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的著名历史人物 法国名人历史名人
法国名人历史名人
1.法国著名的历史人物和事件
1、空饷门 空饷门事件其实和大选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随着法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前总理的菲永空饷门爆发之后,其后有国民阵线吃欧洲议会空饷事件,马克龙拉斯维加斯涉嫌滥用公款事件,Ferrand空饷事件,国防部长古拉尔滥用公款事件,巴黎市长伊达尔戈空饷事件接连出现。
据报道,菲佣的妻子佩内洛普曾以菲永助理的名义领取83,14万欧元的薪水,却从来没有从事过这项工作。在菲永空饷门发生之前,菲永一直以非常良好的形象在法国大选中处于领先定位。
2、法国大革命 1789年7月14日在法国爆发的革命,统治法国多个世纪的波旁王朝统治下的君主制在三年内土崩瓦解。法国在这段时期经历着一个史诗式的转变:过往的贵族和宗教特权不断受到自由主义政治组织及上街抗议的民众的冲击,旧的观念逐渐被全新的天赋人权、三权分立等的民主思想所取代。
对法国大革命结束的时间,世界史学界看法众多,难成共识。 1794年7月27日,宣告了法国大革命中市民革命的结束。
3、拿破仑 拿破仑于1804年11月6日加冕称帝,把共和国变成帝国。对内他多次镇压反动势力的叛乱,颁布了《拿破仑法典》,完善了世界法律体系。
对外他率军五破英、普、奥、俄等国组成的反法联盟,打赢五十余场大型战役,沉重地打击了欧洲各国的封建制度,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 他在法国执政期间多次对外扩张,发动了拿破仑战争,成为了意大利国王、莱茵邦联的保护者、瑞士联邦的仲裁者、法兰西帝国殖民领主。
在最辉煌时期,欧洲除英国外,其余各国均向拿破仑臣服或结盟。形成了庞大的拿破仑帝国体系,创造了一系列军政奇迹与短暂的辉煌成就。
4、巴黎和约 1763年2月10日,在英国战胜法国和西班牙的七年战争之后,英国、法国和西班牙等国签署了《巴黎条约》,条约的签署正式结束了七年战争,即北美战区的法国和印度战争,标志着英国在欧洲以外的统治时代的开始。 英国和法国都归还了他们在战争期间占领的大部分领土,但是大不列颠在北美占有了法国的大部分财产。
此外,英国同意在新世界保护罗马天主教。该条约没有涉及普鲁士和奥地利,因为他们在五天后签署了一项单独的协议,即胡伯塔斯堡条约。
5、法兰克福条约 1871年1月28日,法德签订停火协定,德方提出和约草案。5月10日俾斯麦和H.K.B.von毛奇等代表德国,G.-C.-J.法弗尔等代表法国在美因河畔法兰克福签订条约,结束了普法战争。
条约主要内容为:①法国割让阿尔萨斯(贝尔福地区除外)和洛林东部包括梅斯要塞给德国。②上述地区居民可以选择法国国籍并保留不动产。
③法国赔款50亿法郎,分3年付清,赔款付清前德军留驻巴黎和法国北部诸省。条约导致德法两国长期不和,加剧了欧洲的紧张局势。

2.法国的著名的历史人物是谁
罗曼·罗兰(Romain Rolland,1866-1944)法国作家、音乐评论家。1866年1月29日生于法国中部高原上的小市镇克拉姆西。15岁时,随父母迁居巴黎。1899年,罗曼·罗兰毕业于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校,通过会考取得了中学教师终身职位的资格。其后入罗马法国考古学校当研究生。归国后在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和巴黎大学讲授艺术史,并从事文艺创作。这时期他写了7个剧本,以历史上的英雄事件为题材,试图以“革命戏剧”对抗陈腐的戏剧艺术。
20世纪初,他的创作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罗兰为让世人“呼吸英雄的气息”,替具有巨大精神力量的英雄树碑立传,连续写了几部名人传记:《贝多芬传》(1903)、《米开朗琪罗传》(1906)和《托尔斯泰传》(1911)等。同时发表了他的长篇小说杰作《约翰·克利斯朵夫》,该小说于1913年获法兰西学院文学奖金,由此罗曼·罗兰被认为是法国当代最重要的作家。1915年,为了表彰“他的文学作品中的高尚理想和他在描绘各种不同类型人物所具有的同情和对真理的热爱”,罗兰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
两次大战之间,罗曼·罗兰的创作又一次达到高潮,1919年发表了写于1913年的中篇小说《哥拉·布勒尼翁》,1920年发表了两部反战小说《格莱昂波》和《皮埃尔和吕丝》,1922至1933年又发表了另一部代表作《欣说的灵魂》。这一时期还发表了音乐理论和音乐史的重要著作七卷本《贝多芬的伟大创作时期》(1928-1943),此外还发表过诗歌、文学评论、日记、回忆录等各种体裁的作品。
罗曼·罗兰的艺术成就主要在于他用豪爽质朴的文笔刻画了在时代风浪中,为追求正义、光明而奋勇前进的知识分子形象。在提到艺术风格时,罗曼·罗兰表示,除了“诚恳”二字,他不希望别人承认他有什么别的优点。他是一个有广泛国际影响的作家,也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一生为争取人类自由、民主与光明进行了不屈的斗争。
3.法国17世纪文化名人有哪些
法国剧作家莫里哀 :1622年1月15日生。本名为让-巴蒂斯特.波克兰。莫里哀是他参加剧团以后用的艺名。莫里哀10岁丧母,外祖父经常带他去看闹剧、喜剧和悲喜剧。50年代,莫里哀开始编演一些闹剧及喜剧《冒失鬼》(1653)。1658年回巴黎主要从事古典主义喜剧创作,一系列作品问世,如《可爱的女才子》(1659)、《斯卡纳莱尔》(1660)、《丈夫学堂》(1661)、《太太学堂》(1662)。1664-1668年,是莫里哀的创作高峰阶段,主要剧作有《伪君子》(1664)、《唐璜》(1665)、《吝啬鬼》(1668)等。1668年以后,莫里哀还写了一些讽刺作品。莫里哀一生写了30多部喜剧。他塑造人物性格适当引入了闹剧因素,充分运用日常语言等方面对喜剧艺术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莫里哀于1673年病逝。
伏尔泰( 1694-1778年):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被誉为“思想之王”、“法兰西最优秀的诗人”。原名弗朗索瓦玛利阿鲁埃,伏尔泰是笔名。出生在巴黎一个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自小受过良好的教育。伏尔泰经历了路易十四、十五、十六三个封建王朝的统治,目睹了封建专制主义由盛转衰,一亲身感安到了封建专制主义统治的腐朽和反动。青年时代因发表反对封建贵族统治的作品,两次被关进巴士底狱。1725年出狱后,旅居英国三年。他主张“开明君主”统治,实行君主立宪。伏尔泰创作了许多著作,他反对封建专制、反对宗教迷信,宣扬自由和平等的原则,主张人们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主要著作有:《哲学辞典》、《论各民族的风俗与精神》、《路易十四时代》等。还写过有关中国的历史剧《中国的孤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