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临死前和诸葛亮的对话 刘备临终前的2句话,一句成黑帮经典语录,一句成千古名言
刘备临终前的2句话,一句成黑帮经典语录,一句成千古名言
东汉末年,传承了数百年的王朝摇摇欲坠,天下百姓民不聊生。俗说话,乱世出英雄,在这个大多数人都想逃离的时代,有一部分胸怀大志之人,却开始崭露头角。
这些人中,有的能够统筹全局,有的能够运筹帷幄,还有的能够征战沙场,为了夺得天下,他们斗得好不热闹,好似无暇顾及其他。其实不然,这些或常在军旅,或日理万机的大能,并没有荒芜了自己的生活,他们不但为后人留下了无数精彩的斗争,还传下了较多的至理名言。
例如曹操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墓年,壮心不已”之语,诸葛亮有“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之言。
作为一代枭雄,刘备自然也不甘落后,不过为了更好的分析他的形象,今天我们抛开正史不谈,单说演义。在罗贯中老先生所著的《三国演义》中,他一共传下了两句名言,其中一句,不但救下了张飞的性命,还成为了当今社会中,豪气少年诠释义气的口头禅。另一句则更为厉害,早已被写进了教科书,劝诫了无数的后人。那么刘备传下的两句名言到底是什么呢?

一、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
这句话出自小说第十五回,当时刘备已入主徐州,并收留了无处栖身的吕布。结果当刘备出征,留张飞守城的时候,吕布突袭徐州,张飞只率十八骑燕将逃走,使刘备的妻子儿女,陷在了城中。面对前来请罪的张飞,刘备倒是没说什么,但是关羽非常气愤,狠狠地数落了张飞一顿。铁骨铮铮的张飞,没有辩解,只想以死赎罪。
这时刘备突然发话了,他一面阻止张飞自刎,一面说道:“古人云:‘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虽然这句话在如今这个男女平等的时代,不被接受,但是在那个男尊女卑的时代,却诠释了兄弟大义。在整部小说中,刘备数度抛妻弃子,但是他从未负过兄弟,可见他不是说说而已。
对于少年而言,义气是最重要的东西,所以直到现在,还有很多热血沸腾的男孩,用这句话来诠释兄弟之情。不过也有人,为了更符合时代气息,对这句话进行了恶搞和改编,即“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敢动我衣服,我断你手足!”不知道刘备得知此事之后,会作何感想呢?
二、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说到这句话,大多数人都不会陌生,因为此言早已被写进了我们的教科书。这是刘备在临终之前所说的。当初关羽被东吴擒杀,张飞被部下杀害,桃园结义誓要同生共死的三兄弟,只剩了他一人。
为了给兄弟报仇,他倾举国之力伐吴,可惜兵败,自己也命不久矣。在弥留之际,他没有教导三个儿子弟王权术,而是留下了这句劝诫之语。这句话看似平淡无奇,却是为人处事的根本。
说到此处,也许有人会疑惑,如果这句话仅出现在了《三国演义》中,那么应该算是罗贯中的名言,不应该算刘备之语啊。其实罗老先生,在创作小说的时候,结合了不少史料,虽然整部作品中,虚构之处数不胜数,但是符合历史之处,也有不少,刘备的传位诏书,他虽稍有改动,但是前半部分,却是照搬,这句“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正在其中。
刘备是一代枭雄,而非圣人,这一点从他深受刘璋信任,却在入川之后反客为主,占领益州便可以看出。但是从他流传下来的两句名言中,我们不难看出,他是一个看重兄弟情义,讲求义气,且注重对后代教育的人。这一点无论是演义,还是历史,都无法否认。
相关文章
- 湖北农民自制“木牛流马”上路 引众人围观
- 诸葛亮真正的墓 诸葛亮的遗令之谜:诸葛亮临终前是否真有遗令?
- 刘备临死前和诸葛亮的对话 诸葛亮怎么死的?临终前一个计谋骗了世人2000年
- 刘备临死前和诸葛亮的对话 度量衡上的差异:诸葛亮临死前吃一斤饭被嫌少
- 诸葛亮死前对刘禅说了什么 諸葛亮的兒子臨死前的話,道出了諸葛亮這輩子賭錯最大的一次
- 刘备临死前和诸葛亮的对话 诸葛亮的饭量到底有多大?临死前每天要吃一斤
- 诸葛亮带刘备关张 诸葛亮临死前,为何下令“四人抬棺,绳断便葬”?真相让人难以想象
- 诸葛亮北伐为什么不能成功 诸葛亮5次北伐均失败,临终前高喊:假如我没杀他,北伐必胜
- 率土之滨赵云刘备庞统蜀步 庞统临死前大呼8个字,刘备听了一脸茫然,诸葛亮听了想回卧龙岗
- 刘备临死前和诸葛亮的对话 他临死前对刘备说:赵云不可重托,不能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