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和庙有啥区别 很多人分不清“寺”和“庙”的区别,一字之差有天壤之别
很多人分不清“寺”和“庙”的区别,一字之差有天壤之别
很多人分不清“寺”和“庙”的区别,一字之差有天壤之别

如果要说在中国信徒最多的是什么教派,那肯定非佛教莫属。在几千年的封建王朝统治之下,佛教所宣扬的佛法已经深入人心。受上一辈人潜移默化的影响,很多年轻人也把佛教当成了自己的信仰。如果要问全国有多少寺庙,可能没有人能够说得清楚,毕竟很多地方的庙宇有大有小。旅游朝圣是很多旅客经常做的一件事情,但对于“寺庙”这种用词还是有很多人存在误解的。很多人分不清“寺”和“庙”的区别,一字之差有天壤之别!究竟什么是寺?什么是庙?
寺庙这种具有民族风格的特色建筑,在几千年的发展中逐渐被我们所误解,现在很多人已经把寺和庙混为一谈。那让我来告诉大家,首先来解读寺和庙的字面意义,“寺”指的是寸土之地,泛指精确,不容置疑的地位。古代封建王朝的统治者被传颂为上天指派的真命天子,而佛陀入世传道授业也需要听命于天子,服从于宫廷。而“庙”字通“妙”,意指得到妙法之地。但凡人世间有先贤逝世都可以依律建立宗庙,供后人仰止圣贤,学习他们的妙法。
而最早的寺便是官衙!这种地方是封建统治者所设立的官署,专门供一些官吏办公,就像我们在电视剧里面看到的鸿肪寺,大理寺,光禄寺等等。到了后来寺逐渐转变成为了佛教的讲道场所,里面供奉的都是佛。而在很多佛寺里面,几乎都有藏经楼的存在,而它的作用放到现在就是一间公共图书馆。千万不要以为藏经楼里面藏的只有佛教的典籍,里面的藏书包罗万千。
佛寺除了会定期宣扬佛法,开办讲座以外还能提供给人一个修行场所,像历史文化大儒朱熹,范仲淹等等他们都曾经在佛寺里面挂名读书。而全国各地的佛寺对僧人都是互通的,大家可以相互切磋交流。总体来说寺的作用就是普及佛法,讲道,提供百姓修行的场所。而最早的庙应该是宗庙,是专门提供给人祭祀祖宗的屋舍。后来庙一般指的是普通的庙宇,里面供奉的并非是佛,而是一些人们所敬重的民族英雄或是逝去的圣贤,最常见的庙宇就是孔庙和关帝庙。
可能很多人还不知道,关帝庙可不仅仅在我们中国可以见到,全球共有近30个国家都在祭拜关帝。在我看来,庙宇的作用主要是在宣扬个人的民族气节和道德形象。了解到这些以后,不知道有没有帮助大家了解寺和庙之间的巧妙关系呢?但不管怎么说,这些都是属于我们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不了解个中关系并不代表我们不会去尊重这些文化传统。
在我个人眼中,寺庙是我们中国文化艺术的瑰宝,它不仅仅只局限于与佛教有关的文化。寺庙所歌颂的文化形象已经渗入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就连它的外观同样是一种建筑艺术。寺庙里的雕刻则表达了古代中国人民绘画以及书法的高超水准,同时各地不同的民俗舞蹈等都是宝贵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