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近现代学前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近代学前教育产生的历史背景有哪些

火烧 2022-07-27 11:34:26 1067
近代学前教育产生的历史背景有哪些 中国近代学前教育分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各有特点,产生的背景也各不相同,详解如下:一、解释近代学前教育:中国近代幼儿教育 early childhood educati

近代学前教育产生的历史背景有哪些  

中国近代学前教育分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各有特点,产生的背景也各不相同,详解如下:

一、解释近代学前教育:

中国近代幼儿教育(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in modernChina)是近代中国从鸦片战争到1949年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是随着中国近代政治、经济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

二、分别介绍这四个阶段的学前教育产生的历史背景:

1、 清末幼儿教育机构的产生与实施中国社会的资本主义萌芽从17世纪明朝开始产生,但清政府的腐败阻止资本主义的发展,到清朝末年,中国社会仍是一个政治上保持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制度,经济上以小农经济为主,对外采取闭关锁国政策的衰弱的封建大国。

而此时,西方却发生了产业革命,积极对外扩张,要求中国向他们开放市场。

近代幼儿教育主张

在上述情况下,中国近代思想家、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康有为,在批判和反对旧式封建家庭的黑暗和对儿童的不良影响的思想基础上,最早提出了幼儿教育的主张。

他主张废除

家庭、解除封建伦常对人们的束缚,建立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压迫、财产共有、男女平等的理想社会。

在这个社会中,母亲从怀孕起就在国家设立的人本院接受胎教训练,婴儿出生后人育婴院、慈幼院接受教育,儿童由国家公育,满6岁后进入小学,直至中学和大学。

中国幼儿社会教育机构 中国的幼儿教育机构是随着“癸卯学制”的颁布而产生的。

《奏定学堂章程》中提出了《奏定蒙养院章程和家庭教育法章程》,第一次将幼儿教育列入学制系统。

随着新的学校系统的建立,中国最早的幼儿教育机构——蒙养院诞生,在《奏定蒙养院章程和家庭教育法章程》中规定了蒙养院的宗旨、保育教导的对象、内容及方法,并将蒙养院的教师称保姆,由敬节堂、育婴堂内的乳媪和节妇训练而成。

这些按“官编女教科书”训练出来的保姆是“三从四德”的模范和宣传者,不能真正起到教育儿童的作用。

仍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2、中华民国时期的幼儿教育1911年10月,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于1912年1月建立了中华民国。

这一时期中国虽然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但幼儿教育还是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幼儿教育改革与提高,1912年1月9日临时政府成立了教育部,进行了一些重要的改革。

其中与幼儿教育有直接关系的是“王子癸丑学制”的颁布,它将蒙养院更名为蒙养园,属学制体系上的教育机构,但不计年限,没有单独成为学制系统的一级。

1922年9月,北洋军阀政府通过了“新学制”(壬戌学制),将蒙养园改名为幼稚园,把幼稚园纳入学校系统,加强了它的地位,并强调幼稚园招收6岁以下儿童。

中华民国幼稚教育

1932年,中华民国教育部公布了《幼稚园课程标准》,对幼稚园教育的总目标、教育内容及教育方法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使得幼稚园课程达到了比较完善的程度。

随着中华民国幼稚园制度的确立,中国幼儿教育的质量有一定的提高,并在数量及儿童入园率方面也有了较大的发展。

3、 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幼儿教育活动帝国主义的奴化教育是中国近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近现代学前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近代学前教育产生的历史背景有哪些

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办学虽是文化侵略的一部分,但对中国的幼稚教育的途径主要有:①兴办育婴堂、孤儿院。

这些名义上以“人道”为名的社会救济机构,主要是收容当时社会上被遗弃的孤儿和贫儿,使他们接受宗教熏陶。

但实际上,儿童在其中并没有得到教育,甚至得不到起码的温饱有时还会受到体罚。

②兴办幼稚园。

19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外国教会在中国开办的幼稚园远远超过中国人自己办幼稚园的数目。

这些幼稚园实行西方化教育,宗教色彩浓厚,其目的是“造就民主国家的根基”。

③兴办幼稚师范。

中国新的学制产生之后,英、美教会鉴于当时在中国培养师资的重要性,开始在中国各地开办幼稚师范学校如外国人最早是1899年在神话开办幼师学堂,训练中国的幼稚师资。

后来外国的教会又于1916年在杭州设立了弘道女学幼师科,在苏州景海开办了女学幼稚师范科,等等。

4、解放区的幼儿教育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在gcdzg的领导下实施的幼儿公共教育。

它是中国新民主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幼儿教育奠定了基础。

机构建立和发展 1934年,苏维埃地区中央内务人民委员部颁布了《托儿所幼儿园组织条例》,规定儿童从出生到5岁要送进托儿所。

条例还规定了组织托儿所的目的、入园条件、保教人员选择、编制和环境、设备、作息制度、饮食等具体办法。

1938年,抗日战争爆发之后,gcdzg和边区政府在延安创办了陕甘宁第一保育院,并先后建立了一批托儿所、幼儿园。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