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爱新觉罗启贤 爱新觉罗启功,启功作为雍正后人,为什么不同意称他“爱新觉罗·启功

火烧 2021-06-15 14:14:22 1176
爱新觉罗启功,启功作为雍正后人,为什么不同意称他“爱新觉罗·启功 启功作为雍正后人,为什么不同意称他“爱新觉罗·启功?雍正九世孙听说过启功的人,想必也都知道他出身清朝皇族,至于他究竟与爱新觉罗氏的皇帝

爱新觉罗启功,启功作为雍正后人,为什么不同意称他“爱新觉罗·启功  

启功作为雍正后人,为什么不同意称他“爱新觉罗·启功?

雍正九世孙

听说过启功的人,想必也都知道他出身清朝皇族,至于他究竟与爱新觉罗氏的皇帝有什么血缘关系,一般人就知之甚少了。启功是雍正帝的第九代孙,祖上是雍正的五子和亲王弘昼,由于清朝实行每一代降级袭爵的制度,加之启功高祖载崇出身侧室,所以到了他曾祖溥良一代,就仅仅是奉国将军了。

为了振兴没落的家世,溥良主动放弃爵位,参加科举考试,最后不但及第,而且官至礼部尚书。启功的祖父毓隆也是以科举入仕,官居四川学政。毓隆也希望儿子恒同走父祖的从政之路,但谁想恒同在十九岁时就病故了,此时启功才刚过一岁。

启功生于1912年7月,中国告别帝制,步入共和的那一年,所以他出生就是中华民国的公民,而非大清帝国的子民,从没享受过一天的荣华富贵。启功后来也不愿再姓爱新觉罗,自称姓“启”名“功”,因为在他看来,“爱新觉罗如果真的能作为一个姓,它的辱也罢,荣也罢,完全要听政治的摆布,这还有什么好夸耀的呢?何必还抱着它津津乐道呢?”启功成名后,有人给他写信,信封上写“爱新觉罗·启功收”,或者干脆称他为“金启功”,启功对这些来信都是置之不理,后来实在不耐烦了,就在信封上批“查无此人,请退回”。

父亲早逝,启功家里的开支全凭祖父的俸禄。在他十岁时,祖父也撒手人寰,让这个家庭彻底没了经济来源。伸出援手的是祖父生前任四川学政时的两个学生,他们以“孀媳弱女,同抚孤孙”的名义,为启功一家三口(包括启功的母亲和姑姑)募集了2000元善款,才解了燃眉之急。

拜在齐白石门下

启功12岁进入小学读书,插班在四年级,两年后升入汇文中学。因为在小学六年级时已经包含了中学一年级的课程,所以启功入学后直接跳级到初二。高中时,因为英语成绩实在太差,无法通过期末补考,所以就中途辍学了。但是在中学期间,他曾先后追随数位名师学画,在学校外完成了一生中最重要的学业。

启功最早拜画家贾羲民为师,学习书画鉴赏。启功每月月初的三天会随老师去故宫看画展,每看一件作品,贾羲民就为启功讲解相关鉴赏与鉴定方面的知识。后来在贾老师的介绍下,启功又转投名画家吴镜汀门下,学习“内行画”。

溥心畲和齐白石则是对启功影响更大的两位老师。溥心畲也出身清朝宗室,算起来是启功曾祖辈的人物。启功最初想向这位长辈学画时,溥心畲总是问他有没有作诗。没办法,启功只能硬着头皮学写诗,在名师指导下,不久也就掌握了作诗的方法。至于绘画,启功常常会自己画上一个扇面,然后在旁边题一首诗,溥心畲如果看了诗不错,也就会高兴地给启功的画指点一二。

启功的一位远房叔祖曾给齐白石做过一口上好的寿材,就此与齐白石相识。后来这位叔祖就将启功推荐给了齐白石。齐白石对启功的才华十分欣赏,有时启功几天没有过去,他就禁不住念叨:“那个小孩儿怎么老没来?”在齐白石门下,启功的绘画技艺有了长足的进步。

启功(1912——2005),自称“姓启名功”,字元白,也作元伯,号苑北居士,北京市满人。雍正皇帝的第九代孙。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教育家、古典文献学家、鉴定家、红学家、诗人,国学大师。曾任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教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博士研究生导师、九三学社顾问、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世界华人书画家联合会创会主席,中国佛教协会、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顾问,西泠印社社长。

启功为什么不姓爱新觉罗?

启功先生自己解释不姓“爱新觉罗”的原因有二:

一是认为原本没有“爱新觉罗”这个姓,是后人加改而成的,从其产生和演变的过程看不愿以“爱新觉罗”为姓

二是认为“爱新觉罗”如果真能作为一个姓,其荣辱完全受政治摆布,从感情上不愿以“爱新觉罗”为姓。

启功之所以拒绝姓“金”,是因为其祖父毓隆痛恨袁世凯,在进入民国后拒绝随俗改姓,并在临终前嘱咐启功:“你绝不许姓金,你要是姓了金就不是我的孙子。”启功谨遵遗命。

扩展资料:

启功1岁丧父,10岁的时候他的曾祖、祖父又相继辞世。童年的启功经历了这个鼎食之家由盛而衰的急剧变化。”因生活贫困,启功中学没毕业便辍学谋生,靠教家馆和卖些画作维持家庭生计。

1933年,启功由傅增湘荐举给辅仁大学校长陈垣,开始了他的执教生涯。

启功以高中肄业生的资格,跻身高等学府,并成为一代宗师,自然得益于家学渊源(其曾祖、祖父均为翰林出身)、名师指教和过硬的社会关系(傅增湘和陈垣在北洋政府教育部曾分别担任过总长和次长),然而,启功自己的努力才是成功的根本。

爱新觉罗启功有没有儿子

爱新觉罗启功没有儿子。

爱新觉罗启功1912年出生,自称为姓启名功,字元白,号苑北居士,是居住在北京的满族人,同时也是雍正皇帝的第九代孙子。

启功爱好书画,是中国当代著名的书画家,教育家、古典文献学家、鉴定家、红学家、诗人,国学大师。

曾经先后担任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

博士研究生导师、九三学社顾问、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世界华人书画家联合会创会主席,中国佛教协会、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顾问,西泠印社社长。

扩展资料: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 启先生创建北师大文献学博士点,并被评为博士生导师,简称“博导”。寒暄之际,好事者多称其为博导。

先生总云:我不是那个博导,而是那个驳倒,一驳就倒,不驳也倒。闻者在笑声中不由地联想到1957年那段被打倒的风波。

西泠印社在赵朴老逝世后,公推启先生担任社长,时先生已辞去中国书协主席之职。某年印社举行例会,启先生与中国书协某位继任掌门领导共同与会。

会上启先生发言,自然屡屡提及西泠如何如何,不料那位书协领导却在一旁好心地为启先生纠错,小声说道:是西冷呀。先生应声道:你冷,我不冷。

有一次,启先生帮别人题字,不料钤印时颠倒了,旁观者无不惋惜,又不便请先生重写一幅,只好劝慰:没关系,没关系的。

先生笑而不答,又拈起笔在钤印旁补上一行小字:小印颠倒,盖表对主人倾倒之意也。于是举座重欢。

爱新觉罗启贤 爱新觉罗启功,启功作为雍正后人,为什么不同意称他“爱新觉罗·启功

启功很幽默,且为人很谦逊。中学生,副教授。博不精,专不透。名虽扬,实不够。高不成,低不就。瘫趋左,派曾右。面微圆,皮欠厚。妻已亡,并无后。

丧犹新,病照旧。六十六,非不寿。八宝山,渐相凑。计平生,谥曰陋。身与名,一齐臭。这是启功66岁时写下的流传甚广的《自撰墓志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启功

爱新觉罗家族启功与傅佐的关系

启功与傅佐同属于满族人,但是两人没有关系。

启功,自称姓启名功,字元白,也作元伯,号苑北居士,北京市满人。雍正皇帝的第九代孙,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教育家、古典文献学家、鉴定家。

溥佐号庸斋松堪,1918年生于一个满族家庭。傅佐从小酷爱画画,自幼得父兄真传,并有欣赏和临摹皇宫内府藏画的机会,艺术修养渊深。

扩展资料:

启功曾临习大量碑帖,他的书法作品,无论条幅、册页、屏联,都能表现出优美的韵律和深远的意境,被称为启体。

书法界评论道:不仅是书家之书,更是学者之书、诗人之书。对于书法艺术本身,他也有很多创见。

一般人学书法都是从写九宫格或米字格开始,并把字的重心放在方格中心。启功却发现,字的重心不在传统的米字格的中心点。

而是在距离中心不远的四角处,还推算出它们之间的比例关系正符合所谓的黄金分割率,对学习书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启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傅佐

爱新觉罗启新和爱新觉罗启功是什么关系

爱新觉罗氏统治中原初期,子孙并未按照辈分命名,康熙年间才开始采用汉人按辈分取名的方法。康熙初年,几名皇子曾先后以“承”、“保”、“长”三字命名,

启星是支系。尽管两人年纪差得挺大,应该属于同一辈分,但不算近亲。 康熙二十年才固定划一采用“胤”字,其中康熙帝之子雍正的名字为胤禛,孙辈用“弘”,曾孙辈用“永”。乾隆时,又根据他作的一首诗,定了后人用“永”、“绵 ”、“奕”、“载”。道光时定了“溥”、“毓”、“恒”、“启”,咸丰时定“焘”、“闿”、“增”、“祺”。1938年修续爱新觉罗氏宗谱的同时,溥仪又添了12个字,“敬志开瑞,锡英源盛,正兆懋祥”。 启功家谱:雍正帝胤禛——五子和亲王弘昼——一子永璧——二子绵循——三子奕亨——五子载崇——二子溥良——长子毓隆——独长子恒同——独长子启功。启功的始祖是清朝雍正皇帝的儿子,排行第五,名弘昼,封“和亲王”。其后代逐渐从王府中分离出来,至其曾祖时,家族已失去门荫,要通过科举找出路了。曾祖溥良,考中进士,入翰林,清末曾任礼部尚书、察哈尔都统。祖父毓隆,也是翰林出身,为典礼院学士,曾任学政、主考。 爱新觉罗·启星自称其曾祖父是溥仪的嫡堂兄,但金毓嶂(醇亲王载沣的长孙,金友之(溥任,溥仪的幼弟)的长子)回应她的妈妈是爱新觉罗氏。由此推断,启星是支系。 尽管两人年纪差得挺大,应该属于同一辈分,但不算近亲。

爱新觉罗启功和启星关系

爱新觉罗氏统治中原初期,子孙并未按照辈分命名,康熙年间才开始采用汉人按辈分取名的方法。康熙初年,几名皇子曾先后以“承”、“保”、“长”三字命名,康熙二十年才固定划一采用“胤”字,其中康熙帝之子雍正的名字为胤禛,孙辈用“弘”,曾孙辈用“永”。乾隆时,又根据他作的一首诗,定了后人用“永”、“绵 ”、“奕”、“载”。道光时定了“溥”、“毓”、“恒”、“启”,咸丰时定“焘”、“闿”、“增”、“祺”。1938年修续爱新觉罗氏宗谱的同时,溥仪又添了12个字,“敬志开瑞,锡英源盛,正兆懋祥”。

启功家谱:雍正帝胤禛——五子和亲王弘昼——一子永璧——二子绵循——三子奕亨——五子载崇——二子溥良——长子毓隆——独长子恒同——独长子启功。启功的始祖是清朝雍正皇帝的儿子,排行第五,名弘昼,封“和亲王”。其后代逐渐从王府中分离出来,至其曾祖时,家族已失去门荫,要通过科举找出路了。曾祖溥良,考中进士,入翰林,清末曾任礼部尚书、察哈尔都统。祖父毓隆,也是翰林出身,为典礼院学士,曾任学政、主考。 爱新觉罗·启星自称其曾祖父是溥仪的嫡堂兄,但金毓嶂(醇亲王载沣的长孙,金友之(溥任,溥仪的幼弟)的长子)回应她的妈妈是爱新觉罗氏。由此推断,启星是支系。 尽管两人年纪差得挺大,应该属于同一辈分,但不算近亲。 希望能够帮到您!

启功先生的字多少钱一平尺?

截止2020年1月,启功先生的字约在2-20万一平尺。具体要看作品,相对而言,其晚年作品价值更高。其1974年的草书《琵琶行》24平方尺多点,在2011年拍出了805万的高价,折算下来达到了每平方尺33万多。

启功较高知名度和综合影响力提振了启功书法的价格走势,启功作为清皇室后裔,在文字学、文学、考古鉴定等方面都可称为一代大家,且身兼数种社会职务,无疑增加了他的作品在圈内圈外的接受度和认可度,其书法延续董其昌一脉,并上追唐人楷法,其造型与结构具有静态的建筑之美。

扩展资料

据雅昌艺术监测中心不完全统计,1993年至今,启功个人书法作品上拍3483件次、成交2579件次、成交总额4.3亿元。2005年秋启功书法作品掀起第一波小高峰,2005年11月7日北京保利上拍的“启功1982年作书法手卷”以110万元成交,是启功首件成交过百万的作品。

启功以书法名世,但目前启功最高价作品并不是书法,而是2011年11月17日北京翰海“庆云大观”专场中拍卖的“启功白荷镜心”以828万元成交。启功曾师从贾尔鲁、吴镜汀学绘画,后又受业于陈垣,继承明清文人画传统,风格秀润飘逸,该作即是有力的一例。

参考资料:人民网-“礼品经济”市场启功书法是硬通货

爱新觉罗·恒钺和启功的关系

清世宗宪皇帝爱新觉罗·胤禛——第四子清高宗纯皇帝爱新觉罗·弘历——第八子和硕仪慎亲王永璇——第一子子多罗仪顺郡王爱新觉罗·绵志——第四子郡王衔多罗贝勒爱新觉罗·奕絪——第一子追封固山贝子爱新觉罗·载桓——第一子爱新觉罗·溥顺——第五子奉恩镇国公爱新觉罗·毓岐 ——第一子奉恩镇国公爱新觉罗·恒钺 (宣统三年生)

清世宗宪皇帝爱新觉罗·胤禛——第五子和硕和恭亲王爱新觉罗·弘昼——第二子和硕和勤亲王爱新觉罗·永璧——第四子多罗和恪郡王爱新觉罗·绵循——第三子多罗贝勒爱新觉罗·奕亨——第五子侍郎散秩大臣一等辅国将军爱新觉罗·载崇——第二子尚书奉国将军爱新觉罗·溥良——第一子典礼院学士爱新觉罗·毓隆——第一子爱新觉罗·恒同(光绪二十一年生)——第一子奉恩将军爱新觉罗·启功 所以是爱新觉罗·恒钺是爱新觉罗·启功的族叔 爱新觉罗(329)雍正(96)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