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从泰山捡回来的石头怎么处理 泰山——天然的石頭藝術博覽館(石坊篇)

火烧 2022-08-21 09:34:47 1047
泰山——天然的石頭藝術博覽館(石坊篇) (岱廟坊 劉蓓攝)岱廟坊雕刻精細,因為官方所建,明顯帶有皇家雕刻風格。石坊兩側基石各長3.3米,高0.8米,石上各立石柱兩根,飾透雕石獅兩對,雄者戲繡球,雌者撫
从泰山捡回来的石头怎么处理 泰山——天然的石頭藝術博覽館(石坊篇)

泰山——天然的石頭藝術博覽館(石坊篇)  

(岱廟坊 劉蓓攝)
岱廟坊雕刻精細,因為官方所建,明顯帶有皇家雕刻風格。石坊兩側基石各長3.3米,高0.8米,石上各立石柱兩根,飾透雕石獅兩對,雄者戲繡球,雌者撫幼獅,兩側21隻小石獅,蹲坐奔跳,形態各異。石坊正脊中飾寶瓶花紋,兩側四大金剛石像起到加固作用,而兩端雕螭吻首則起到平衡作用,設計溶建築力學和美學為一體,構思十分巧妙。
石坊的柱、額、板、墩之上雕有丹鳳朝陽、二龍戲珠、群鶴舞蓮、喜鵲登梅、天馬行空、麒麟送主等30餘幅具有民族特色的裝飾圖案。內柱兩面均刻有楹聯。整座石坊造型雄偉,縱橫對稱,布局精巧,雕技嫻熟,為石坊建築中的上乘之作。
(岱廟坊 曹偉星攝)
紅門石坊群是一組聞名中外的石雕建築群,有一天門坊、孔子登臨處坊、天階坊、瞻岩初步坊四座石坊組成,高低錯落,大小間隔,不即不離,相映生輝。
(紅門石坊群 王田軍攝)
紅門宮為唐宋以後登山必由之路,公元1560年到1717年的一個半世紀之內,在不足40米的距離之內,四座石坊相繼建立,足見其位置之顯要。最南端的一天門石坊跨越登山盤道而建,雙柱單門,康熙五十六年(公元1717年)建,是時間最晚的一座石坊。
(一天門坊 四眼龍攝)
其後約20米為孔子登臨處石坊,建於明代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是最早的一座石坊。石坊為四柱三門式,內側石墩雕有石獅二對,外側為雲形紋飾。坊頂三架,正脊兩端飾有獸形避邪朝天吻,無斗拱飛檐。坊額書有「孔子登臨處」,內側石柱刻有楹聯:「素王獨步傳千古,聖主遙臨慶萬年」。均為明代狀元羅洪先題寫。
再後約10米為天階坊,建於明代嘉靖四十三年(公元1564年),雙柱單門式,題額「天階」,兩側楹聯「人間靈應無雙境,天下巍岩第一山」。均為山東監察御史題寫。
(天階坊 青山攝)
三座白色石坊西側,天階坊西約五米處為瞻岩初步坊,建於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雙柱單門式,頂部飛檐,上額「紅門岩」(現為「紅門宮」,編者注),下額「瞻岩初步」,兩側楹聯為「萬壑泉聲沉寶磬,千峰雲影護禪天」。坊體為大紅色。
(瞻岩初步坊 四眼龍攝)
紅門石坊群的組合是精心布局的。一天門石坊與中天門石坊、天街坊相呼應,意在告訴人們泰山的三重天從此開始了。天階坊告訴人們祭天朝山之途由此開始,強調的是道家的「天界」意境;瞻岩初步坊位於紅門西禪院入口,題聯也是佛家內容;而四座石坊中最高大的則為紀念孔子登臨泰山的孔子登臨處石坊。這組石坊從整體上點出了儒、釋、道在泰山共存的地位,又強調了儒家的顯要位置,集中反映了明清時期的社會思潮。四坊的建築風格雄渾厚重,樸實無華,取得了與泰山一致的審美風格。
(紅門石坊群 青山攝)
(岱宗坊 四眼龍攝)
(白鶴泉坊 劉蓓攝)
(五大夫松坊 遠方長路攝)
(回馬嶺坊 四眼龍攝)
(中天門坊 范宏亮攝)
(龍門坊 四眼龍攝)
(升仙坊 四眼龍攝)
(天街坊 范志祥攝)
(孔子廟坊 米慧霞攝)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