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明代定都在哪 北京怎么那么多“门”?浅谈明代皇城及内外城的城门

火烧 2023-04-04 05:06:56 1078
北京怎么那么多“门”?浅谈明代皇城及内外城的城门 北京城垣的历史亦垂久远,已有三千多年。早先是周朝封国,即燕国的都城,公元10世纪后,辽、金、元、明、清五朝以此作为陪都或国都。东四牌楼元世祖至元四年(
明代定都在哪 北京怎么那么多“门”?浅谈明代皇城及内外城的城门

北京怎么那么多“门”?浅谈明代皇城及内外城的城门  

北京城垣的历史亦垂久远,已有三千多年。早先是周朝封国,即燕国的都城,公元10世纪后,辽、金、元、明、清五朝以此作为陪都或国都。

东四牌楼

元世祖至元四年(1267年)在金中都旧城东北营建大都,城方圆六十里,城门十一座,成为统一中国的国都。明朝在元大都城的基础上屡行改建和扩建,直至明中期方定型,是以紫禁城为核心,外围由皇城、内城、外城共四道城池组成。明嘉靖年间又修建了外城城垣,正阳外门为永定,崇文外门为左安,宣武外门为右安,大通桥门为广渠,彰义街门为广宁,在东西隅面北边东为东便门,西为西便门。清朝入关后,完整承袭明代皇家城垣沿革规制,京城周长四十里,城墙高三丈五尺五寸。

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在这风水宝地营建了金碧辉煌的宫阙紫禁城,雄伟壮丽的城垣、城楼、城墙。明清北京城门“里九外七皇城四”:紫禁城,明永乐四年(1406年)始建,周长近3.5公里,墙高9.9米;设四门:南墙正中为午门(五凤楼),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北门称为神武门(明代称玄武门)。

东便门外大道桥

西便门外角楼

朝阳门城楼和箭楼

朝阳门城墙

皇城,始建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周长近11公里,城墙为红墙黄琉璃瓦顶;亦设四门:南为天安门(明称承天门),东称东安门,西称西安门,北为地安门(明称北安门)。

前门大街五牌楼

内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周长20公里,墙高13.2米,其位置在今二环路一线;设九门。明正统元年(1436年),重建各门城楼并增筑瓮城和箭楼。南墙正中为正阳门(元称丽正门),东为崇文门(元称文明门、俗称哈德门),西为宣武门(元称顺承门、俗称顺治门);西墙南侧为阜成门(元称平则门),北侧为西直门(元称和义门);北墙西侧为德胜门(元称健德门),东侧为安定门(元称安贞门);东墙北侧为东直门(元称崇仁门),南侧为朝阳门(元称齐化门)。

广安门城门

永定门外

城外护城河

九门中,正阳门较其他八门规制高大,城楼面阔七间,三重檐重楼阁建筑,通高40.36米,通宽41米,进深21米。箭楼面阔七间,四层,辟有对外射击的箭窗,东、南、西三面共94孔;通高38米,通宽62米,进深32米。有城墙将城楼、箭楼连接起来。其余八门形制基本类同:城楼面阔五间,三重檐重楼阁建筑,通高33~37米,通宽36~39米,进深19~23米;箭楼面阔七间,四层,对外三面辟有箭窗82孔,通高30~32米,通宽30~34米,进深19.5~20米;箭楼下不设门,于瓮城或左或右侧设闸门以通行人车马。

内城角楼(城垣角箭楼),共四座,分建于内城东北、东南、西南、西北四隅;平面呈曲尺形,形似两个箭楼相接;通高29米,两外侧面均宽35米,两内侧面均宽23米,两窄面均为12米;四层,开辟箭窗144孔。

景山西街牌楼

外城,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建,四十三年(1564年)增建瓮城及箭楼;全长近14公里,墙高7.7米,其北墙分别与内城东、西墙南端相接,使内外城平面成为“凸”字形。外城原计划修四面包围内城,但因皇帝用大量资金修建道观,致使修城经费不足,仅包了内城南面便草草收工。正因如此,外城城门亦建得矮小简陋。共设七门:北墙东为东便门,西为西便门;东墙一门称广渠门;南墙三门,正中为永定门,东侧为左安门,西侧为右安门;西墙一门称广安门(明代称广宁门)。

内城护城河

紫禁城保存完好,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而当年的城墙、城楼、牌楼大都不复存在,更让世人产生了无限遐想,令人流连怀念的只有一些历史遗留照片可考,其史料价值与日俱增、弥足珍贵。

​内容整编自:林京《逝去的老北京城门 》,《紫禁城》2011年7月刊。感谢《紫禁城》及作者提供资料,如有疑问请私信联系。

紫禁城(15)城楼(3)箭楼(1)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