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梁启超提出了新民的教育宗旨 “新民”还是“旧民”?梁启超为何坚持为学的首要是救精神饥荒?

火烧 2022-04-18 09:17:53 1036
“新民”还是“旧民”?梁启超为何坚持为学的首要是救精神饥荒? 梁启超一生都在做“新民”的梦。但是,新一国之民实在太难了,梁启超为之奋斗了一生,谁又能说新了多少?扫天下不成,则不妨退扫一室,梁启超对于把
梁启超提出了新民的教育宗旨 “新民”还是“旧民”?梁启超为何坚持为学的首要是救精神饥荒?

“新民”还是“旧民”?梁启超为何坚持为学的首要是救精神饥荒?  

梁启超一生都在做“新民”的梦。但是,新一国之民实在太难了,梁启超为之奋斗了一生,谁又能说新了多少?扫天下不成,则不妨退扫一室,梁启超对于把自己的子女造就成为新人,还是蛮有信心的。所以,他一定不会满足于仅仅看到孩子们在学业上的成功,他说道:“诚然,知识在人生地位上,也是非常紧要,我从来并未将他看轻。不过,若是偏重知识,而轻忽其他人生重要之部,也是不行的。” 梁启超 >他戏称现在的学校都是“贩卖知识的杂货店”,并且认为,无论是中国的学校,还是欧美的学校,都患有同样的毛病,区别只在深浅不同而已。也就是说,“现在的学校大都注重在智识方面,却忽略了智识以外之事,无论大学中学小学,都努力于智识的增加”,反而将更为重要的“修养人格,锻炼身体”忽略了。 >他提醒大家:“近来国中青年界很习闻的一句话,就是‘智识饥荒’,却不晓得还有一个顶要紧的‘精神饥荒’在那边。”而后者的危害大大地超过了前者,更可怕的是,对于这种危害,人们“多不自知”。人们“不知道精神生活完全,而后多的知识才是有用,苟无精神生活的人,为社会计,为个人计,都是知识少装一点为好”。所以他说:“为学的首要,是救精神饥荒。”然而,疗救精神饥荒的方法在哪里呢?梁启超挥手一指,在东方—中国与印度,他说:“东方的学问,以精神为出发点,西方的学问,以物质为出发点。救知识饥荒,在西方找材料,救精神饥荒,在东方找材料。” >民国时期新式的女学生 >有人或许会觉得,梁启超这里所说,还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那一套。其实不然,就他当时所看到的中国教育状况而言,“原有的精神固已荡然,西洋的精神也未取得”,精神世界一片荒芜。在这种传统崩溃、新学未立的精神文化危机中,梁启超寄希望于东方的学问道德,或能转变世风,建设新的文化。梁启超的回答是:“吾所谓新民者,必非如心醉西风者流,蔑弃吾数千年之道德学术风俗,以求伍于他人;亦非如墨守故纸者流,谓仅抱此数千年之道德学术风俗,遂足以立于大地也。”这正是梁启超超过同时代许多人的地方,他不是一个顽固守旧的人,在很多时候,他甚至是领风气之先的。但他并不排斥中国文化传统,而且相信,即使在今天,传统的克己求仁也是我们安身立命的根本。 >梁启超对于子女的教育,完全立足于这一点。他要求孩子从小就要读《论语》《孟子》之类的书,梁思成被车撞伤,住院治疗,梁启超还安慰他“利用这时候多读点中国书也很好”,这都是希望传统的道德伦理能给他们潜移默化的影响。 >梁思成 >( 解玺璋:《梁启超传》,化学工业出版社,2018年版 ) >作者简介:解玺璋,知名评论家、学者、近代史研究者。季我努学社顾问、季我努沙龙讲演嘉宾。从事报刊编辑、图书编辑二十余年,曾获多种全国及北京市文艺评论奖,著有《梁启超传》、《一个人的阅读史》、《喧嚣与寂寞》、《雅俗》等。 >( 编辑:浙江大学中国近现代史所研究生 萧宸轩 ) 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