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感兴趣的历史人物PPT 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ppt

火烧 2022-08-05 08:53:52 1100
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 t 我最喜欢的近代史人物 t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东汉末年群雄争霸,产生了诸多的英雄人物,如忠勇双全的关羽、神机妙算的诸葛亮、老奸巨猾的曹操„„而其中我最喜欢的,是东吴的周瑜。历史上的

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ppt  

我最喜欢的近代史人物ppt

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

东汉末年群雄争霸,产生了诸多的英雄人物,如忠勇双全的关羽、神机妙算的诸葛亮、老奸巨猾的曹操„„而其中我最喜欢的,是东吴的周瑜。

历史上的周瑜,当然不是被诸葛亮气死的,也根本不存在“三气周瑜”的事。周瑜心胸开阔,以德服人。东吴很多杰出的人才如张昭、鲁肃都是他竭力推荐出来的。每推荐一个人,他都说该人才学胜过他自己十倍。东吴老将程普因为资历老而位在他之下,一直不服他,经常当众侮辱他,但他从来“折节容下,终不与较”。最后感动了程普,并对人感叹:“与周公瑾交往,如同啜饮美酒,不知不觉就醉了!” 而刘备也曾经评价周瑜“器量广大”。至于罗贯中在《三国演义》里说周瑜气量狭小,忌贤妒能,被诸葛亮气死,则纯是小说家的文艺创造,不足为信。

对于吴国,周瑜说得上忠贞不二。曹操曾派九江人蒋干去游说他,想使周瑜为自己所用。蒋干想用高官厚禄引诱周瑜投降曹操,被周瑜坚定地拒绝。蒋干回去禀报曹操说,周瑜器量端雅,趣致高卓,言词说他不动。 天下之士,因此愈加佩服周瑜。

根据《三国志》的记载,赤壁大战全是周瑜运筹帷幄、指挥若定之功,与刘备、诸葛亮全无干系。草船借箭也是周瑜施展的计谋,而不是诸葛亮。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在长江之畔曾经写下著名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充分抒发出他对风流儒雅,功勋卓著的周瑜的无限向往和景仰。

周瑜还精于音律,即使是酒后,仍能听出乐人演奏中很细微的差错。每当这时,他总会回头看看乐师,示意他们弹奏有误。所以当时有谚语说:“曲有误,周郎顾。” 称他为优秀音乐家毫不过分。

是的,历史上真实的周瑜就是这样一个完美的有着汉代风骨的政治家、军事家、音乐家,是一位不折不扣的三国大英雄、伟丈夫,自然也是我心目中的偶像。虽然他很多的传奇事迹在《三国演义》中被移花接木安到了诸葛亮的身上,但他智慧的光芒永存,在历史的天幕上闪烁着,启迪和激励着后人。

家乡的历史名人ppt

关于历史名人的作文

在历史名人中,白居易是我最喜欢的诗人,除了他的诗令人难忘以外,我更佩服他严谨的态度,坚韧的品格。他以自己出色的才华驳倒了“长安居,大不易”的历史现实。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烈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首寺就是我们家乡的名人白居易所写的《离离原上草》,虽然白居易诗写的好,但是他在成名的路上历经磨难。

在他28岁去京城把他的第一首诗《离离原上草》给了有名的文学家顾况,顾况一听“白居易”这个名字,就对他说:“现在,在京城不好呆下去了。”但是当他看到白居易写的这首诗时,大惊失色说:“你一定可以好好的在京城呆下去的。”

白居易每次写诗,反复修改,再拿给一些不识字的妇女听,如果她们不懂,白居易又拿回去修改,读给她们听,直到她们听明白为止。

白居易是唐代写诗最多诗人之一,我最喜欢他写的《卖炭翁》,他把人物描写的很仔细,把卖炭翁的悲惨和宦官的仗势欺人,都细致的汇成一篇文章,让人感觉仿佛身临其境一样。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我佩服白居易。,不但因为他的文采,他的勤奋也让我值得学习。

一篇讲历史人物的PPT

安徽历史人物:刘铭传

刘铭传

刘铭传,字省三,1836年(清道光十六年)生于安徽合肥县(今肥西县)酉乡大潜山下的一个世代务农的家庭。咸丰初年,江淮一带赤地千里,匪祸丛生,乡里土豪以保卫地方为名滥派费用,威逼凌辱寡居的刘母。18岁的刘铭传怒不可遏,遂刃豪揭竿,并在其家附近安营扎寨,保卫闾里。

1861年,李鸿章回合肥为曾国藩募兵。时已为“都司”的刘铭传投奔李鸿章,参加其编练的淮军,从安庆顺江南下。以后,刘铭传因参与镇压太平军。捻军有功,累升至直隶提督。1873年因故辞职回乡居闹,住在刘老圩。

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刘铭传奉旨进京,呈《海防十事》,被授予巡抚衔督办台湾军务。他密抵台湾后,积极布防、备战,合肥民间传,他曾以数百只夜壶做成莲花灯,放漂海上,假“战船百艘”之势,击退侵略军,导演了一场流传至今的“刘六麻子(刘的绰号)保台湾”的壮举。中法台湾之战,历八个月之久,以中方胜利告终。1885年10月12日(光绪十一年九月初五),清政府宣布台湾正式建省,刘铭传被任命为台湾省的第一任巡抚(省长)。

刘铭传在抵台周年时,上专折指出:“台湾为东南七省门户,各国无不垂涎,一有衅端,辄欲攘为根据。今大局虽云粗定,而前车可鉴,后患方殷。一切设防、练兵、抚番、清赋诸大端,均须次第筹办。'他于台湾巡抚任上六年,积极实行“新政”办洋务,做了许多好事。可以归纳为:

一、整军备战,创办军工企业刘铭传聘用洋教习,以新式操典训练军队,重在提高战斗力。还在基隆护尾(今淡水)澎湖等地构筑了多座“铁水泥”结构的炮台,配置了新式后膛炮,在港湾内暗埋沉雷、碰雷以待敌。他创办了机器局、军械所、火药局、水雷营。这些,极大地提高了台湾的防御能力。

二、“通商惠工”,以商战来求富随着局势的相对安定,台湾迅速办起了近代工业和商业贸易。刘铭传先后倡办了煤务局、煤油局、伐木局、蚕桑局、盐务总局、通商总局、招商局(设在新加坡,专门洽谈侨资“引进”)、抚垦总局,以及樟脑官营等。还重划行政区,加强市政建设。他的‘育战”做法的核心,是“求富”。

三、修筑铁路,发展近代交通刘铭传亲自督阵,任命台胞林维源为总办(后由他人接任)修筑的基隆至新竹铁路,全线近100千米,耗银129万余两,为我国自筹资金、享有主权的第一条铁路。当大清邮票还在海关总税务司外国人控制下时,台湾邮政总局已独立发行邮票了。台北一福州、台湾安平一澎湖妈宫港海底电报线以及岛上几条陆线的敷(架)设成功,极大地便利了台湾与大陆和台湾岛内的通讯联系。

四、清赋理财,广泛罗织人才刘铭传决意在经济上达到“以台之财,供台之用”,减轻大陆负担。他清理田赋,整顿税收,引进外资,广开财源。他还进山“抚番”,安定民心,并单独为中部山区的少数民族山民办了学校。他不计较湘、淮系,不论台人大陆人,任人唯贤,实事求是,难能可贵。

刘铭传在台湾实行的一系列改革,不可避免地遭到清廷内顽固派的反对,也受到台湾岛上一些人的忌恨。1891年(光绪十七年),他被迫辞官还乡。甲午战争后,“马关条约”签订,台湾割让给日本。刘铭传在内忧外患中,积郁沉疴,于1896年1月12日凌晨辞世。《台湾通史》的作者连横称赞曰:“台湾三百年间,吏才不少,而能立长治久策者,厥维两人:曰陈参军永华、曰刘巡抚铭传。”刘铭传在抵抗法国侵略、台湾建省和建省后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他是台湾近代化建设的先躯,是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爱国人物,受到海峡两岸人民长久的怀念。如今,台湾岛上还有许多刘铭传的纪念设施。

清初新安画派代表人物渐江、查士标、汪之瑞、孙逸,清代桐城散文代表人物方苞、刘大槐、姚鼐,清代小说家、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清代戏剧家、徽剧领袖程长庚,现代著名山水画家黄宾虹,著名学者胡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等;经济方面,主要有清代经济学家、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到的 唯一的中国人王茂荫等

近代中国洋务运动的创始人李鸿章,中国共产

你知道哪些历史人物的故事?讲一讲你最喜欢的历史人物吧

谈到《三国演义》,人们首先要把诸葛亮抬出来美言几句,赞颂一番,特别是他神话般的事迹更加让人激动,那么周瑜呢?一提起他,无不说他气量狭小,嫉贤妒才,气他千方百计要害死诸葛亮。

然而,才真的是一个心胸狭窄的人吗?

周瑜尽忠于东吴,是吴国的一名大将,更是顶梁之柱,一生在战场上驰骋,立下不少功绩;他也爱惜人才,对下属器重有加,又是一位大家公认的都督,谁不敬重他呢?

周瑜确实曾经千方百计要害死诸葛亮。当鲁肃告诉他说诸葛亮对他的计策了如指掌时,周瑜咬牙切齿道:“此人必须除掉!”于是刁难诸葛亮要在十天之内造出十万支箭。在刮起东南风时,周瑜心里想:留下此人,必是东吴祸根,就令人去杀诸葛亮。由此看,周瑜想为吴国除掉大敌。 可他也并不希望有人比他强,他被愤怒蒙蔽了双眼,想想,根据当时的天下大势,倘若真除掉诸葛亮,东吴和蜀国必定反目成仇,两过不联合,又怎能与强曹抗衡?刘备一败,吴国还能逍遥自在吗?

在赤壁之战中,朝中大臣们都人为吴国不能以卵击石,应该投降曹操,周瑜对此力排众议,分析敌我利弊,劝孙权与蜀国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又和诸葛亮不约而同地想出用火攻之计,充分体现了他的计智无穷,他步步为营,随机应变,使用黄盖的苦肉计和假投降一事令曹操中计,借东风火烧赤壁。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诗中曾评价道“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他描绘了赤壁之战,颂扬了周瑜的计谋高超。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就像一尊雕塑,不可能每个细节都完美。周瑜除了气量狭小,他更是一位文武双全,有超群见识和胆略的奇才,他才华横溢,幽默风趣,他又是一个真正的英雄。

自古英雄气短,周瑜英年早逝,他错就错在,机关算尽,反送了自己的性命—被诸葛亮活活气死,死是仰天长叹:“既声瑜,何声亮?”但是他的缺点并没有掩盖住他的优点。

周瑜,儒雅中透出刚勇之气,沉毅里暗藏机警之心,不可否认,他是历史上一个了不起的英雄人物!

求《我最喜爱的历史人物》论文的格式~

1.首段最好以这个历史人物说过的一句话或者其他名人对这个历史人物的一句描述为开头,例如写苏轼。

首段可以写,苏轼曾问一幕僚“我词何如柳七(柳永)?” 答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棹板,唱‘大江东去’。”

东坡为之绝倒。 通过这样的对比,自然而然的引出苏轼的词风和性格。

2. 然后要逐渐写这个人物的性格,但最好通过小故事来体现,最好引用他说过的话或者其他人的记述,不知道的上网上一查都有。写性格的时候要注意尽量把好与不好都写出来,让人觉得真实可亲。

3. 大致通过人物的命运对他进行分析,结合性格因素和客观背景因素,一定要注意时代背景!可是首先写一下其他名人对这个历史人物曾有过的描述,然后再引出自己的观点,这样能很好进行衔接,也是论文中老师爱看的闪光点~~,一定要注意多写自己的想法。4.最后注意,收笔的时候最好简单些一两句对这个历史人物的评价,一定要适应文章的主基调,既然是你喜欢的历史人物,那么最后这几句话要写出感情,不能太生硬和格式化。

(最后提醒你注意的是,论文上引用一起其他人说的话一定要加引号,最好查出出处作者。在最后一页备注上标明,不知道你们论文检查的是否严格)就说这些吧,如果要求范文的话一般的论文网上都有,你可以找找,我写的话 会比较慢。

急~~~以《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的演讲

大概这样,你如果喜欢就自己在整理整理吧。

嗯…………一下是文稿(历史中,我们唯爱周瑜) 我们都终将成为历史,却不一定会成为历史人物。历史人物首先要是个“人物”,是可能流传千古,其名其行被后人记住的人,即使不在正式的史书典藉之中,也会在士大夫的笔端,乡野的闲谈中世代相传。

历史人物少有不少求身后虚名的,甚至于为此颠倒黑白,但后世如何评价总是不能掌握。我喜欢的历史人物不多,算起来真心实意地喜欢的只有两个。

因为我的标准不但严格而且细致,少一点都会打了折扣,全部符合的人堪称完人,可是这完人在世人眼里却远称不上完美甚至远称不上伟人,由此可知我的标准多少有点不可理喻 写自己是自讨苦吃,写自己真心喜爱的人却是乐事,神驰千载,想象他们在遥远的年代中的做为,为世上曾有这样的人而心存感激,这是一种奇异的精神享受。喜欢历史人有三个好处,其一是已成定局,没有悬念没有改变,再不可能让你失望。

现实中的人要耗费你的一生去看他的一生,不免累人;其二是轻松,再难过的事情写在史书里也只是薄薄两页,发生在现实中却惊天动地,不一定承担得起了。其三是不存拥有的奢望和痛苦,只是全心地欣赏,就象欣赏任何从古流传下来的无瑕珍品去欣赏这人世间曾经有过的精彩人生。

所以这标准也只适合于古人,不能用来衡量身边的人。身边的人都称不上完美,即使他是的,也须由后人来评价,因为是古人,你才可以极尽挑剔之能事,而对于现实的人,这样的标准无疑是太过苛刻近于疯狂了。

三国两晋之时是中国最风流瑰丽的年代,特立独行的人比比皆是,何以独喜口碑并不甚佳的周瑜?(其实这些不甚佳口碑全部都是由于罗贯中对孔明的偏爱而扭曲了周郎所有的优点与智慧的结果)要说的明白还得把我的标准一一列出来,实际上我也不知道是因为喜欢了周瑜才立了这些标准还是因为他丝丝入扣地符合了我的标准才喜欢他。这些标准中有俗而又俗的,也有无章可循的,想清楚列出也不是件容易的事,还是由人而言之吧。

周瑜的生平可由三国中诸葛亮那篇假惺惺的祭文得知,祭文哀情虽假,内容倒是真的:“吊君幼学,以交伯符;仗义疏财,让舍以居。吊君弱冠,万里鹏抟;定建霸业,割剧江南。

吊君壮力,远镇巴丘;景升怀虑,讨逆无忧。吊君丰度,佳配小乔;汉臣之婿,不愧当朝。

吊君气概,谏阻纳质;始不垂翅,终能奋翼。吊君鄱阳,蒋干来说;挥洒自如,雅量高志。

感兴趣的历史人物PPT 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ppt

吊君宏才,文武筹略;火攻强敌,挽强为弱。想君当年,雄姿英发;哭君早逝,俯地流血。

昊天昏暗,三军怆然;主为哀泣,友为泪涟。”这样的人宁不让我为之泪涟而心折。

首先自然是“吊君丰度”,一个相貌猥锁之人再有惊世之才也不在我喜爱之列,比如庞统。周瑜在三国里出场尚且年青,已是“容颜秀丽、姿质风流”,世人多称周郎,小乔是当世美人,却与周郎堪称佳配,可见其相貌已非不俗可喻了。

但两晋美男子会聚,从夏候玄、嵇康后可列出一长列名单,可知仅有好相貌也不能让人倾心,象武则天的男宠张宗昌、张易之之流,即使“六郎面如桃花”也不过让人作呕而已;慷慨悲歌之士前有古人后有来者,死后让三军怆然的有李广,让主为哀泣的有霍去病,让友为泪涟的更是不计其数,三者共有的虽然较少也绝非绝无仅有,对于其他人我也感佩但不会心仪更不会喜爱至此,所以人格的因素不是主要的,周瑜的确受部众爱戴,受孙权倚重,在他死后数十年孙权仍将公谨作为第一人推崇,他临终之前推荐鲁肃的拳拳之心读之让人心碎,然而我想周瑜此人即使刻毒阴险,也不会在我心中损其分毫;火烧赤壁的丰功伟业是必须的但不是全部,凡是青史有名者,谁无过人之处?凡是君王霸主之类的大功业让我望而生畏,那样的人只是让你崇拜评说而不是让人去喜欢的。大器晚成是让我叹气的一种,对于郦食其、范曾、商山四皓一类的老朽我缺乏兴趣,好在少年得志的古人更多。

只是有学问失之柔弱,即使是仗剑而行的李白也不过还是一介书生,我对诗人的喜爱只限于诗词本身,与其本人不甚相干,我很爱《红楼梦》,却并不喜欢曹雪芹,太悲剧和寒酸的角色让我难有热情。对于谋士一群我更是不知所谓地讨厌,象是巨堤下的虫蚁,除了阴谋没有阳性;战场上的武将我反而更为偏好,韩信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气魄让我倾倒,李广“飞将军”的神采让我赞叹,一个男子的真性情只有在古战场上才能真正淋漓尽致地挥洒和释放,我迷信这种阳刚,然而粗鲁无华仍然是不够的,所以《水浒》中没有一个让我舒服的人,林冲稍稍好一点,但也称不上文武双才。

我喜爱的是“文武筹略”的人物,文得武得,并非是文会识字,武能耍剑就可以,两者并重且都有名证才可以,这样一要求,范围就小了,辛弃疾、岳飞都是能文能武的人物,但一偏于文而一偏于武是显而易见的。明代的王阳明无疑是这样的一个人,他的学问出奇的好,仗也打得出色,清朝的曾国藩、左宗棠都是出将入相的人物,可我半点不喜欢。

他们都太正统了,想起来都有黑白电影的感觉,因为没有任何关于他们的绮丽温情的背景作为陪衬,长长的一篇功劳簿看了让人生厌。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