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香港洁仪 香港道堂科仪历史与传承简介

火烧 2021-05-25 16:24:49 1033
香港道堂科仪历史与传承简介 香港道堂科仪历史与传承 作者:黎志添 游子安 吴真(等) 出版:香港:中华书局(香港),2007年。 书号:9789628930906 《香港道堂科仪历史与传承》是由黎志添
香港洁仪 香港道堂科仪历史与传承简介

香港道堂科仪历史与传承简介  

香港道堂科仪历史与传承

作者:黎志添 游子安 吴真(等) 出版:香港:中华书局(香港),2007年。 书号:9789628930906  

《香港道堂科仪历史与传承》是由黎志添、游子安、吴真、李家骏、梁诗韵、黄敬安和吴家齐一同撰写,介绍香港道堂科仪的著作,2007年由香港中华书局出版。

内容简介

本书属香港中文大学道教文化研究中心于2006年至2007年间进行的「香港道堂科仪历史与传承研究计划」之研究成果。本书以崭新的研究角度,逐步梳理香港道堂科仪历史,兼重历时研究与共时研究。书中更收录了从田野考察中收集到的香港各道堂现存的经忏、碑文、文献和的珍贵图片,以及玄门高道和资深道裔的口述历史,是一部全面研究香港道堂科仪渊源、传承和演变的学术著作。

序言一 陈耀庭 序言二 汤伟奇 序言三 梁德华 致谢 图片及表目录 导言 第一章 香港道堂科仪历史传承的概略 一、前言:香港道堂科仪传统的研究 二、道教科仪传统的历史发展:天师章醮仪与灵宝斋法 三、宋代罗天大醮与黄箓斋 四、香港道堂科仪的现况及科目类别 五、香港道堂科仪的地方特色(1):朝忏二科并重 六、香港道堂科仪的地方特色(2):三忏两朝 七、香港道堂科仪的地方特色(3):玄门朝科 八、香港道堂科仪的地方特色(4):礼忏诵经 九、香港道堂礼忏科仪与古代灵宝斋仪的关系 十、香港道堂科仪经本之来历考 第二章 香港道堂科仪师承考 一、前言:1950年代以前香港道堂流行释家仪式 二、南海茶山庆云洞及西樵山云泉仙馆道教科仪的传入 三、1950年代初道教科仪人材辈出:梁本泽、潘可贤、罗恩锡和吴耀东 四、侯宝垣与青松观 五、邓九宜与香港道堂科仪人材的培育 六、坤道高功人材的培育 七、结语 第三章 口述历史——1950年代以来科仪道长选介 一、前言 二、吴耀东道长 三、侯宝垣道长 四、邓九宜道长 五、吴永传道长 六、凌十正道长 七、邓波儿道长 八、梁德华道长 九、张洁菱道长 第四章 香港道堂法事活动介绍 一、前言 二、万人缘法会 三、六一八雨灾法会 四、下元法会 五、全真法会 六、九七回归法会 七、送瘟祈求法会 八、赞星、礼斗、礼忏、供天 九、法会:清明思亲、中元、下元解厄 十、度亡、超幽 十一、太平清醮 第五章 现存香港道堂科仪文献整理——版本、内容及结构 一、前言 二、忏本 三、清醮类科仪本 四、黄箓类科仪本 第六章 《先天斛食济炼科幽》研究——结构与主题思想 一、前言 二、香港道科斋醮中的祭幽炼度仪式 三、《先天斛食济炼科幽》的节次结构 四、《先天斛食济炼科幽》中的罪过思想 五、《先天斛食济炼科幽》中的苦难观 六、《先天斛食济炼科幽》中的忏悔思想 七、《先天斛食济炼科幽》中对形体生命的尊重与救济 第七章 罗天大醮——从国家祈福道场到地方济度斋醮 一、前言 二、罗天大醮的古代沿革 三、罗天大醮相关道经 四、文学想像中的罗天大醮 五、二十世纪以来的罗天大醮 六、2007年香港罗天大醮 附录 I 香港道堂科伶本目录及各种版本 1. 忏本 2. 清醮类科仪本 3. 黄箓类科仪本 II 香港道堂科仪文本选录 1. 玉皇宥罪锡福宝忏 2. 元始天尊说三官消灾灭罪忏 3. 太上慈悲道场三元灭罪水忏 4. 吕祖无极宝忏 5. 太乙济度锡福宝忏 6. 武圣保安宝忏 7. 玄门朝科(上) 8. 玄门朝科(下) 9. 清微礼斗科 10. 玄门赞星科 11. 供诸天科 12. 玄门破狱科 13. 玄门摄召真科 14. 关灯散花科 15. 先天斛食济炼幽科 III 香港道堂法会堂单选录 参考书目 图片来源 专有名词索引 撰稿人名单及介绍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