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1942河南大饥荒易子而食 易子而食

火烧 2021-09-08 21:30:10 1074
易子而食 易子而食1.出处 《公羊传‧宣公十五年》:「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2.语译原指春秋时宋国被围,城内粮尽,百姓交换子女以当食物。后形容灾民极其悲惨的生活。3.故事内容春秋时鲁宣公十四年 公

易子而食  

易子而食

1.出处

1942河南大饥荒易子而食 易子而食

  《公羊传‧宣公十五年》:「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

2.语译

原指春秋时宋国被围,城内粮尽,百姓交换子女以当食物。后形容灾民极其悲惨的生活。

3.故事内容

春秋时鲁宣公十四年(公元前五九五年)的九月里,楚庄王因宋国杀了楚国过境的使者申舟,便亲自率兵攻打宋国。宋国所处的地位,本来很不好,它是处在齐、晋、楚三大强国的中间,而且又无险可守。所以宋人特别感受到战争的痛苦。好在宋国人民英勇坚毅,坚决守城,绝不向强大的敌人屈服。楚王的兵从第一年的九月围困宋国首都,一直到第二年的五月,还是不能将宋国攻下。楚王准备收兵回男了,楚大夫申犀(申舟的儿子)冰:「毋畏(申舟)知道一定会死,都不敢不遵大王您的命令。现在你倒不顾答应申舟的诺言了!」申叔这时正替楚王驾车,就说:「我们在这时筑起房屋来,并且把应该种田斩人打发回国罢,宋国知道我们预备久围,自然会听命了。」楚王按照申叔的话办,宋国人果然害怕起来。宋王派元帅华无意身偷进楚国军营,直入楚国元帅子反的卧室,将子反挟持说:「我国人民已困苦到交换吃孩子的肉,拿骸骨来当柴烧了,但我们决不作城下之盟,若是退兵三十里,那就无不依从。」后来宋国终于向楚国求和。

无相关动画可连结。

4.相似、相反词

相似词:民不聊生

相反词: 国泰平安

5.例句

中国数千年来经历的战争不知多少。像「易子而食」的情况,不是没有经历过,所过消灭战争,永享和平,正是我们最大期望。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