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战国纵横鬼谷子的局8 战国纵横家用「 ”嘴上兵法”就可以把诸侯玩得团团转
战国纵横家用「 ”嘴上兵法”就可以把诸侯玩得团团转 战国时期的纵横家是最有意思的。全凭一张嘴游走于诸侯之间,全凭他们的捭阖之术。就如同现在的培训机构和培训讲师一样把老板们唬得一楞一楞的。 捭阖之术,也
战国纵横家用「 ”嘴上兵法”就可以把诸侯玩得团团转
战国时期的纵横家是最有意思的。全凭一张嘴游走于诸侯之间,全凭他们的捭阖之术。就如同现在的培训机构和培训讲师一样把老板们唬得一楞一楞的。 捭阖之术,也就是开合有道、张弛有度。捭阖之术是世间万物运转的根本,也是纵横家游说的重要说术言略。兵法只是捭阖之术中的一部分。庞涓、孙膑都是鬼谷子的弟子,搞合纵连横的张仪、苏秦也是师出鬼谷子。因此,他们把兵家之法运用于游说上也很正常。 张仪的成功,与苏秦的助攻有关,反之亦然 如果没有苏秦的合纵政策,张仪的连横之术估计也不会受到秦王的重视。以苏秦和张仪的才能分析天下,应该知道秦国会统一天下,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因为通过各国的战略和君言主的表现基本上可以得出答案。只不过合纵连横策略激发了矛盾,加速了这个过程而已。 因为,苏秦比张仪先西行至秦国。时秦孝公已死。就游说秦惠王兼并列国,称帝而治。秦惠王认为时机不成熟,且秦国刚处死商鞅,讨厌说客,未采纳他的建议。所以,苏秦反过来,既然你不听我的,我就联合其他国家打你。 如果,出函谷关后,合纵六国,合纵六国也不容易,未必有人会听苏大师的话,如果就制造矛盾,让六国产生压力。 苏秦利用无中生有之计,首先放出话来,要合纵六国围攻秦国,给秦国制造舆论压力。 又派人去悄悄劝说张仪来投奔他,张仪到来后,苏秦却故意不理不睬,并当众羞辱后打发他离开。张仪又羞又气,顺理成章地前往了秦国。 苏秦暗中派人资助张仪到达秦国,并且帮助他见到秦惠王。秦惠文君十年(前328年),秦惠王用张仪为客卿,与他共商攻打各国诸侯的大计。 六国也得知,秦国要攻打自己的风声,如是苏秦的合纵之术顺利得到认可。六国达成合纵联盟,团结一致。苏秦被任命为从约长(合纵联盟的联盟长),并且担任了六国的国相,同时佩戴六国相印。 从此,二人都是英雄有用武之地。 正如兵法志云: 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故敌佚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 因时而变,因势而变。「 ”佚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用在政治上就是要投其所好。总之,只要有利于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一切手段都要加以利用,这就是苏秦、张仪的成功之道。 利用兵法里的「 ”策之而知得失之计”,要回城池 苏秦是在燕文公时期来到燕国的。燕文公去世后,燕易王即位,齐威王趁着燕国办丧事,发进攻燕国,一下子夺取了十座城池。 燕易王请苏秦去齐国要回城池,看苏秦是如何说服齐王,要回了城池。 苏秦来到临淄,顺利地见到了齐威王。他向齐威王行了两次礼,一次是低头表示祝贺,一次是仰头表示哀悼。齐威王就奇怪了:「 ”你这一庆一吊相继而来,也未免太快了吧!” 苏秦说:「 ”我听说,人就算饿极了也不会去吃乌头(一种植物,有剧毒),因为这玩意儿虽然能暂时填饱肚子,但是很快会让人丧命,和饿死也没什么区别。” 齐威王点点头道:「 ”可这跟我有什么关系?” 苏秦说:「 ”大王可知道当今燕王的夫人是谁?” 「 ”不知道。” 「 ”是当今秦王的女儿。”苏秦顿了一下,观看齐威王的反应,只见他眉头一皱,眼神中闪过一丝不安,但很快掩饰过去。秦惠王将女儿嫁给燕易王,还是燕文公年代的事,因为那时候燕易王还只是公子,这件事在诸侯之间没有引起关注。苏秦接着说:「 ”燕国虽然弱小,可燕王好歹也是秦王的女婿啊!您为了贪那点蝇头小利,不惜得罪强大的秦国,值得吗?秦王一怒,命令燕国为先锋,发动大军从北方征讨齐国,您这和饿了吃乌头有什么区别?” 苏秦连吓带骗,齐威王却被镇住了,问道:「 ”那寡人该怎么办才好?” 「 ”那还能怎么办,把城还给燕国呗!您想想看,燕王不费周折收回十座城,必然高兴,与齐国更加亲近;而秦王知道您是看在他的面子上归还燕国十座城,也一定很高兴,这是化敌为友的做法,也是取得天下人心的好机会啊!” 齐威王就这么被忽悠着,把十座城池还给了燕国。 正如《孙子兵法》虚实篇中的策之而知得失之计 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计,作之而知动静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 苏秦调用「 ”策之”「 ”作之”「 ”形之”「 ”角之”等各种手段来探悉敌情,其实仍然是关于「 ”知彼知己”作战原则的论述。通过分析敌人策略的优劣得失,可以做到避实击虚;通过了解敌人的活动规律,可以帮助制定相应的策略; 很赞哦! (1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