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历史上的中日关系 历史问题中日关系台湾问题
历史问题中日关系台湾问题
1.西汉时,中日就有往来,东汉光武帝时,日本倭奴国王遣使来汉,光武帝赠给“汉委奴国王”金印。
2.隋时,日本遣使来中国。
唐时更加频繁,日本到唐留学的学生,最有名的是阿倍仲麻吕。
唐朝来日本的僧人中,最有影响是鉴真和尚。
日本受唐朝文化影响很大,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
3.但到明朝时,日本倭寇经常骚扰中国沿海地区,明政府派年轻的将领戚继光到浙东抗倭,平息倭寇,他训练的军队称为“戚家军”,戚继光成为民族英雄。
1960年岸信年内阁集体辞职,谢田勇人上台组阁提出“宽容与忍耐”口号,推行“政治与经济分离”政策,1961年恢复了中日民间贸易,1962年中日签订《中日贸易备忘录》并互设常驻贸易机构。
1964年池田因病辞职,开始了佐藤荣作长达7年零8个月的执政,其间采取对中日琐政策,阻挠中日民间贸易往来,致使中日民间交流倒退。
1971年美对华政策调整,7月15日美国突然宣布尼克松即将访华,1972年一贯反华的佐藤下台。
1972年田中角荣上台并于同年9月份访华,在北京签订《中日联合声明》md主席、ze总理会见田中角荣,实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
台湾是我国的神圣领土,台湾同胞是我们的骨肉同胞,1895年日本帝国主义强迫清政府订立不平等的《马关条约》,霸占了台湾。
1945年10月,中国政府在台湾接受战败国日本的投降,恢复了对台湾的主权。
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是我国坚定不移
白决策。
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要点是:
l.为了尽早结束中华民族处于分裂的不幸局面,我们建议举行gcdzg和中国国民党两党对等谈判,实行第三次合作,共同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双方可先派人接触,充分交换意见。
2.海峡两岸各族人民迫切希望互通音讯、亲人团聚、开展贸易。
增进了解。
我们建议双方共同为通邮、通商、通航、探亲、旅游以及开展学术、文化、体育交流提供方便,达成有关协议。
3,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并可保留军队,中央政府不干预台湾地方事务。
4.台湾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同外国的经济、文化关系不变。

私人财产、房屋、土地。
企业所有权、合法继承权和外国投资不受侵犯。
5.台湾当局和各界代表人土,可担任全国性政治机构的领导职务,参与国家管理。
6.台湾地方财政遇有困难时,可由中央政府酌情补助。
7.台湾各族人民、各界人土回祖国大陆投资,兴办各种经济事业,保证其合法权益和利润。
8.统一祖国,人人有责。
我们热诚欢迎台湾各族人民、各界人士、民众团体通过各种渠道、采取各种方式提供建议,共商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