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得的后面是什么词 “命丧黄泉”一词是怎么来的,背后还有一段感人的故事!

火烧 2022-08-05 06:40:09 1043
“命丧黄泉”一词是怎么来的,背后还有一段感人的故事!     人就要死了,我们说他“踏上了一条黄泉路”。人死了,我们称之为“命丧黄泉”。黄泉是什么?  在中国文化中,黄泉是指人死后所居住的地方。古代认

“命丧黄泉”一词是怎么来的,背后还有一段感人的故事!  

 

   人就要死了,我们说他“踏上了一条黄泉路”。人死了,我们称之为“命丧黄泉”。黄泉是什么?

  在中国文化中,黄泉是指人死后所居住的地方。古代认为天地玄黄,而泉在地下,所以称为黄泉。一说为中国以黄河流域为中心,泉水因黄土而变黄,故称为黄泉。

  人死了,就是命归黄泉、命丧黄泉,去了死人居住的地方。

  “命丧黄泉”是误传

  “命丧黄泉”其实是误传,原本是“命丧黄权”,它源于一个三国典故。

得的后面是什么词 “命丧黄泉”一词是怎么来的,背后还有一段感人的故事!

  “黄权”是三国中的一个人物。黄权在三国演义里不出彩,却是一个大才之人。黄权原来是刘璋的部下,是非常反对和刘备结盟。后来刘璋投降后,才归顺刘备,成为刘备生前很看重的人物,比马超都受宠。

  黄权做的最出名的一件事就是设伏落凤坡杀死了庞统。

  庞统,字士元,号凤雏。庞统有才,是世人人尽皆知的事情。当年刘备积聚在荆州时,水镜先生司马徽曾对刘备说:“卧龙凤雏,得此一人,可安天下”。

  在刘备帐下,庞统曾与诸葛亮同拜为军师中郎将。当刘备与刘璋决裂,在进围雒县时,庞统率众攻城,于落凤坡中西川黄权埋伏,不幸中流矢而亡,年仅三十六岁。于是就有了“命丧黄权”一说。

  原本的三国典故“命丧黄权”,后因封建迷信和百姓的误传,“黄权”变成了“黄泉”,就成了“命丧黄泉”了。

  “黄泉”的由来

  黄泉现在是阴曹地府的代称,黄泉路也成了通往阴曹地府的必经之路。关于“黄泉”一次词的由来,其出处来自一则《东周列国》故事,记载于《左传·隐公元年》。

  郑庄公掘地见母

  郑庄公的父亲是郑武公,娶姜氏为妻,生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寤生,二儿子叫段。武姜因生庄公时难产,因此对他心生厌恶,取名“ 寤生”,相反对其弟弟叔段却百般宠爱。

  武公去世后,寤生继承王位,号郑庄公。母亲武姜心怀不满,千方百计培养叔段的势力,以便强大后取代庄公。姜氏多次向庄公提出无理要求,庄公碍于母亲情面,都满足了她。但是姜氏毫不知足,居然煽动次子段篡位。但后来被庄公识破,段自刎而死,庄公大怒之下把母亲从京城赶到颖地,还发誓说:不到黄泉不相见。

  可他们毕竟是母子亲骨肉,过了一段时间,郑庄公便有些后悔。

  当时颖地有一个官员叫颖考叔,为人正直无私,一向有孝顺爱友的美誉。他见庄公把母亲安置这里,便对人说:母亲虽然不象母亲,但儿子却不能不象儿子。

  于是抓了几只小鸟来见庄公。庄公问:这是什么鸟?颖考叔说:这种鸟叫号鸟,最不孝道,母亲把它养大,但他长大后反过来却啄食母亲,所以抓来准备吃掉它。庄公听后哑然无语。

  有一次,郑庄公招待颖考叔用饭,膳房送来一只蒸羊,庄公割下一条羊腿给考叔,考叔却将羊肉撕下放于袖中。庄公不解。考叔说:我家母亲因家中贫困,从不曾吃过如此美味,我要拿回家给母亲食用。庄公不觉凄然。

  其实,颖考叔也知道郑庄公的心事,知道整郑庄公是因为有“不到黄泉不相见”的誓言所阻。于是便献计说:“在地上掘一条隧道,直至黄泉,你们母子在那里相见。这样谁能说这不是黄泉相见呢!”

  郑庄公依计而行,派人挖掘,直到泉水涌出时,建一地下室,然后把母亲接来居住。

  就这样,最后庄公母子终于得以团聚,恢复了母子关系。

data-filtered="filtered" 颖考叔庙

  在河南长葛市董村北边有一道又小又低的丘陵,叫牛脾山,其间有一断壑处,那就是郑庄公掘地见母的地方。直到60年代,这里还立着一通高大的石碑,上书“掘地见母处”5个大字。

♦ “梅开二度”原意是什么?你知道它背后的故事吗

♦ 中美建交鲜为人知的故事:绝密状态下讨价还价

♦ 一个广泛流传的禅宗故事:菩提树与明镜台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