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老照片:晚清时期的中国军队及武器,那时候看起来还是很威武的

火烧 2021-09-15 19:45:08 1050
老照片:晚清时期的中国军队及武器,那时候看起来还是很威武的 图为1911年清朝的海圻号抵达美国纽约进行访问。从照片中可以看出当时的美国城市已经有了现代化的雏形。而反观我国,此时的清朝正是危机四伏,内忧

老照片:晚清时期的中国军队及武器,那时候看起来还是很威武的  

老照片:晚清时期的中国军队及武器,那时候看起来还是很威武的

图为1911年清朝的海圻号抵达美国纽约进行访问。从照片中可以看出当时的美国城市已经有了现代化的雏形。而反观我国,此时的清朝正是危机四伏,内忧外患,1912年末代皇帝溥仪发布退位诏书,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朝代就此结束。海圻号当时出国时还是清朝,回来的时候大清已亡,变成了民国,这是最具戏剧性的一幕。

图为一张清政府当时的海军集合照。在甲午战后,清政府知道海军对保卫国防的重要性,决定重建海军。甲午战争是清朝北洋水师的终结,也是清朝重建海军的开始。从1895年到1912年的这段时间里,清朝开始了新的海军建设,一方面培养现代化的海军人才,另一方面派人出国考察,学习国外的先进军事技术。还花费重金从国外引进了先进的舰艇。

图为清朝海琛号巡洋舰上的官兵合影。照片中当时的清朝海军着装,也完全仿西式化了,看上去阵容整齐。海琛号巡洋舰是清朝向德国伏尔锵造船厂订造的装甲巡洋舰(清政府称为穹甲快船),当时造价高达163000英镑。于1898年2月12日竣工。在1898年9月21日抵达天津大沽。1937年9月25日江阴海战为阻止敌舰进犯南京,最终被击沉于江阴长山脚附近。

图为身着新式军服的清朝海军官兵。这些海军官兵和我们之前看到的那些清朝海军在着装上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已经具有了现代化海军的雏形。

图为在美国纽约造船厂内进行组装的清朝订购的飞鸿号巡洋舰。在舰身上清晰可见飞鸿二字,这是清政府在1900年间,向美国纽约造船厂订购的,当时造价200000英镑,后来因辛亥革命爆发因故未能交货。在溥仪退位前已支付30000英镑。民国二年海军部曾催请北洋政府拨付余款,但无下文,于是1914年被厂方转卖给希腊,改名“希腊”号,1940年意大利对希腊宣战前夕,“希腊”号在提诺斯岛锚地被意大利潜艇偷袭击沉。

图为老兵在教授新兵火炮的使用方法。火炮是一种口径和重量都较大的金属管形射击火器。其由身管、药室、炮尾等部分构成,滑膛多为前装,可发射石弹、铅弹、铁弹和爆炸弹等,大多配有专用炮架或炮车。

图为清兵在试射新式德国克虏伯大炮。克虏伯大炮的名声在近代世界上几乎是尽人皆知的,而在中国的名声尤大。中国人给了这种火炮一个非常威武的名字——克虏伯,克虏伯在中国的出名主要当然不是它妙之又妙的译名,而是那一尊尊钢铁后膛大炮。曾几何时,克虏伯大炮几乎就是中国海防的代名词。

图为一队身着新式军装的清军。1894年,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惨败,湘军、淮军、防军、练军又相继腐败不堪用,于是又有“新建陆军”、“自强军”代之而起。因其武器装备购制洋枪洋炮,编制和训练效仿西方军队,故称新军。这支原本被清政府用来加强统治的新军,在辛亥革命中成了推翻清政府统治的主力军。

在中日甲午战争前,清朝的海军实力还是很强大的。当时清朝的北洋水师号称世界第六,亚洲第一,是当时清朝花重金打造的海上部队。但是在甲午战争中这样一支看似强大的海军却惨遭失败,北洋水师全军覆灭。图为当时的清朝皇室载洵在英国海军考察时候的留影,图中第一排左边那个就是载洵,在他的身后第二排左起是萨镇冰。溥仪做了皇帝后作为皇叔的载洵被委任为海军大臣,并派他和萨镇冰到欧美以及日本考察海军。

清朝(422)图为(9)海军(7)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