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披荆斩棘所向披靡意思 為北魏建國開疆擴土,披荊斬棘,卻鮮為人知的「元從二十一將」
為北魏建國開疆擴土,披荊斬棘,卻鮮為人知的「元從二十一將」 皆知光武帝劉秀有雲台二十八將,唐太宗李世民有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可北魏太祖拓跋珪亦有二十一將卻鮮為人知。此二十一將史書被稱為「元從二十一人」,

為北魏建國開疆擴土,披荊斬棘,卻鮮為人知的「元從二十一將」
皆知光武帝劉秀有雲台二十八將,唐太宗李世民有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可北魏太祖拓跋珪亦有二十一將卻鮮為人知。此二十一將史書被稱為「元從二十一人」,是最初追隨太祖拓跋珪開疆闢土的鐵血功臣,這些人或勇猛,或善謀,皆具備超凡的軍事才能,他們是北魏前期統治集團的主體,更是北魏政權的柱石。欲詳細了解此二十一人,還得從公元371年說起。公元371年昭成帝拓跋什翼健建國三十四年七月七日太祖拓跋珪生於內蒙古涼城縣之岱海,古稱參合陂,其時其父拓跋寔已在五月間發生的政變中被殺,拓跋珪為遺腹子。公元376年,前秦大司馬符洛率大軍十萬進攻鮮卑拓跋部,代國滅亡,時拓跋珪年僅六歲。前秦退兵後,拓跋部一分為二,由南匈奴劉庫仁、劉衛辰分屬統領。
後來,劉庫仁被其子劉顯所殺,劉顯擔心拓跋珪復國,為了以絕後患,便派部將梁六眷伺機除掉拓跋珪。梁六眷的父親梁蓋盆原為鮮卑拓跋部聯盟的酋長,顧及舊情,便派穆崇將這一密謀告知了拓跋珪,拓跋珪在其母親賀蘭氏的精心策劃和「元從二十一人」的強力支持下,順利的逃亡到了其母的賀蘭部,並在賀蘭部所在地重新建起了代國。
拓跋珪
「元從二十一人」如下
賀蘭悅:賀蘭悅是拓跋珪生母賀蘭氏的從兄弟。《魏書·外戚上·賀悅傳》:「初,太祖之居賀蘭部下,人情未甚附,唯悅舉部隨從。又密為太祖祈禱天神,請成大業,出於誠至,太祖嘉之,甚見寵待,」有了賀蘭悅的支持,拓跋珪在賀蘭部流亡才有了一定保證,當然最主要的前提仍是賀蘭後之兄賀蘭訥的默許。賀蘭訥作為依附於前秦的拓跋部落聯盟的大首長(東部大人)之一,又是拓跋珪元舅,他對拓跋珪母子的流亡生活給予了大力支持。
穆崇:太祖委身匈奴的時候,崇常往來奉給,時人無及。後劉顯之謀逆也,平文皇帝外孫梁眷知之,密崇告太祖……崇來告難,太祖馳如賀蘭部,」魏初南征北伐,戰功卓著,丘穆陵氏是北魏一朝僅次於宗室拓氏的鮮卑貴族家族,與皇室之間維持了近一個世紀的婚姻關係。孝文帝定姓族,穆氏為八姓之首。
長孫嵩:《魏書·長孫嵩傳》:「太祖賜名焉,父仁,昭成時為南部大人,寬有器度,年十四,代父統軍。昭成末年,諸部乖亂。符堅使劉庫仁攝國事,與元他等率部眾歸之。」據本傳,劉顯謀逆時,嵩率舊人及鄉邑(部落民眾)七百餘家叛劉顯北走,經於(勿忸於)烏之勸而「見太祖於三漢亭」。
三漢亭可能是拓跋珪亡命賀蘭部途中經過的某一地名,可以認為,在拓跋珪逃亡賀蘭部時長孫嵩也隨侍其中。北魏建立後長孫嵩復為南部大人,「累若軍功」
明元帝時為當朝「八公」之一,全權處理朝政。明元末,太子監國,嵩為左輔」
拓跋燾即位,進封北平王,官至太尉,柱國大將軍。長孫嵩歷仕魏初三朝,官爵顯赫,參與了幾乎全部內外軍國大政的決策,成為當時最有影響力的大臣,正因如此,長孫氏在「帝室十姓」中是僅次於拓跋氏的家族,北魏歷史上佔有很重要地位。
長孫肥:魏初為大將,參預征伐庫莫奚、賀蘭部、柔然、衛辰部、薛安部以及平定後燕、中山等重大戰役的指揮。本傳云:「善策謀,勇冠諸將……前後征討,未嘗失敗,故每有大難,令肥當之,南平中原,西摧羌寇,肥功居多,賞賜奴婢數百口,畜牧以千計,」長孫肥為魏初最傑出的軍事將領。其子翰亦以戰功著稱。
叔孫建:魏初為外朝大人,「沉敏多智,東西征伐,常為謀主」其子俊在明元帝朝為最顯赫的諸王大臣。
奚牧:與穆崇一起將劉顯謀逆的密謀報告了拓跋珪,對促成拓跋珪順利逃亡賀蘭部起了重要作用。據本傳,魏初以之為治民長,「敷奏政事,參與計謀」
是拓跋珪重要親信,後來受後秦之讒言而被拓跋珪所殺。
王建:廣寧王氏,屬烏桓鮮卑族,與拓跋鮮卑關係密切。王建祖姑為拓跋鬱律之妻,王建從叔王支娶拓跋什翼健之女為妻,而王建亦娶拓跋氏之女。魏初,王建南征北伐,「破二十餘部」參與指揮參合陂大捷,破後燕中山城等重大戰役。
安向:魏初曾多次徵兵於後燕,「頻使稱旨,遂見寵異,以為外朝大人」又多次出使或率兵征戰。明元初與長孫嵩「並理民訟」。拓跋燾監國時為左輔。其兒子安屈、安原俱為北魏名臣。
尉遲古真:仕魏初二朝,官至定州刺史,其主要活動便是參與當時的征伐戰爭,尉遲氏為孝文帝所定八姓貴族之一。特別說明這個家族經北朝兩個世紀而綿延不絕,隋唐時期仍然活躍於政壇,如尉遲敬德。
和跋:魏初歷外朝大人、尚書等職,「太祖寵遇跋,冠於諸將」後為拓跋珪所殺,並誅其家。少子單傳至四世孫,任職低微。
來初真:魏初,官至後將軍、爵五原侯,史稱「太祖拓跋珪避難叱候山,參與創業之功」。其子來大千知名於明元、太武之世。
李粟:雁門人,是「元從二十一人」中唯一非部落酋長或其後代出生的人,因戰功卓越,被封為左將軍。後因居功自傲,咳唾任情而被殺,也是「元從二十一人」中,最早的死亡者。
庾和辰:為拓跋珪內侍長,劉顯謀逆時,太祖拓跋珪避亂在外,和辰保護獻明太后(賀蘭氏)歸太祖,並大力資助太祖。
在拓跋珪「元從二十一人」中,除了以上十三位,拓跋氏同族有八人,人數眾多,起到了決定性的力量,他們分別是拓跋他、拓跋紇羅、拓跋建、拓跋儀、拓跋烈、拓跋斛、拓跋尊、拓跋虔。拓跋他,其名僅僅見於《魏書.太祖紀》以及《長孫嵩轉》,知其為拓跋珪重要的謀士。
拓跋紇羅、拓跋建兄弟,為拓跋力微曾孫,與拓跋珪祖父拓跋什翼健同輩,是當時拓跋部中輩分最高的人物,紇羅兄弟後來勸說賀蘭部酋長賀蘭訥推舉拓跋珪為主即部落聯盟大酋長-可汗。賀蘭訥是與劉庫仁實力相當的拓跋部落聯盟酋長之一,他在表面上遵從前秦的統治,《魏書·上谷公紇羅傳》記載:「及太祖登王位,紇羅常翼衛左右。又從征伐,有大功,紇羅有立之謀,特見優賞。及即帝位,與弟建同日賜為公。」後因在魏初征戰中立有大功,進爵為王。
拓跋儀、烈、斛兄弟以及拓跋尊、拓跋虔這五人為拓跋珪從兄弟,在拓跋部中與拓跋珪關係最為親近。北魏建國初期,先賜公爵,後進封為王,在魏初四處征戰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另外從史料記載來看,苟烏提,劉敦,劉提,賀狄干,燕鳳等人也可能身在其中 。不管怎麼說,在「元從二十一人」為主體的魏初統治集團的輔助下,弱小落後的拓跋魏政權經歷了複雜政治形勢的考驗,憑藉鮮卑鐵騎,以及他們傑出的軍事才能,從代北一隅不斷地向中原挺進。
很赞哦! (1062)
- 上一篇
也的成语 烈火轰雷 [liè huǒ hōng léi]_成语解释_成语出处_成语造句_近义词_反义词_相关成语_成语接龙_英文翻译
烈火轰雷 [liè huǒ hō g léi]_成语解释_成语出处_成语造句_近义词_反义词_相关成语_成语接龙_英文翻译 烈火轰雷 [liè huǒ hō g léi][烈火轰雷]成语解释炽烈的火,
- 下一篇
车轮古代的时候叫 以历史的车轮为题写一篇关于火车演变的小短文!
以历史的车轮为题写一篇关于火车演变的小短文 在1781年,火车先驱 内燃机车乔治.斯蒂芬森出生在一个英国矿工家庭。直到18岁,他还是一个目不识丁的文盲。他不顾别人的嘲笑,和七八岁的孩子一起坐在课堂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