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看女子发现什么震惊 从女子裙带中发现的一首小诗,却比一般男子的诗更加凛然决绝

火烧 2022-06-21 13:08:56 1049
从女子裙带中发现的一首小诗,却比一般男子的诗更加凛然决绝 每天诗词猎奇,关注读书狗子! 两宋可以说是古代最繁华的朝代之一,但也算是古今最悲惨的朝代。北宋被金人攻破国都而亡,靖康一难,失却半壁江山,百姓

从女子裙带中发现的一首小诗,却比一般男子的诗更加凛然决绝  

看女子发现什么震惊 从女子裙带中发现的一首小诗,却比一般男子的诗更加凛然决绝
每天诗词猎奇,关注读书狗子! 两宋可以说是古代最繁华的朝代之一,但也算是古今最悲惨的朝代。北宋被金人攻破国都而亡,靖康一难,失却半壁江山,百姓惨被屠戮,汴京的皇家贵族都被俘虏奴役。南宋更是窝囊,一直偏安江南,最终还是不免被蒙古所灭。 也正因在军事上的失败,自靖康之耻后,宋代的诗词多有一股慷慨悲歌之气。且不说如岳飞、辛弃疾、刘过等人的豪放词。就连女子所作诗词都志气凛然。 比如靖康之难后被俘虏的雁峰刘氏所作的《沁园春》,一句「 ”君知否?我生于何处,死亦魂归”如泣血悲鸣,写尽魂归故国的决然。还有南宋灭亡后被俘的后妃王清惠,「 ”千古恨,凭谁说。对山河百二,泪盈襟血”诉说着亡国之恨。 古代女子社会地位虽不如男性,但在国家危亡之际,往往也能写出决绝的慷慨诗词以表心志。就像下面这首小诗,就是在南宋灭亡后从一女子的裙带中发现的,比之一般男子的诗作更加凛然决绝: 练裙带诗 南宋·韩希孟 我质本瑚琏,宗庙供频蘩。 一朝婴祸难,失身戎马间。 宁当血刃死,不作衽席完。 汉上有王猛,江南无谢安。 长号赴洪流,激烈摧心肝。 韩希孟是北宋名相韩琦的后人,南宋襄阳贾尚书之子贾琼的妻子。南宋灭亡之际,韩希孟方满十八,刚新婚不久,城破被俘,元兵欲将她上献。韩希孟坚贞不从,在押解途中投水而死。后来人们在其尸体裙带中发现了一首诗,便是这首《连裙带诗》,也是韩希孟的绝命诗。 诗中开头两句便自表身份,「 ”瑚琏”「 ”频蘩”俱是望门名族宗庙祭祀供奉之物,韩希孟借此表明自己出身高贵,凛然不容侮辱。后两句「 ”一朝婴祸难,失身戎马间”则写出此刻天下皆亡,自己也不免被敌人所掳。 被俘虏后的女诗人并没有明言所遭受的痛苦屈辱,而是直接表明心志:宁当血刃死,不作衽席完!宁可身受刀兵而死,也不愿失身于侵略者的床席受辱苟活。舍生取义,毅然决绝,这是何等刚烈的女子。 紧接着两句化用了两个典故:王猛和谢安!王猛是汉人,十六国时期辅佐氐族政权前秦统一北方,兵锋直指东晋。而东晋虽偏安,却有名相谢安,力挽狂澜,保住了汉人半壁江山。女诗人以王猛讽刺那些变节投降的汉人,以谢安寓意南宋君臣昏庸,无谢安保国安民。悲愤地鞭挞、谴责,临终的呐喊,又是何等的失望怨愤。 结尾两句「 ”长号赴洪流,激烈摧心肝”,一声痛彻心扉、振聋发聩的长号绝唱,毅然投河,将全诗的情感爆发到高潮。须眉不让男儿,这坚贞必死的信念,令人读来为之动容,愧煞多少男儿。 值得一提的是,这首诗有两个版本,另外一个版本是长诗78句。但据现代学者分析,韩希孟原诗应为上面这篇10句的短诗。78句的《练裙带诗》感情从容舒缓,且带有理学说教的意味,不似临终绝命所作,因而公认为后世伪托之作。可信度较高的应为上面这首10句短诗。 每天诗词猎奇,关注读书狗子!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