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纳兰容若经典诗词 納蘭詞話:納蘭性德的名與字都是怎麼取的?特立獨行的滿洲公子

火烧 2021-12-21 22:33:42 1039
納蘭詞話:納蘭性德的名與字都是怎麼取的?特立獨行的滿洲公子 納蘭性德的漢族文人朋友多了,對他及他的家庭的儒家詩書禮儀的影響就多了,而且無所顧忌,親如手足。在納蘭性德20歲時(康熙十三年),漢人朋友聚集

納蘭詞話:納蘭性德的名與字都是怎麼取的?特立獨行的滿洲公子  

納蘭性德的漢族文人朋友多了,對他及他的家庭的儒家詩書禮儀的影響就多了,而且無所顧忌,親如手足。在納蘭性德20歲時(康熙十三年),漢人朋友聚集明珠家廟,舉行儒家冠禮,也算是一種成人禮。當年的葉赫那拉氏家廟,在今天的北海幼兒園這片地界。

儒學教義講“冠者,禮之始也”,中華古代帝王都很看重冠禮這個儀式的。因爲是重禮,所以要在家廟舉行。還有“已冠而字之,成人之道也”,就是爲成人者取字。

漢人所謂“名字”原本是“名”和“字”兩類,取字一件很慎重的事,而滿洲旗人取名與漢人有很大不同。

滿洲旗人的名字,名與姓不連稱,通常只稱名而不稱姓氏。如明珠只稱明珠,按慣例不會稱作納蘭明珠。

如同末代皇帝溥儀只稱作溥儀,愛新覺羅·溥儀是新中國成立後用漢族名稱習慣給加上的,也正是在溥儀之後,“愛新覺羅”加“點”再加名字,成爲滿旗姓名的標準寫法。

舊時漢人的傳統里名與姓一般也不連稱,漢人有字有號,姓配字或配號是通常的用法,或配官職與諡號。

如姜宸英,字西溟,號諶園,時人稱其名爲姜西溟,納蘭性德有《金縷曲·姜西溟言別,賦此贈之》,今天我們則稱其爲姜宸英。

納蘭性德的名字納蘭成德,在當時的旗人中可以用特立獨行來形容之。他的祖上如外祖父阿濟格,姓氏爲愛新覺羅,不用稱呼,名字的意思就是“小兒子”,因爲他是努爾哈赫的第十二個兒子。

多爾袞是阿濟格的兄弟,他的名字滿意是“獾”。後來的貝勒、貝子們,如嶽託、傅喇塔都是滿語的音譯,滿語意譯成漢語,都有“貓剩”、“狗剩”的含義,取義於好養活、命大。

成德則取自《易經》中之名言:“君子以成德爲行,日可見之行也。”性德取自《中庸》中之名言:“成己,仁也;成物智也,性之德也。”都源自儒家經典。

對於成年冠禮,《儀禮》也有“棄爾幼志,順爾成德……”。意爲如不拋卻童心,就不能像一個標準的成年人那樣規矩地做事。

單看名字,納蘭性德已不像是個北方滿洲人入主中原的貴族後代,儼然已是江南漢儒的書香門第之後人。

納蘭性德這種取名方法,在當時已受到滿洲貴族的異議,甚至訴告皇帝,想借天子之威給予改變,怕的就是滿人被漢化。

而康熙皇帝則正鼓勵滿洲貴族廣爲結交漢族文士,學習吸收漢文化,以補初入中原文治缺失的近憂。後來到了乾隆一代,又有了漢化的遠慮,皇帝曾專門下旨禁止用漢名取代滿名。

按照漢人的冠禮,該給成年人取字了,就是在姓名後取“字”,形成完整的“名字”,之後就稱字不再稱呼大名了。

這次冠禮後的取名嘉賓,請的是朱彝尊,這顯然很適合,滿腹經綸且年長如同納蘭性德的父輩。

明珠很鼓勵兒子學習並掌握漢文化,他身負治國理政重任,在輔佐康熙皇帝時非常感慨,滿人必須以儒家文化、典章禮儀來管理這樣一個大國家。

他特地爲兒子定製了一套玄端服用於這次冠禮:黑色的玄冠,上身穿的緇衣下身的裳,以及爵韠。裳象裙子前面黑以後面黃色,爵韠則是一條寬寬垂至膝蓋的帶子,都是身份地位的象徵,所謂“不爵韠者,降於主人也”。

古時取字的儀式感很強,要在冠禮上三次加冠之後,再由嘉賓來取。朱彝尊在交往中已經知道納蘭性德的座右銘,是抄錄的《荀子·不苟》中定義君子品行的一段話:

纳兰容若经典诗词 納蘭詞話:納蘭性德的名與字都是怎麼取的?特立獨行的滿洲公子

“君子寬而不僈,廉而不劌,辯而不爭,察而不激,直立而不勝,堅強而不暴,柔從而不流,恭敬謹慎而容。”他就想爲納蘭性德取一個“容”字。

“禮儀既備,令月吉日,昭告爾字”,嘉賓唸誦取字祝辭,告訴成年人三次加冠禮儀完備,正是良辰吉時,現在要把你的字告訴你和家人。“爰字孔嘉,髦士攸宜……”你的這個字非常美好,俊雅恭謹的士人正合其意。

你的“成德”之名取自《易經》,那就用《易經》裏的慣用文法加上一個“若”字,用你的座右銘《荀子·不苟》句中一個“容”字,合而爲“容若”,就是你的字。朱彝尊說:“從今往後,我們都可以叫你容若兄弟了。”

“成德”與“容若”,一個出自《易經》的“君子以成德爲行”,一個出自《荀子》的“君子……恭敬謹慎而容”,蘊涵君子的最優品質。

名與字相得益彰,從此大家稱納蘭性德爲容若;明珠公子成爲滿人中學習掌握漢文化的名符其實的代表者。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