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道德经分为道经和德经 道德經,功遂身退,從政之道
道德經,功遂身退,從政之道 持而盈之,不如其己。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自秦始皇稱皇帝以來,直到末代皇帝溥儀,帝位就是天下之至尊,一旦登上了皇帝的

道德經,功遂身退,從政之道
持而盈之,不如其己。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自秦始皇稱皇帝以來,直到末代皇帝溥儀,帝位就是天下之至尊,一旦登上了皇帝的寶座,幾乎就意味著擁有了一切,因此,對於帝位的爭奪尤其激烈和殘酷,一部兩千年的帝王史,充滿了血腥。在和平的年代,帝位尚可穩坐,然而這種和平是沒有人簽保票的,這種保票也是不可能簽下來的,世道說變就變,也許昨天還風平浪靜,明天就風起雲湧了。唐玄宗李隆基開創了歷史上極為人稱道的「開元盛世」,而唐玄宗到了晚年,就沉醉於這種昇平局面,耽溺於歌舞聲色之中,用白居易的詩來說,就是「驪宮高處入青雲,仙樂風飄處處聞,緩歌慢舞凝絲竹,盡日君王看不足」。然而,詩中緊承下來的句子是什麼呢?「漁陽鼙pí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闕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這指的事件就是當時身兼范陽、平盧、河東三鎮節度使的安祿山起兵叛亂,而唐玄宗則倉皇出逃。由安祿山發起的這場叛亂在歷史上稱作「安史之亂」,後來,「安史之亂」雖然被平息了,但是唐王朝元氣大傷,從此一蹶不振,再不復往日的輝煌。在平定叛亂中所崛起的各鎮節度使,此後傭兵自重,各霸一方,相互征戰,幾成周市東遷後遍地諸侯的局面。唐禧宗年間,再經歷了一次黃巢起義的沉重打擊,唐王朝更是名存實亡。唐哀帝天佑四年(907年),已經操控了唐朝中央的朱全忠(原名朱溫,曾參加黃巢起義,後歸降唐朝,被唐僖忠賜名「全忠」)廢掉唐皇李柷,自立為帝,改國號為梁,建都開封。從此,中國進入五代十國的歷史時期。
朱全忠(稱帝後改名為「晃」,取如日之光的意思)稱帝之後,皇位的繼承人一直沒有確定下來,這導致了他的幾個兒子之間對於儲君之位的激烈爭奪,後來,他的二兒子朱友珪乾脆趁朱全忠生病期間發動政變,殺死了自己的父親,登上了他垂涎已久的帝位。然而,當皇帝的風光日子並沒有持續很久,在於朱友珪來說,通過非當的手段奪取帝位,似乎還並非一件難事,可他未曾想到的是,保持住皇帝的位置比奪得這個位置要困難得多。在他稱帝的第二年,更為準確地說,是他當上皇帝六個月之後,其三弟朱友貞即在洛陽發動兵變,朱友珪隨即被迫自殺。
郭威取代後漢,建立了五代的最後一朝——後周。郭威是一個較有作為的皇帝,在位期間進行了一系列改革,革除了前朝的很多弊政,使得國家的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都很有起色。954年,郭威病逝,柴皇后的侄子,也是郭威養子的的柴榮繼承了皇位,既後周世宗。世宗柴榮也是五代時期少見的好皇帝,在位六年,鞏固和發展了郭威的事業,這為後來宋朝的統一奠定了基礎。959年,世宗病亡,年僅7歲的幼子柴宗訓繼立為帝。次年,後周大將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代周自立,改國號為宋,這宣告著五代十國的終結。宋朝建立之後,宋太祖趙匡胤和其弟宋太宗趙光義相繼剷平了盤踞一隅的割據政權,結束了唐末以來長期的紛爭局面,完成了統一大業。不過,重新統一後的宋王朝,其疆域遠遠不及盛唐時期的領土,特別是在遼闊的北方,先後有遼、金兩個強大的政權以其相對峙,從這種意義上來講,宋朝所統一的只是半壁江山。
梁、唐、晉、漢、周五個朝代,前後相延53年,在此期間,不知有多少人犧牲在了奔向皇帝寶座的路途上,然而,對於少數成功抵達了目的地的人又是怎樣的結果呢?這五個朝代共產生了14個皇帝,而在這14人之中,被殺掉或被迫自殺的皇帝就有7人之多。正所謂得江山易,而守江山難,老子講,「金玉滿堂,莫之能守」,一旦當上了皇帝,自己所擁有的又何止是「金玉滿堂」呢?但是,得到了之後,就能夠長久地守住嗎?老子的一句「莫之能守」難道不是很值得深思的嗎?
很赞哦! (1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