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毛姆面纱 我知道你 毛姆的中国之行:这个国家可以“给你一切”,曾被辜鸿铭大声训斥
毛姆的中国之行:这个国家可以“给你一切”,曾被辜鸿铭大声训斥 文 | 黄薇 毛姆生前曾是全世界最畅销的英语作家,他的那些剧本、长篇小说与短篇集,为人性的丰富勾画了一幅最生动的素描。虽不受学院派待见,但

毛姆的中国之行:这个国家可以“给你一切”,曾被辜鸿铭大声训斥
文 | 黄薇 毛姆生前曾是全世界最畅销的英语作家,他的那些剧本、长篇小说与短篇集,为人性的丰富勾画了一幅最生动的素描。虽不受学院派待见,但不妨碍他深受普罗大众欢迎,笔下那种英伦绅士范儿与冷幽默,让毛姆式的故事别具一格,充满魅力,也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名望与财富。 >旅行途中搜刮来的奇闻异事,身边亲朋好友的经历故事,都被毛姆精打细算一一写进了书中。毛姆是一个资深旅行家,年轻未发达时就勒紧裤带穷游欧洲,成名后更是几乎每一两年都要出远门一趟,足迹遍布欧洲、北非、东南亚。一直做伴出游的就是忠实的杰拉德,身份是他的秘书,搭档云游30年,那30年是毛姆创作力最旺盛的时期。毛姆从不写直接经验之外的东西,写异域风情,一定要实地考察;每到一地,如同人类学家般走街串巷,深入生活。出门在外,他也不忘八卦,叮嘱朋友“一定要给我写信哦”,“把伦敦所有的秘史全告诉我”。 >1916年毛姆第一次去塔希提岛,为写高更的故事搜集材料,小说《月亮和六便士》于3年后出版,备受读者青睐。毛姆从小就喜欢绘画,一直力所能及地收藏印象派等画家的作品,后来都身价鹊起。他在塔希提也收获了意外惊喜,毛姆一眼认出一位土著家玻璃门上的画,正是高更手笔。据说1892年,患病的高更来到这里得到了照顾,康复后作画以表谢意。毛姆以开价两倍的价钱买下这扇门,拧下合页就抬走了,门板漂洋过海,毛姆把它安放在写作间直到去世,一直视作自己最珍贵的财产之一。 >1919年毛姆还曾访问中国,他公开表示这个国家可以“给你一切”。他把古城墙围绕的北京称为“世界上安度余生最惬意的城市”,还曾和辜鸿铭侃侃而谈。他描写这位梳着灰白大辫子、讲流利英文的老先生,和他大谈历史和哲学,后来还热情地谈起中西关系。“你们将邪恶的发明强加给我们,”辜鸿铭大声训斥稍显惊愕的毛姆,“可是你们难道不知道我们是一个对机械有天赋的民族吗?当黄种人也可以制造出同样精良的枪炮并迎面向你们开火时,白种人还剩下什么优势呢?”毛姆把他的慷慨陈词记在本子上,原封不动地用在1922年戏剧《苏伊士之东》的李泰成身上。这趟中国之旅让他写出了三本书:一部戏;一本小说《面纱》,后来被改编成同名电影,曾在中国上映;一本《在中国屏风上》的游记。“他总体的态度不是游客式的少见多怪,更不是殖民者的指手画脚,而是持守着旁观者的距离和清醒。” 时至今日,评论界仍将广受好评的东方故事与毛姆联系在一起。毛姆以短篇小说最为见长,蕴藉多变,笔底春秋。毛姆自己也承认,一万字出头的短篇小说写起来最得心应手,充分体现了他认可的小说三大原则:“清晰、简洁和悦耳”。 毛姆热爱旅行,直接促成他拿钱出来成立一个文学奖,“当今最好的英文作家都太偏狭了⋯⋯”1947年毛姆文学奖问世,每年颁奖一次,鼓励英国作家“有机会在他们的‘村子’之外生活一段时间”。获过诺贝尔文学奖的奈保尔、多丽丝·莱辛,都曾在年轻时得过这一奖项。 很赞哦! (1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