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中国道教简介 道教历史简介

火烧 2023-01-19 03:28:31 1082
道教历史简介 道教百科全书网站 道教文化中心资料库 已有 5,317篇中文条目 ■ 中心简介 ■ 资料库简介 ■ 网站指南 ■ 联系我们 ■ 支持发展 ■ 常见问题 新闻 历史 人物 信仰 经典 神仙

道教历史简介  

道教百科全书网站 道教文化中心资料库 已有 5,317篇中文条目 ■ 中心简介 ■ 资料库简介 ■ 网站指南 ■ 联系我们 ■ 支持发展 ■ 常见问题 新闻| 历史|人物|信仰|经典|神仙|宫观|修持|仪式|艺术|音乐|文学|研究

道教起源

在太上道祖函谷传经后的数百年,道教在东汉后期形成了教团。顺帝汉安元年(公元142年)张道陵在四川鹤鸣山创立的天师道,是历史上首个具有完备教义和组织的道派。随着嗣后系师张鲁归降曹操,大量教民随曹军迁徒至关陇、洛阳、邺城等地,从此天师道在北方传播开来。

两晋南北朝道教

两晋南北朝时期,道教的经典教义、修持方术、科戒仪范渐趋完备。葛洪著作的《抱朴子内篇》全面整理了晋代以前的神仙信仰理论和各种神仙方术。北魏寇谦之整顿天师道流弊,推行了新的道诫和斋醮仪式。南朝陆修静以三洞分类编成《三洞经书目录》,制订了九斋十二法等较为完善的斋醮仪范,继之陶弘景又编成了《真诰》、《真灵位业图》等重要著述。这段时期,主要道派有上清派、灵宝派、楼观道等。

隋唐五代道教

唐朝皇室尊崇道教,诸如唐高宗追封老君为「太上玄元皇帝」、唐玄宗下诏编修藏经等措施,使道教发展极为兴盛。这段时期众道派中以茅山上清派影响最大,王远知、苏元朗、司马承祯、吴筠、杜光庭等高道辈出,当中杜光庭编纂的《道门科范大全集》完善了斋醮仪式规范。同时间,重玄学说盛行、钟吕内丹理论发展都是这个时代道教发展的特征。

宋辽金元道教

北宋皇室优渥道教,政府主持编修《道藏》并首次将其刻板刊行,其间张君房摘录《道藏》编成了类书《云笈七签》。这段时间道教发展的一大特征是新道派的涌现,中国北方出现了全真道、太一道和真大道,南方出现了金丹派南宗、天心、神霄、清微、净明等新道派。当中王重阳创立的全真道在元代兴盛显贵,成一大宗。随着元朝统一,金丹派在「全真」名义下南北统宗,符箓派归聚于「主领三山符箓」的龙虎山天师旗下,自此道教形成了「全真」和「正一」两大道派。

明代道教

明代初年,张三丰的传奇和明成祖对玄天上帝的尊崇促成了湖北武当山武当道的兴起。明代政府主持编修的《正统道藏》和《万历续道藏》,是古代《道藏》中唯一的全藏传本。道教信仰和文化深入明代社会,广泛影响了戏曲、小说、诗词、音乐、绘画等创作。

清代道教

清代皇室对道教远不及前代尊崇,使道教力量凝聚在民间发展,例如清政府没有主持编修《道藏》,但道门却搜访道经增辑为《道藏辑要》。全真道方面,顺治和康熙年间,王常月开坛说戒为明代以来沉寂已久的全真道带来了中兴。清代知名的全真高道还有陕甘的刘一明、江南的闵一得等。正一道方面,知名的道士当数获雍正帝封赏的娄近垣。

中国道教简介 道教历史简介

清代道教

20世纪初道教界成立了一些社会组织。1912年,北京白云观方丈陈毓坤主持成立了「中央道教会」;同年秋,龙虎山62代天师张元旭在上海成立了「中华民国道教总会」,旋复成立「上海正一道教公会」。此外,学者陈撄宁创办了「中华仙学院」,主编《仙学月报》、《扬善半月刊》等道教学杂志。然而,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颁布《神祠存废标准》和连年战火,使道教发展遭遇艰困。

新中国成立以后,道教是政府承认的五大宗教之一。1957年,全国道教界于在北京成立了中国道教协会。文化大革命时期,道教和其他宗教一样受到很大的冲击。直至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重新落实。宫观陆续恢复开放为宗教活动场所,而其中21处于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宫观。全真道传戒和正一道授箓仪式都得到恢复。在中国大陆以外,道教在台湾、香港和澳门的发展各有特色。此外,道教早在华侨聚居的东南亚落地生根,并传播到欧美澳纽等地区。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