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客家人那么穷 身爲客家人,這些傳統的待客禮節你懂嗎?
身爲客家人,這些傳統的待客禮節你懂嗎?
客家人多禮好客,這一淳樸民風體現在作客和接待客人的人際交往中禮節特別多。去別人家作客不能空手去,要帶等路(禮品),回來的時候主人也有回籃(回禮),因此,逢年過年,迎來送往,已經成了節日的主要內容。
去別人家裏帶着等路去,主人的回籃送客送到門口,客人會一再推辭,往往是幾個來回的推讓,最後客人才盛情難卻地收下來,如果少了這些禮節的話,似乎就少了一些熱情。
平時去人家家裏作客不能經常去,會“攪造”主人,正如俗語所講的:一日來三到,當過狗上竈。待客同樣也禮節多,比如客人來了之後一定要先泡茶,倒茶不要倒滿,民間有“酒滿敬人,茶滿趕人”這一說法,客人接過茶之後經常就說:麼茶口好清(意思是不用喝茶也知道對方的人情好)客家人有“主人打幫客,客來莫寒酸,客走鹹菜湯”這一說法,指的是客家人平時省吃儉用,但在招待客人時,則幾乎是盡其所有,一年到頭飼養的豬、鴨、雞等,常留至年節有客人到來時才食用。客家人熱情好客的稱譽由此而來。
若是做喜事辦酒席宴請客人,那就更加隆重了,講究的往往是“十大碗”、“ 十二碗”, 都是盛滿形粗而量多的雞、鴨、魚、肉、湯等等,菜色是否豐盛,常是客家人茶餘飯後議論的話題,而這往往涉及主家的“面子”。在溫飽尚未解決的年代,能參加這樣的宴席,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在大家族裏,往往是輪流參加,而且常叫婦女去赴宴。客家民間有一首歌謠,叫《做客》:“請客唔好請女客,請五十來一百。一話坐桌,蓮葉緊佰。一講家事,公式鼻糊壁。”可見舊時客家婦女在赴宴時,常帶上孩子參加,自己捨不得吃,輪到自己夾菜的時候便把菜夾到事先準備好的蓮葉裏,包回去給小孩子吃。生活的艱辛、客家婦女的持家、勤儉與無私的描畫躍然紙上。
現代人已經很難理解這一現象了,也許會從各種角度對這一行爲進行點評,但從中也可看出,舊時客家人即便生活艱難,也能自覺地恪守着一定的禮節。如果赴宴時不顧禮數,拼命往自己碗裏夾菜,不僅會被人瞧不起,也會被人數落,認爲“無下無數(無規矩)”,這是讓客家人覺得最失體面的事情。
“人愛面目樹愛皮”的客家人,骨子裏始終保留着這一傳統思想,並以此來規範自己的行爲。
作者簡介:

羅利光,網名阿山,畢業於汕頭大學美術系,廣東梅州市豐順縣人,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大衆攝影》2007年度十佳攝影師,《車壇影協》攝影網管理員,梅州市攝影家協會副主席、梅縣區攝影家協會副主席,中學美術高級教師,長期致力於民俗、客家題材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