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光的折射教案 急需光的折射说课教案
急需光的折射说课教案
光的折射说课教案.doc
......龙海一中 洪益军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时是初中物理第一册第六章《光的折射》第一节光的折射教案doc,光的折射是重要的光学现象,是理解透镜成像的基础,同时又是解释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
光的折射现象学生比较熟悉,也比较感兴趣,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密切联系实际,运用科学知识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的习惯和能力,更重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科学素质,让学生从小崇尚科学,立志献身科学。
本节教材让学生认识光的折射现象和初步规律,是为以后几节课学习活动进行充分准备。
所以本节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教学目标
根据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总体目标与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本节教材内容及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我确定本节的学习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知道光的折射现象及折射光线和折射角;
知道光的折射规律及在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能够用光的折射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
(2)能力目标:
通过演示实验,指导学生观察现象,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归纳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引导学生动手做实验,光的折射说课稿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通过实验研究问题的习惯。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4)德育
......
第四章 光的折射 教学案
......四章 光的折射
一、知识梳理
1、 透镜分 和 两种光的折射,在下图中属于凸透镜的有: (填序号)。
2、 在下图中标出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平行光线的光路:
3、凸透镜对光有 作用,凹透镜对光有 作用。
4、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在光具座上顺次放置凸透镜、 、 。
探究时,应调整 使它们大致在 ,目的是 。
5、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u 成像性质 像距v 应用 二个点 U=f U=2f 三个范围 U>2f 2f>U>f U<f 6、光的折射现象是指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其传播方向 。
7、光的折射规律:
(1)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 ;
(2)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 ;
(3) 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
8、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 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凸透镜),光的折射ppt 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
当人看远近不同
......
克思主义的诞生[人民版][教案
......水高级中学06/07(上)高一历史学案25
专题八 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
课题 一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时间 班级 课时 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主备人 王健 复备人 教学目标 1、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
2、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
3、体会马克思、恩格斯的创造品质和奋斗精神拿来主义教案,感受人类先进思想的精神感召力; 重点难点 1、从经济根源、斗争实践、思想基础等方面,简析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背景;
2、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认识《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成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的理由; 教学方法 阅读法、观察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教法与学法 导入:
【导语分析】
1、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发展两大阶段?
1)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到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创立到实践运用;
2)1917年—至今:社会主义从一国到世界多国;
2、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历程的特点?
从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一国实践到世界多国实践。
【课前预习】
1、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发生了三次大规模的工人运动,爱国主义教育教案即1831年和1834年法国__________________;1836年开始的英国_________________和1844年德意志__________________
......
新课标高一物理新教案《圆周运动》.doc
......线速度、角速度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理解线速度、角速度的物理意义。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圆周运动.doc,学生归纳分析,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工具
投影仪等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抛体运动的规律,这节课开始我们再来学习一类常见的曲线运动――圆周运动。
(二)进行新课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圆周运动的实例,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学生活动:学生纷纷举例。
选出代表发言。
教师活动:待学生举例后,高一数学新教案提出问题:
......
《石榴》教案6
...... 三、自学检查。
1.重音要读准:
枣庄郁郁葱葱喇叭子儿玛瑙
2.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石榴教案,说说每个自然段说了什么,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
3.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春天叶
夏天花
秋天果
四、指导精读:
1.学习第一自然段:
⑴齐读第一自然段:
⑵教师教师枣庄
⑶“驰名中外”是什么意思?令家乡声名远扬的是什么?为什么这么说?
⑷教师小结:家乡的石榴声名远扬,苏教版石榴教案这是作者爱家乡的原因。
......
详见:hi.baidu/qcygu9/blog/item/d56647522525e6322834f013.