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涅槃经疏 大般涅40卷 第二十二卷
大般涅40卷 第二十二卷
《大般涅第二十二卷》(第十品 光明遍照高德王菩 第二 善根 佛性不)
大般涅
第十品 光明遍照高德王菩 第二 善根 佛性不
本主:

1 修行大涅,才能理解十二部佛真意。
2 一提不永是一提。
3 如非天、非非天,非人、非非人,非鬼、非非鬼,非相、非非相,非常、非非常,非定、非非定。
大般涅卷第二十二
第十品 光明遍照高德王菩 第二 善根佛性不
“善男子,何菩摩诃修大涅,不而?十二部,其深邃,昔不,今因是,得具足。先得,唯名字,而今於此大涅,乃得。唯十二部名字,不其,今於此具足得,是名不而。
善男子,一切、中,不曾佛有常、、我、、不竟;三佛性,差相;犯四重罪、方等、作五逆罪及一提,悉有佛性。今於此而得之,是名不而。”
光明遍照高德王菩摩诃白佛言:“世尊,若犯重禁、方等、作五逆罪、一提等,有佛性者,是等何地?
世尊,若使是等,有佛性者,何言常我?
世尊,若善根名一提者,善根所有佛性何不?佛性若,何言常我?如其不,何故名一提耶?
世尊,犯四重禁,名不定。方等、作五逆罪及一提,悉名不定,如是等若定者,何得成阿耨多三藐三菩提?
得陀洹、乃至辟支佛亦名不定,若陀洹至辟支佛,是定者,亦不成阿耨多三藐三菩提?
世尊,若犯四重不定者,陀洹乃至辟支佛亦不定,如是不定,佛如亦不定;若佛不定,涅性亦不定,至一切法亦不定。
何不定?若一提除一提,成佛道。佛如亦如是,入涅已,亦出,不入涅。若如是者,涅之性,不定,不定故,知有常我 。何言一提等得涅?”
世尊告光明遍照高德王菩摩诃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欲利益量生,令得安,愍慈念世故,欲增菩提心菩故,作如是。
善男子,汝已近去量佛世尊,於佛所善根,久已成就菩提功德,降伏魔令其退散,已教量生,悉令得至阿耨多三藐三菩提,久已通佛如所有甚深秘密之藏,已去量河沙等佛世尊,如是甚深微密之。我都不一切世,若人、若天、沙、婆、若魔、若梵,有能咨如是。今心谛,谛!吾汝分演。
善男子,一提者亦不定,若定者,是一提不能得阿耨多三藐三菩提,以不定,是故能得。如汝所言,佛性不。
何一提善根者?善男子,善根有二,一者,二者外。佛性非非外,以是故,佛性不。
有二,一者有漏,二者漏。佛性非有漏,非漏,是故不。
有二,一者常、二者常。佛性非常,非常,是故不。若是者,得,若不得,名不。若已得,名一提。
犯四重者,亦是不定,若定者,犯四重禁不能得阿耨多三藐三菩提。方等亦不定,若定者,正法人不能得阿耨多三藐三菩提。作五逆罪亦不定,若定者,五逆之人不能得阿耨多三藐三菩提。
色色相,二俱不定。香、味、相,生相、至明相,入界相、二十五有相、四生乃至一切法,皆亦不定。
善男子,譬如幻,在大中化作四兵,、步、象、,作璎珞身之具,城邑聚落、山林木、泉池河井,而彼中,有小,有智慧,睹之,悉以。其中智人,知其诳,以幻力故,惑人眼目。
善男子,一切凡夫乃至、辟支佛等,於一切法,有定相,亦如是。佛菩於一切法,不定相。
善男子,譬如小於盛夏月,焰,之水。有智之人,於此焰,不生於水之想。但是焰诳人眼目,非是水。一切凡夫一切法,亦如是,悉是。佛菩於一切法,不定相。
善男子,譬如山,因有,小之,是。有智之人,解定,但有相,诳於耳。
善男子,一切凡夫於一切法,亦如是,有定相。菩等解了法,悉定相,常相、空寂等相、生相,以是故,菩摩诃一切法,是常相。
善男子,亦有定相,何定?常我,在何耶?所涅。
善男子,陀洹果亦不定,不定故,八劫,得阿耨多三藐三菩提心。斯陀含果亦不定,不定故,六劫得阿耨多三藐三菩提心。阿那含果,亦不定,不定故,四劫得阿耨多三藐三菩提心。阿果亦不定,不定故,二劫,得阿耨多三藐三菩提心。辟支佛道亦不定,不定故,十千劫得阿耨多三藐三菩提心。
善男子,如今於拘那城,娑,示倚子之床,欲入涅,令未得阿果弟子等,及力士,生大苦。亦令天、人、阿修、乾闼婆、迦、那、摩伽等大供,欲使人以千端迭裹其身,七棺盛香油,香木以火焚之。唯除二端不可得,一者身,二最在外。生分散利,以八分。
一切所有弟子,言如入於涅,知如,亦不定入於涅,何以故?如常住不易故,以是故,如涅亦不定。
善男子,知如亦不定。如非天,何以故?有四天,一者世天、二者生天、三者天、四者天。世天者如王,生天者四天王乃至非有想非想天,天者陀洹至辟支佛,天者十住菩摩诃等。
以何故,十住菩名天?以能善解法故。何?一切法,是空故。
善男子,如非王,亦非四天乃至非有想非想天、陀洹至辟支佛、十住菩,以是故,如非天。然生亦佛天中天,是故如非天、非非天,非人、非非人,非鬼、非非鬼,非地畜生鬼、非非地畜生鬼,非生、非非生,非法、非非法,非色、非非色,非、非非,非短、非非短,非相、非非相,非心、非非心,非有漏、非漏,非有、非,非常、非常,非幻、非非幻,非名、非非名,非定、非非定,非有、非,非、非非,非如、非不如,以是故,如不定。
善男子,何故如不名世天?世天者即是王,如久於量劫中已王位,是故非王。非非王者,如生於迦城王家,是故非非王。
非生天者,如久已有故,是故非生天,非非生天,何以故,升兜率天,下浮提故,是故如非非生天。
亦非天,何以故?如非是陀洹乃至非辟支佛,是故如非是天。非非天,何以故?世八法所不能染,如花不受水,是故如非非天。
亦非天,何以故,如非是十住菩故,是故如非天也。非非天,何以故?如常修十八空故,是故如非非天。
如非人,何以故?如久於量劫中,人有故,是故非人。亦非非人,何以故?生於迦城故,是故非非人。
如非鬼,何以故?不害一切生故,是故非鬼。亦非非鬼,何以故?亦以鬼像化生故,是故非非鬼。
如亦非地、畜生、鬼,何以故?如久故,是故非地畜生鬼,亦非非地畜生鬼,何以故?如亦受三趣之身,化生故,是故非非地畜生鬼。
亦非生,何以故?久已生性故,是故如非生。亦非非生,何以故?或演生相故,是故如非非生。
如非法,何以故?法各各有相,如不,唯有一相,是故非法。亦非非法,何以故?如法界故,是故非非法。
如非色,何以故?十色入所不故,是故非色。亦非非色,何以故?身有三十二相、八十好故,是故非非色。
如非,何以故?色故,是故非。亦非非,何以故?一切世有能髻相故,是故非非。
如非短,何以故?久已慢故,是故非短。亦非非短,何以故?瞿者,示三尺身故,是故非非短。
如非相,何以故?久已相相故,是故非相。亦非非相,何以故?善知相故,是故非非相。
如非心,何以故?空相故,是故非心。亦非非心,何以故?有十力心法故,亦能知他、生心故,是故非非心。
如非有,何以故?常我故,是故非有。亦非,何以故?有去坐,示涅故,是故非。
如非常,何以故?身有分故,是故非常。何非常?以有知故,常法知,如空,如有知,是故非常。何非常?有言故,常法言,亦如空,如有言,是故常。有姓氏故,名曰常,姓之法乃名常,空常故,有姓氏。如有姓,姓瞿昙氏,是故常。有父母故,名曰常,父母者乃名曰常,空常故有父母,佛有父母是故常。有四威,名曰常,四威乃名曰常。空常故,四威,佛有四威,是故常。
常住之法有方所,空常故有方所,如出在中天竺地,住婆提或王城,是故常,以是故,如非常,
亦非非常,何以故?生永故。有生之法,名曰常,生之法乃名常。如生是故常,常法性,有性之法,名曰常。如生、性,生性故常。
有常之法遍一切,如空不有,如亦,遍一切,是故常。常之法,或言此有,或言彼,如不,不可言是有、彼,是故常。常之法,有是有,有是,如不有是有有是,是故常。常住之法,名色,空常故,名色,如亦,名色,是故常。常住之法,因果,空常故,因果,如亦,因果,是故常。常住之法,三世不,如亦,三世不,是故常。
如非幻,何以故?永一切诳心故,是故非幻。亦非非幻,何以故?如或,分此一身量身,量之身一身。山壁直有障,履水如地,入地如水,行空如地,身出焰如大火聚,雷震其可畏,或城邑、聚落宅、山川木,或作大身、或作小身、男身、女身、童男童女身,是故如,亦非非幻。
如非定,何以故?如於此拘那城娑,示入於般涅故,是故非定。亦非非定,何以故?常我故,是故如亦非非定。
如非有漏,何以故?三漏故,故非有漏。三漏者,欲界一切除明,是名欲漏;色、色界一切除明,是名有漏;三界明,名明漏。如永,是故非漏。
次一切凡夫不有漏,何凡夫不有漏?一切凡夫於未世悉有疑心,未世中得身耶?不得身耶?去世中,身本有耶?本耶?在世中,是身有耶?是身耶?若有我者,是色耶?非色耶?色非色耶?非色非非色耶?想耶?非想耶?想非想耶?非想非非想耶?是身他耶?不他耶?不耶?非非不耶?有命身耶?有身命耶?有身有命耶?身命耶?身之命有常耶?常耶?常常耶?非常非常耶?身之命自在作耶?作耶?因作耶?世性作耶?微作耶?法非法作耶?士夫作耶?作耶?父母作耶?我住心耶?住眼中耶?遍身中耶?何耶?去何至耶?生耶?死耶?我於去是婆姓耶?是利姓耶?是姓耶?是首陀姓耶?於未得何姓耶?我此身者,去之,是男身耶?是女身耶?畜生身耶?若我生,有罪耶?罪耶?乃至酒有罪耶?罪耶?我自作耶?他作耶?我受耶?身受耶?如是疑、量、覆生心。因是疑,生六心,定有我、定我、我我、我我、我我、我作我受我知,是名邪。如永拔如是量漏根本,是故非漏。
善男子,菩摩诃於大涅修行者,亦得永如是漏。佛如常修行,是故漏。
善男子,凡夫不能善五根,有三漏,所至不善。善男子,譬如,其性,能令乘者至。不能善此五根者,亦如是,令人涅善道,至。譬如象,心未,有人乘之,不意去,城邑,至空。不能善此五根者,亦如是,人涅城邑,至於生死野之。
善男子,譬如佞臣,教王作,五根佞臣,亦如是,常教生造量。
善男子,譬如子,不受、父母教敕,不造。不五根,亦如是,不受善言教敕,不造。
善男子,凡夫之人不五根,常地畜生鬼之所害,亦如怨,害及善人。
善男子,凡夫之人不五根,五,譬如牧牛,不善守,犯人苗稼。凡夫之人,不五根,常在有,多受苦。
善男子,菩摩诃修大涅,行行,常能善,守五根,怖畏欲、恚、愚、慢、嫉,得一切善法故。
善男子,若能善守此五根者,能心,若能心,五根。譬如有人於王,土,土者,於王。菩摩诃亦如是,若得是大涅,得智慧,得智慧故得念。五根若散,念能止,何以故?是念慧故。
善男子,如善牧者,牛西,他苗稼,便遮止,不令犯暴。菩摩诃亦如是,念慧因故,守五根,不令散。菩摩诃有念慧者,不我相、不我所相、不生及所受用,一切法同法性相,生於土石、瓦之相。譬如屋,生,有定性。生,四大五之所成立,推定性,定性故,菩於中不生著。一切凡夫有生,故起,菩摩诃修大涅,有念慧故,於生不生著。
次菩摩诃修大涅者,不著生相,作法相。
善男子,譬如,以彩,作像,若男若女、若牛若,凡夫智,之生男女等相,了知有男女。菩摩诃亦如是,於法相‘於一相,不生於生之相,何以故?有念慧故。
菩摩诃修大涅,或睹端正女人,不生於著之相,何以故?善相故。
善男子,菩摩诃知五欲法,有,不得停,如犬枯骨、如人持火逆而行、如箧毒蛇中所得、路首有果多人所,亦如段肉逐、如水上泡、水之、如、如囚趣市,如假借,不得久,欲如是,多。
次善男子,菩摩诃生,色、香、味、因故,昔量劫,常受苦。一一生,一劫之中,所身骨,如王城富山,所乳汁如四海水,身所出血多四海水,父母兄弟妻子眷命哭泣所出目多四大海,地草木四寸以父母亦不能,量劫或在地畜生鬼所受行苦不可,揣此大地如等易可,生死。菩摩诃如是深一切生,以是欲因故,受苦量。菩以是生死行苦故,不失念慧。
善男子,譬如世有大,二十五,王敕一臣,持一油,由中,莫令覆,若一,汝命。遣一人,拔刀在後,而怖之。臣受王教,心持,所大之中,可意五邪欲等,心常念言,我若放逸,著彼邪欲,所持,命不全。是人以是怖因故,乃至不一之油。菩摩诃亦如是,於生死中不失念慧,以不失故,五欲,心不著。若色,不生色相,唯苦相,乃至相亦如是,不作生相、不作相、不作因相、和合相,菩五根清,根清故,根戒具。一切凡夫五根不,不能善持,名曰根漏。菩永,是故漏,如拔出永根本,是故非漏。
次善男子,有漏,菩摩诃欲上甘露佛果故,於漏。何?若能修行大涅,受持、解、思惟其是名,何以故?善男子,我都不十二部,能漏如此方等大涅。
善男子,譬如良教弟子,弟子中有受教者,心不造,菩摩诃修大涅微妙典,亦如是,心不造。
善男子,譬如世有善咒,若有一,後七年,不一切毒所中,蛇不能螫。若有者,乃至命,有。善男子,是大涅,亦如是,若有生一耳者,後七劫,不道。若有、解、思惟其,必得阿耨多三藐三菩提,佛性,如彼王得甘露味。善男子,是大涅有如是等量功德。
善男子,若有人能是,解他敷演,思惟其,知是人真我弟子,善受我教,是我所,我之所念,是人谛知我不涅。如是人所住之,若城邑聚落、山林野、房田宅、殿堂,我亦在中常住不移,我於是人常作受施,或作比丘、比丘尼、婆塞、婆夷、婆、梵志、乞人。何令是人得知,如受其所施之物?善男子,是人或於夜中,佛像、或天像、沙之像、王、王、子王像、花形像、昙花像,或大山、或大海水、或日月、或白象及白像、或父母、得花得果、金琉璃、梨等、五牛味。知,即是如受其所施,寤已喜,得所之物,心不念,修善法。
善男子,是大涅,悉能成就如是量阿僧等不可思功德。
善男子,汝今信受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欲我者,欲恭敬我,欲同法性而於我,欲得空定,欲相,欲得修首楞定【一切竟固】、子王定,欲破八魔,八魔者,所四魔、常、、我、,欲得人中天上者,有受持大涅,、他解、思惟者,往近,依附咨受,供恭敬,尊重。洗手足,布置床席,四事供,令所乏。若,十由延,路次奉迎,是故,所重之物以奉,如其者自身,何以故?是遇昙花。
善男子,我念去量那由他劫,世界名曰娑婆,有佛世尊,迦牟尼如、、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解、上士、御丈夫、天人、佛世尊。大宣如是大涅。我於善友所,彼佛大大涅,我是已,其心喜,欲供,居物,欲自身,薄福不售,即欲家,路一人,而便言:‘吾欲身,君能不?’其人答曰:‘我家作,人堪者,汝能,我汝。’我即言:‘有何作,人堪能?’其人答:‘吾有病,良,日服人肉三。卿若能以身肉三日日,便汝金五枚。’我已,心中喜,我言:‘汝我,假我七日,我事,便相就。’其人答:‘七日不可,能者,一日。’善男子,我於,即取其,至佛所,面足,其所有,而以奉,然後心受是。我,得,唯能受持一偈文句:‘如涅,永於生死。若有至心,常得量。’受是偈已,即便至彼病人家。
善男子,我日日三肉,以念偈因故,不以痛,日日不,足一月。
善男子,以是因,其病得差,我身平亦痍,我身具足完具,即阿耨多三藐三菩提心。一偈之力尚能如是,何具足受持。我此有如是利,倍心,於未成得佛道,字迦牟尼。
善男子,以是一偈因力故,令我今日於大中,天人具足宣。善男子,以是因,是大涅不可思,成就量功德,乃是佛如甚深秘密之藏,以是故,能受持者,漏。所者,象、、牛、狗,毒蛇住、刺土地、崖岸、暴水回,人、城、知等。
如是等,若作漏因,菩即,若不能作不。若增有漏便之,若不增不。若作法便之,若能作善不。
何?不持刀杖,常以正慧方便,而之,是故名正慧。生善法法,菩摩诃自其身,如病、如、如、如怨,如箭入,是大苦聚,悉是一切根本。
是身不如是,菩故瞻,何以故?非身,善法故,於涅,不生死,常我,不常、我,菩提道不有道,於一乘不三乘,三十二相八十好微妙之身、不乃至非有想、非想身,法王不王。
善男子,菩摩诃常身,何以故?若不身,命不全,命若不全,不能得是,受持他,思惟其。是故菩善身,以是故,菩得一切漏。
善男子,如欲渡者善,路之人善良,田夫植善,如差毒善毒蛇,如人旃陀,故健,亦如寒人於火,如癞病者求於毒。菩摩诃亦如是,是身量不具足充,欲受持大涅故,好不令乏少。
菩摩诃於象及知,等有二,何以故?俱身故。菩摩诃於象等心怖,於知生畏心,何以故?是象等唯能身不能心,知者,二俱故。是象等唯一身,知者量善身、量善心。是象等唯能破不臭身,知者能身及以心。是象等能肉身,知者於法身。象不至三,友必至三。是象等但身怨,知者善法怨。是故菩常知,如是等漏,凡夫不,是故生漏。菩之不生漏。菩如是尚有漏,於如?是故非漏。
何近漏?一切凡夫,受取衣食、具,身心,求如是物,造,不知未,回三趣,是故名漏。菩摩诃如是,便,若衣,即便受取,不身故,但於法,不慢,心常卑下,不,但羞,障寒暑、雨、蚊虻、蚤蝮螫。受食,心著,不身故,常正法,不肌,但生,不慢,身力故,不怨害,治肌,得上味,心著。受取房亦如是。慢之,不令居心,菩提,遮止,障雨故受屋。求者,心慢,但正法,不命,常命故。
善男子,如人病,,以衣裹之。出血,拊,愈故,以坌之,故,在深屋中。菩摩诃亦如是,身是,故以衣覆,九孔求索食,雨取受房,四毒求。菩受取四供,菩提道,非命,何以故?菩摩诃作是思惟:‘我若不受是四供,身磨不得牢,若不牢不忍苦,若不忍苦不能得修善法,若能忍苦得修量善法,我若不能堪忍苦,於苦受生恚心,於受中生著心,若求不得生明。’是故凡夫於四供生於有漏,菩摩诃能深察,不生於漏。是故菩名漏,何如名有漏?是故如不名有漏。”
中佛典 大正藏
第 12 No. 0374 大般涅
北天竺三藏昙谶
李鑫森注
迎播 迎指正
2017-01-28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