:02 1050
老子道德经导读:象元 老子道德经导读:象元  【经文】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

老子道德经导读:象元  

老子道德经导读:象元

  【经文】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帛书甲本:有物昆成,先天地生。绣呵缪呵,独立□□□,可以为天地母。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二曰远□□□□□,天大,地大,王亦大。国中有四大,而王居一焉。人法地□法□□□□□法□□。

  帛书乙本:有物昆成,先天地生。萧呵谬呵,独立而不,可以为天地母。吾未知其名也,字之曰道,吾强为之名,曰大。大曰筮,筮曰远,远曰反。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国中有四大,而王居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翻译】

  有个物体混混沌沌中生成,早在天地之前就已存在。寂寞而安静,空虚而清净,独立永恒而不改变。运行周密而无所不至,因此无所危殆,可以做为养育天地万物的母亲。我不知道它的名字,所以叫它作「道」。勉强称呼它叫做「大」。「大」意味着逝去,逝去意味着遥远,遥远意味着反覆。所以道大,天大,地大,君王也是大。邦国之中有四大,而君王位居其中之一。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道效法自然。

  【释义】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有个物体混混沌沌中生成,早在天地之前就已存在。

  指的是道,就其形体来说混沌而无定形,早在天地未开之时就已存在。

  混:混原指丰沛貌,通「浑」,但实取溷义,即水浊之状。老子用以形容道。《庄子。应帝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说文》:「混,丰流也。」段注:「盛满之流也。《孟子》曰:源泉混混。古音读如衮,俗字作滚。《山海经》曰:其源浑浑泡泡。郭云:水濆涌也。衮咆二音。浑浑者假借浑为混也,今俗读戸衮胡困二切,训为水浊,训为杂乱,此用混为溷也,说文混、溷义别。」

  第十四章: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第十五章: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浑兮其若浊。孰能浊以静之徐清?

  河上公注:谓道无形混沌而成,万物乃在天地之前。

  王弼注:混然不可得而知,而万物由之以成,故曰混成也。不知其谁之子,故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

  寂寞而安静,空虚而清净,独立永恒而不改变。

  寂:静也。《说文》作「」:「无人声也。」段注:「今字作寂。方言作,云静也。

  寥:空虚。《说文》作「廫」:「空虚也,从广胶声。」段注:「此今之寥字。」

  河上公注:◎人自见其形容以为好,自见所行以为应道,殊不自知其形貌操行之鄙。◎自以为是而非人,众共蔽之使不得彰明。

  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运行周密而无所不至,因此无所危殆,可以做为养育天地万物的母亲。

老子道德经全集播放 老子道德经导读:象元

  殆:《说文》:「危也。」段注:「危者在高而惧也,引伸之凡将然之辞皆曰殆曰危。」

  周:周密,形容道的运行无所不至,至为周密而普遍。

  天下母:应作「天地母」,前言「先天地生」可证,河上公注「道通行天地」,帛书甲乙本皆作「天地母」。道为生养天地的母亲。

  河上公注:◎道育养万物精气,如母之养子。◎道通行天地,无所不入,在阳不焦,托阴不腐,无不贯穿,不危殆。

  王弼注:周行无所不至而免殆,能生全大形也,故可以为天下母也。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我不知道它的名字,所以叫它作「道」。

  河上公注:我不见道形容,不知当何以名之,见万物皆从道所生,故字之曰道也。

  王弼注:◎名以定形,混成无形,不可得而定,故曰不知其名也。◎夫名以定形,字以称可,言道取于无物而不由也。是混成之中,可言之称最大也。

  强为之名曰大。

  勉强称呼它叫做「大」。

  大:《说文》:「天大,地大,人亦大,故大象人形。」

  河上公注:不知其名,强曰大者,高而无上,罗而无外,无不包容,故曰大也。

  王弼注:吾所以字之曰道者,取其可言之称最大也。责其字定之所由,则系于大,大有系,则必有分,有分则失其极矣。故曰强为之名曰大。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大」意味着逝去,逝去意味着遥远,遥远意味着反覆。

  逝:往也。河上公:「复逝去无常处所也。」王弼:「逝,行也。不守一大体而已。周行无所不至,故曰逝也。」逝、远,都是形容大道深远、玄冥,穷极之状。

  第四十章:反者道之动。

  六十五章: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河上公注:◎其为大非若天常在上,非若地常在下,乃复逝去无常处所也。◎言远者,穷乎无穷,布气天地,无所不通也。◎言其远不越绝,乃复在人身也。

  王弼注:◎逝,行也。不守一大体而已。周行无所不至,故曰逝也。◎远,极也。周无所不穷极,不偏于一。逝故曰远也,不随于所适,其体独立,故曰反也。

  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所以道大,天大,地大,君王也是大。

  王亦大:《说文》作「人亦大」,大部曰:「天大,地大,人亦大,故大象人形。」

  河上公注:道大者,包罗诸天地无所不容也。天大者,无所不盖也;地大者,无所不载也。王大者,无所不制也。

  王弼注:天地之性,人为贵,而王是人之主也。虽不职大亦复为大与三匹,故曰王亦大也。

  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

  邦国之中有四大,而君王位居其中之一。

  域:邦国。帛书乙本作「国」。《说文》:「域,邦也。」

  河上公注:◎四大,道天地王也。凡有称有名则非其极也。言道则有所由,有所由然后谓之为道,然则是道称中之大也,不若无称之大也。无称不可得而名曰域也。天地王皆在乎无称之内也,故曰,域中有四大者也。◎八极之功,有四大,王居其一也。居一作处。

  王弼注:◎四大,道、天、地、王也。凡物有称有名则非其极也,言道则有所由,有所由然后谓之为道,然则是道,称中之大也,不若无称之大也。无称不可得而名曰域也,道天地王皆在乎无称之内,故曰域中有四大者也。◎处人主之大也。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道效法自然。

  言一切皆自然无为。

  河上公注:◎人当法地安静柔和也,重之得五谷,掘之得甘泉,劳而不怨也,有功而不制也。◎天湛泊不动,施而不求报,生长万物无所收取。◎道清净不言,阴行精气,万物自成也。◎道性自然,无所法也。

  王弼注:法,谓法则也。人不违地,乃得全安,法地也。地不违天,乃得全载,法天也。天不违道,乃得全覆,法道也。道不违自然,乃得其性。法自然者,在方而法方,在圆而法圆,于自然无所违也。自然者,无称之言,穷极之辞也。用智不及无知,而形魄不及精象,精象不及无形,有仪不及无仪,故转相法也。道顺自然,天故资焉。天法于道,地故则焉。地法于天,人故象焉。所以为主其一之者,主也。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