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最欢迎中国人的国家 中國人曾在海外建立一國家,面積比日本大,現在依然有幾十萬華人
中國人曾在海外建立一國家,面積比日本大,現在依然有幾十萬華人 提起海外領土,人們並不陌生。海外領土泛指一切不屬於本國的領土。然而古今中外所謂海外領土者,主要是擴張和殖民的結果。中國西漢時期,西域比之於

中國人曾在海外建立一國家,面積比日本大,現在依然有幾十萬華人
提起海外領土,人們並不陌生。海外領土泛指一切不屬於本國的領土。然而古今中外所謂海外領土者,主要是擴張和殖民的結果。中國西漢時期,西域比之於漢朝領土,屬於海外領土。北方匈奴不斷侵擾漢朝邊境,漢朝統治者痛下決心,打通西域通道。當時的西域有許多小國,如焉耆國、車師國、疏勒國,等等,這些小國也長期遭受來自匈奴的侵擾。西漢打通西域走廊後,這些小國紛紛成為漢朝藩屬國,受到漢朝保護的同時,也尊重漢朝的統治地位。不過,歷史上有一個比較特殊的國家,不是因為領土擴張形成,也不是殖民的結果,而是中國人在海外從無到有,建立的一個國家。這個國家的全稱,就是蘭芳大統制共和國。而這個共和國的創始人,就是出生於中國清朝乾隆年間的羅芳伯先生。
清朝乾隆年間,現在的東南亞諸國社會生產力和發展水平還十分落後。以當時的婆羅洲,即現在的印度尼西亞加里曼丹島為例。《印度尼西亞史》載,公元1700年前後,迦利馬迦(即加里曼丹)尚處於奴隸制階段,極少數地方進入了封建社會,人口主要分布在坤甸地區,總人口數不超過十五萬。書中特彆強調了坤甸人依然保留著許多奴隸制社會的特點。
例如,當地的法律條文規定,如果奴隸偷盜主人的牲畜,主人有權使用水牢之刑懲罰奴隸;如果懲罰之後,奴隸沒有悔改,主人可以動用土牢,等等。正是這樣落後的土壤,為羅芳伯建立蘭芳共和國提供了客觀基礎。從主觀方面看,羅芳伯可以算得上那個時代一位翹楚了。他於1738年出生於廣東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里。
《芳氏族譜》(羅芳伯原名芳伯)載,羅芳伯五歲能文,當時芳家無力供養羅芳伯上學,他自己旁聽文學、算學諸科目於側,其用功之勤,用力之竭,每勝於在學之生。時有師者言兒童格物之學,諸大齡生不能自悟而芳伯悟之,曰:兒童格物亦與大人同,只由其各自才能天賦所及而格去,久久自會妥帖,旁人無不震怵。正因為他喜歡讀書,善於學習,所以後來被私塾破格錄用,當時芳伯父親之友陳蘭輝有些資財,出資資助芳伯讀書,芳伯也不負眾望,鄉試縣試一次通過,但卡在了之後的府試上通不過。
一連三年,羅芳伯都倒在了府試門前,將近30歲時,沒有重蹈仲永之覆轍,毅然決然放棄仕途,另謀出路。34歲時,羅芳伯通過自己一點積蓄和家人資助,單槍匹馬前往東南亞婆羅洲島坤甸地區,就是上文提到的那個尚且處在奴隸制階段,只有少數封建制度的地方。由於坤甸地區有著豐富的煤炭資源,所以荷蘭東印度公司早在十七世紀中後期就覬覦這塊肥肉了。當時歐洲已經進入工業革命中期,除東歐之外的整個歐洲地區,對煤炭資源的需求驟增。
婆羅洲位於低緯度熱帶地區,土地肥沃,日照充足,氣候潮濕,是孕育煤炭資源的溫床。《婆羅洲地理志》載,婆羅洲的三發、孟嘉影和蘭臘地區,煤炭資源最為豐富。當時荷蘭為了掠奪這裡的煤炭資源,前後派出了幾百艘巨輪,負責運送專業技術人員和大型開採設備,而苦力勞工則直接從婆羅洲本地人中獲取。羅芳伯最初和陳蘭伯看到了這一商機,想從中賺一筆,就成立了蘭芳公司。只是蘭芳公司的性質,隨後逐漸發生了變化,由一個徹底的商業公司,逐漸演變為婆羅洲苦難人民的大本營。
由於荷蘭人對婆羅洲人極為惡劣,本地人漸漸地心向羅芳伯,加之羅芳伯本人也有慈悲之心,不忍見到本地人遭受如此荼毒,最終擔任起了領導本地人對抗荷蘭人的責任。1777年,經過近兩年多的浴血奮戰,羅芳伯帶領婆羅洲人與荷蘭人展開了數次大戰,最終成功遏制住了荷蘭人囂張的氣焰。擊潰荷蘭東印度公司在婆羅洲的勢力後,羅芳伯乾脆將蘭芳公司改名為蘭芳共和國,其疆域面積在今天婆羅洲西側,國土面積大約為43萬平方公里,是日本面積的1.14倍。羅芳伯建立共和國後,吸引了許多當時的中國人,這些人前來做生意,許多繼而在這裡定居,成為第一代大規模移民。直到今天,整個印度尼西亞依然有2000多萬華人,而加里曼丹島上生活著數百萬華人,當年蘭芳共和國的區域內,至今也有幾十萬華人生活著。
很赞哦! (1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