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大乘妙法莲华经讲解1 《大乘妙法》化城喻品第七

火烧 2022-06-03 14:05:05 1070
《大乘妙法》化城喻品第七   《大乘妙法》化城喻品第七  後秦三藏法鸠摩什奉 诏  化城喻品第七  佛告比丘乃往去量不可思阿僧劫。有佛。名大通智如。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解。上士。御丈夫。天人。

《大乘妙法》化城喻品第七  

  《大乘妙法》化城喻品第七

  後秦三藏法鸠摩什奉 诏

  化城喻品第七

  佛告比丘乃往去量不可思阿僧劫。有佛。名大通智如。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解。上士。御丈夫。天人。佛。世尊。其名好城。劫名大相。比丘。彼佛度已。甚大久。譬如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地。假使有人磨以墨。於方千土乃下一。大如微。又千土下一。如是展地墨。於汝等意何。是土。若算。若算弟子。能得知其否。不也。世尊。比丘。是人所土。若不。抹。一一劫。彼佛度已。是量百千阿僧劫。我以如知力故。彼久若今日。

  世尊欲重宣此而偈言。

  我念去世 量劫 有佛足尊 名大通智

  如人以力磨 三千大千土 此地 皆悉以墨

  於千土 乃下一 如是展 此墨

  如是土 不等 抹 一一劫

  此微 其劫是 彼佛度 如是量劫

  如智 知彼佛度 及菩 如今度

  比丘知 佛智微妙 漏所 通量劫

  佛告比丘。大通智佛五百四十那由他劫。其佛本坐道破魔已。垂得阿耨多三藐三菩提。而佛法不在前如是一小劫。乃至十小劫。跏趺坐。身心不。而佛法不在前。

  忉利天。先彼佛。於菩提下敷子座。高一由旬。佛於此座。得阿耨多三藐三菩提。坐此座。梵天王雨天。面百由旬。香。吹去萎。更雨新者。如是不。十小劫。供於佛。乃至度。常雨此。四王天供佛。常天鼓。其余天作天伎。十小劫。至於度。亦如是。

  比丘。大通智佛十小劫。佛之法乃在前。成阿耨多三藐三菩提。其佛未出家。有十六子。其第一者。名曰智。子各有珍玩好之具。父得成阿耨多三藐三菩提。皆所珍。往佛所。母涕泣而送之。其祖王。一百大臣。及余百千人民。皆共。至道。欲近大通智如。供恭敬。尊重。到已。面足。佛已。一心合掌。瞻仰世尊。以偈曰。

  大威德世尊 度生故 於量劫 乃得成佛

  已具足 善哉吉上 世尊甚希有 一坐十小劫

  身及手足 然安不 其心常泊 未曾有散

  究竟永寂 安住漏法 今者世尊 安成佛道

  我等得善利 大喜 生常苦 盲瞑

  不苦道 不知求解 夜增趣 天

  冥入於冥 永不佛名 今佛得最上 安漏道

  我等及天人 得最大利 是故稽首 命上尊

  十六王子偈佛已。世尊於法。作是言。世尊法。多所安。愍益天人民。重偈言。

  世雄等 百福自 得上智慧 世

  度於我等 及生 分示 令得是智能

  若我等得佛 生亦然 世尊知生 深心之所念

  亦知所行道 又知智慧力 欲及修福 宿命所行

  世尊悉知已 上

  佛告比丘。大通智佛得阿耨多三藐三菩提。十方各五百佛世界。六震。其中幽冥之。日月威光所不能照。而皆大明。其中生各得相。作是言。此中何忽生生。又其界天殿乃至梵。六震。大光普照。遍世界。天光。

  方五百土中梵天殿。光明照耀倍於常明。梵天王各作是念。今者殿光明昔所未有。以何因而此相。是梵天王即各相。共此事。彼中。有一大梵天王。名救一切。梵而偈言。

  我等殿 光明昔未有 此是何因 宜各共求之

  大德天生 佛出世 而此大光明 遍照於十方

  五百土。梵天王殿俱。各以衣盛天。共西方推是相。大通智如。於道菩提下。坐子座。天。王。干闼婆。那。摩伽。人非人等。恭敬。及十六王子佛法。

  梵天王。面佛。百千匝。即以天而散佛上。其所散如山。以供佛菩提。其菩提高十由旬。供已。各以殿奉上彼佛。而作是言。惟哀愍益我等。所殿垂受。梵天王即於佛前一心同以偈曰。

  世尊甚希有 可得值遇 具量功德 能救一切

  天人之大 哀愍於世 十方生 普皆蒙益

  我等所 五百 深禅定 供佛故

  我等先世福 殿甚 今以奉世尊 唯哀受

  梵天王偈佛已。各作是言。惟世尊於法。度生。涅道。梵天王一心同而偈言。

  世雄足尊 惟演法 以大慈悲力 度苦生

  大通智如默然之。

  又比丘。南方五百土大梵王。各自殿光明照耀昔所未有。喜生希有心。即各相共此事。彼中。有一大梵天王。名曰大悲。梵而偈言。

  是事何因 而如此相 我等殿 光明昔未有

  大德天生 佛出世 未曾此相 共一心求

  千土 光共推之 多是佛出世 度苦生

  五百梵天王殿俱。各以衣盛天。共西北方推是相。大通智如。於道菩提下。坐子座。天。王。干闼婆。那。摩伽。人非人等。恭敬。及十六王子佛法。

  梵天王面佛。百千匝。即以天而散佛上。所散之如山。以供佛菩提。供已。各以殿奉上彼佛。而作是言。惟哀愍益我等。所殿垂受。梵天王即於佛前一心同以偈曰。

  主天中王 迦陵伽 哀愍生者 我等今敬

  世尊甚希有 久乃一 一百八十劫 空有佛

  三道充 天少 今佛出於世 生作眼

  世所趣 救於一切 生之父 哀愍益者

  我等宿福 今得值世尊

  梵天王偈佛已。各作是言。惟世尊哀愍一切。於法度生。梵天王一心同而偈言。

  大法 示法相 度苦生 令得大喜

  生此法 得道若生天 道少 忍善者增益

  大通智如默然之。

  又比丘。南方五百土大梵王。各自殿光明照耀。昔所未有。喜生希有心。即各相共此事。以何因。我等殿有此光耀。彼中。有一大梵天王。名曰妙法。梵而偈言。

  我等殿 光明甚威耀 此非因 是相宜求之

  於百千劫 未曾是相 大德天生 佛出世

  五百梵天王殿俱。各以衣盛天。共北方推是相。大通智如。於道菩提下。坐子座。天。王。干闼婆。那。摩伽。人非人等。恭敬。及十六王子佛法。

  梵天王面佛。百千匝。即以天而散佛上。所散之如山。以供佛菩提。供已。各以殿奉上彼佛。而作是言。惟哀愍益我等。所殿垂受。梵天王即於佛前一心同以偈曰。

  世尊甚 破者 百三十劫 今乃得一

  渴生 以法雨充 昔所未曾睹 量智慧者

  如昙 今日乃值遇 我等殿 蒙光故

  世尊大慈愍 惟垂受

  梵天王偈佛已。各作是言。惟世尊於法。令一切世。天。魔。梵。沙。婆。皆安而得度。梵天王一心同以偈曰。

  惟天人尊 上法 於大法鼓 而吹大法螺

  普雨大法雨 度量生 我等 演深音

  大通智如默然之。西南方乃至下方亦如是。

  上方五百土大梵王。皆悉自睹所止殿。光明威耀。昔所未有。喜生希有心。即各相共此事。以何因。我等殿有斯光明。彼中。有一大梵天王。名曰。梵而偈言。

  今以何因 我等殿 威德光明耀 未曾有

  如是之妙相 昔所未 大德天生 佛出世

  五百梵天王殿俱。各以衣盛天。共下方推是相。大通智如。於道菩提下。坐子座。天。王。干闼婆。那。摩伽。人非人等。恭敬。及十六王子佛法。

  梵天王面佛。百千匝。即以天而散佛上。所散之如山。以供佛菩提。供已。各以殿奉上彼佛。而作是言。惟哀愍益我等。所殿垂受。梵天王即於佛前一心同以偈曰。

  善哉佛 救世之尊 能於三界 勉出生

  普智天人尊 哀愍群萌 能甘露 度於一切

  於昔量劫 空有佛 世尊未出 十方常暗冥

  三道增 阿修亦盛 天 死多道

  不佛法 常行不善事 色力及智慧 斯等皆少

  罪因故 失及想 住於邪法 不善

  不蒙佛所化 常於道 佛世眼 久乃出

  哀愍生 故於世 超出成正 我等甚欣

  及余一切 喜未曾有 我等殿 蒙光故

  今以奉世尊 惟垂哀受 以此功德 普及於一切

  我等生 皆共成佛道

  五百梵天王偈佛已。各白佛言。惟世尊於法。多所安。多所度。梵天王而偈言。

  世尊法 甘露法鼓 度苦生 示涅道

  惟受我 以大微妙音 哀愍而敷演 量劫法

  大通智如。受十方梵天王及十六王子。三十二行法。若沙。婆。若天。魔。梵。及余世。所不能。是苦。是苦集。是苦。是苦道。及十二因法。明行。行。名色。名色六入。六入。受。受。取。取有。有生。生老死悲苦。明行。行。名色。名色六入。六入。受。受。取。取有。有生。生老死悲苦。

  佛於天人大之中是法。六百那由他人。以不受一切法故。而於漏心得解。皆得深妙禅定。三明六通。具八解。第二第三第四法。千河那由他等生。亦以不受一切法故。而於漏心得解。是已後。量不可。

  十六王子。皆以童子出家。而沙。根通利。智慧明了。已曾供百千佛。修梵行。求阿耨多三藐三菩提。俱白佛言。世尊。是量千大德。皆已成就。世尊亦我等阿耨多三藐三菩提法。我等已。皆共修。世尊。我等志如知。深心所念。佛自知。王所中八人。十六王子出家。亦求出家。王即。

  彼佛受沙。二劫已。乃於四之中。是大乘。名妙法。教菩法。佛所念。是已。十六沙阿耨多三藐三菩提故。皆共受持。通利。是。十六菩沙皆悉信受。中亦有信解。其余生千。皆生疑惑。佛是。於八千劫未曾休。此已。即入室。住於禅定。八四千劫。是十六菩沙。知佛入室。寂然禅定。各升法座。亦於八四千劫。四部。分妙法。一一皆度六百那由他河沙等生。示教利喜。令阿耨多三藐三菩提心。

  大通智佛八四千劫已。三昧起。往法座。安而坐。普告大。是十六菩沙甚希有。根通利。智慧明了。已曾供量千佛。於佛所。常修梵行。受持佛智。示生。令入其中。汝等皆近而供之。所以者何。若辟支佛及菩。能信是十六菩所法受持不者。是人皆得阿耨多三藐三菩提如之慧。

  佛告比丘。是十六菩常是妙法。一一菩所化六百那由他河沙等生。世世所生菩俱。其法悉皆信解。以此因。得值四佛世尊。於今不。

  比丘。我今汝。彼佛弟子十六沙。今皆得阿耨多三藐三菩提。於十方土在法。有量百千菩以眷。其二沙方作佛。一名阿。在喜。二名。南方二佛。一名子音。二名子相。南方二佛。一名空住。二名常。西南方二佛。一名帝相。二名梵相。西方二佛。一名阿陀。二名度一切世苦。西北方二佛。一名多摩跋檀香神通。二名相。北方二佛。一名自在。二名自在王。北方佛。名一切世怖畏。第十六我迦牟尼佛。於娑婆土。成阿耨多三藐三菩提。

  比丘。我等沙。各各教化量百千河沙等生。我法。阿耨多三藐三菩提。此生。於今有住地者。我常教化阿耨多三藐三菩提。是人等。以是法入佛道。所以者何。如智慧信解。所化量河沙等生者。汝等比丘。及我度後。未世中弟子是也。我度後。有弟子。不是。不知不菩所行。自於所得功德生度想。入涅。我於余作佛。更有名。是人生度之想入於涅。而於彼土求佛智慧。得是。唯以佛乘而得度。更余乘。除如方便法。

  比丘。若如自知涅到。又清。信解固。了空法。深入禅定。便集菩及。是。世有二乘而得度。唯一佛乘得度耳。比丘知。如方便。深入生之性。如其志小法。深著五欲。是等故。於涅。是人若。便信受。

  譬如五百由旬道。人。怖畏之。若有多。欲此道。至珍。有一。慧明。善知道通塞之相。人欲此。所人。中路懈退。白言。我等疲。而怖畏。不能。前路。今欲退。多方便。而作是念。此等可愍。何大珍而欲退。作是念已。以方便力。於道中。三百由旬。化作一城。告人言。汝等勿怖。莫得退。今此大城。可於中止。意所作。若入是城。快得安。若能前至所。亦可得去。是疲之。心大喜。未曾有。我等今者。免斯道。快得安。於是人前入化城。生已度想。生安想。。知此人。既得止息。疲倦。即化城。人言。汝等去。在近。向者大城。我所化作。止息耳。

  比丘。如亦如是。今汝等作大。知生死道。。去度。若生但一佛乘者。不欲佛。不欲近。便作是念。佛道。久受勤苦。乃可得成。佛知是心怯弱下劣。以方便力。而於中道。止息故。二涅。若生住於二地。如即便。汝等所作未。汝所住地。近於佛慧。察量。所得涅。非真也。但是如方便之力。於一佛乘分三。如彼。止息故。化作大城。既知息已。而告之言。在近。此城非。我化作耳。

大乘妙法莲华经讲解1 《大乘妙法》化城喻品第七

  世尊欲重宣此而偈言。

  大通智佛 十劫坐道 佛法不前 不得成佛道

  天神王 阿修等 常雨於天 以供彼佛

  天天鼓 作伎 香吹萎 更雨新好者

  十小劫已 乃得成佛道 天及世人 心皆

  彼佛十六子 皆其眷 千 俱行至佛所

  面佛足 而法 子法雨 充我及一切

  世尊甚值 久一 悟群生 震於一切

  方世界 五百 梵殿光耀 昔所未曾有

  梵此相 至佛所 散花以供 奉上殿

  佛法 以偈而 佛知未至 受默然坐

  三方及四 上下亦 散奉殿 佛法

  世尊甚值 以大慈悲 甘露 上法

  量慧世尊 受彼人 宣法 四谛十二

  明至老死 皆生有 如是患 汝等知

  宣是法 六百 得苦 皆成阿

  第二法 千沙 於法不受 亦得阿

  是後得道 其有量 劫算 不能得其

  十六王子 出家作沙 皆共彼佛 演大乘法

  我等及 皆成佛道 得如世尊 慧眼第一

  佛知童子心 宿世之所行 以量因 譬喻

  六波蜜 及神通事 分真法 菩所行道

  是法 如河沙偈 彼佛已 室入禅定

  一心一坐 八四千劫 是沙等 知佛禅未出

  量 佛上慧 各各坐法座 是大乘

  於佛宴寂後 宣助法化 一一沙等 所度生

  有六百 河沙等 彼佛度後 是法者

  在在佛土 常俱生 是十六沙 具足行佛道

  今在十方 各得成正 法者 各在佛所

  其有住 教以佛道 我在十六 曾亦汝

  是故以方便 引汝趣佛慧 以是本因 今法

  令汝入佛道 慎勿 譬如道 迥多毒

  又水草 人所怖畏 千 欲此道

  其路甚 五百由旬 有一 有智慧

  明了心定 在 人皆疲倦 而白言

  我等今乏 於此欲退 作是念 此甚可愍

  如何欲退 而失大珍 思方便 神通力

  化作大城郭 宅 周匝有林 渠流及浴池

  重高 男女皆充 即作是化已 慰言勿

  汝等入此城 各可所 人既入城 心皆大喜

  皆生安想 自已得度 知息已 集而告言

  汝等前 此是化城耳 我汝疲 中路欲退

  故以方便力 化作此城 汝今勤精 共至所

  我亦如是 一切 求道者 中路而懈

  不能度生死 道 故以方便力 息涅

  言汝等苦 所作皆已 既知到涅 皆得阿

  乃集大 真法 佛方便力 分三乘

  唯有一佛乘 息故二 今汝 汝所得非

  佛一切智 大精 汝一切智 十力等佛法

  具三十二相 乃是真 佛之 息涅

  既知是息已 引入於佛慧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